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沧州历史名人-强珍(沧州历史名人-强珍)

沧州历史名人-强珍(沧州历史名人-强珍)弘治三年,强珍巡抚宣府,兼管独石地方,整饬边备。强珍知道责任重大,非寻常职事可比,便竭尽全力,精心工作。那个地方常有权贵人家的庄园侵占民田的事,均被强珍强行收回还给百姓。强珍在边,与总兵等边将未尝往来交通,面对权要,正色盛气,人都不敢以私事相求。明代中后期的南京部僚,很像是今天居闲养望的二线官员。强珍却说:“难道真的无可作为吗?”于是,凡收发登记文件,都亲自审验。南京士大夫早就听说过强珍之名的,都争先恐后想见识真人。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朝廷起强珍为山东按察司副使,九月即升任大理寺左少卿。此时的人们都以为经历过谪戍生涯的强珍,其尖锐锋芒必当少挫,可是强珍铁骨铮铮,禀性难移,刚刚赴按察司任,即弹劾罢黜贪官若干人。在大理寺,强珍深研案情,审断明当,很快就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成化八年,强珍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他正气逼人,不阿不随,遇事敢直言无畏,颇有刚介之风,奉度凛然,震于遐迩。十年,巡

沧州历史名人-强珍(沧州历史名人-强珍)(1)

强珍,字廷贵。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明直隶沧州强庄子(今属沧县)人。

强氏本为江苏溧阳人,永乐十二年(1414),强珍伯父强文以军籍徙居沧州,数年后,强珍父亲强武念兄孤身赴沧,于是来沧探望。遂亦入沧籍。

沧州历史名人-强珍(沧州历史名人-强珍)(2)

沧州历史名人-强珍(沧州历史名人-强珍)(3)

沧州历史名人-强珍(沧州历史名人-强珍)(4)

强珍少时聪敏有大志,读书过目不忘,议论往往高出人意料之外,一时朋辈皆自叹不如。他的文章,简洁朴素,追求说理明事,而不以炫弄浮词艳句为高。每当提督学使来沧按试,都对他称赏有加,因此名声闻于遐迩。沧州学正褚玙非常看重强珍,曾挑选新生,让他们跟着强珍学习。强珍数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直到天顺六年(1462)才中举人,次年会试落第后,想谋取个训导、教谕的学官儿算了。沧州知州贾忠听说后,亲自劝止:“以你的才学,一定能考上进士,哪里用得着教书一生呢?”强珍于是在家专心致志苦读数年,终于在成化二年(1466),考中进士。成化四年,出任安徽泾县县令。

泾县是南京附近公务最为繁剧的地方之一,他往往天刚亮就升堂办公,整日不得休息片刻,幸好他精力充沛,也不觉多么困倦,而处理的问题也没有丝毫的差错。泾县有一处耕田,因赋税过重,百姓宁可抛荒逃亡。强珍奏请朝廷,减免了税额,逃亡的百姓又都返乡耕种,民众的感激之情,刻骨铭心,为此专门给强珍设立了生祠以示感念。

沧州历史名人-强珍(沧州历史名人-强珍)(5)

成化八年,强珍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他正气逼人,不阿不随,遇事敢直言无畏,颇有刚介之风,奉度凛然,震于遐迩。十年,巡按甘肃,正值虏寇侵扰,烽烟未息,地方骚动。强珍到任后,饰兵振武,驱除利害,勤恤民隐,从此边境人民安枕无虞。十二年(1476),强珍奉命巡按江北诸府。淮扬一带因连年歉收,百姓困乏,抛妻卖子,随处可见。下令有关方面,多方赈济,务必不让百姓流离失所。地方官震慑于强珍的声威,不敢敷衍塞责,于是转危为安。又值盗贼猖獗,强珍督促协同巡抚、守备等地方官员设法缉捕。不久,盗患平息。强珍感叹:“这是老百姓的福分呀!”其他方面,如惩治贪污、镇压恶霸、揭发奸恶之徒等等,尤为他人所难企及。因强珍在淮扬所行善政甚多,当地人都以“青天”尊称他,临淮人柳瑛编纂《中都志》时,强珍尚在,而且刚刚复出不久,就把他列入卷六《名宦》当中,谓其“清风高节,充塞宇内”;而朝中要臣更是把强珍称为“材御史”,从此凡有重任,必定委派前往。

这时被后人成为“明朝四奸竖之一”的太监汪直正以特务组织西厂总管(西厂此刻比东厂还臭名昭著)的身份势倾朝野,其党羽陈钺怂恿汪直立战功以自固。汪直遂于成化十五年十月自监大军,用抚宁侯朱永为总兵官,陈钺参赞军务,擅自启衅,大举讨伐建州三卫,并敕朝鲜国王李婺发兵夹击。师还,永封保国公,钺晋户部尚书,直加俸禄。次年六月,建州人为报复去年无故受攻,而同样大举进犯,长驱四百余里,深入辽东各地,所掠男女都被肢解,或用火蒸,或用石舂,以泄其忿,劫夺牛羊,焚烧庐舍,如入无人之境。正在辽东巡按的强珍,当即上疏,劾奏此事实由陈钺启衅邀功,以致北人报复旧怨。而太监韦朗、都督缑谦等人畏罪贪功,隐匿不闻,只想等着朝廷论功升赏。陈钺则因刚刚冒领前功,得到升迁,生怕因此挡了青云之路,为此直到回京之后,方才奏闻,实为欺罔,请求朝廷立即逮问诸人,以惩其罪。兵部尚书余子俊等覆奏,当从珍言。不久,获罪诸人都受到了处分,然而缑谦、陈钺竟然仅仅停俸一年。九天后,兵科都给事中吴源、监察御史许进等纷纷上疏请求重处陈钺,可是皇帝全然不听。七月,守边指挥王全等诱杀朵颜卫人,诈称斩获犯边之敌而向朝廷邀功,被细心勘察的强珍识破揭发,王全等获罪。汪直此刻正自矜有大功,听说强珍弹劾辽东诸将,大怒。汪直巡边还京,陈钺郊迎五十里,恶人先告状,反咬强珍诬陷自己,汪直更加恼怒,遂向皇帝进谗,说强珍所劾都是无端捏造的。皇帝马上授意派遣汪直的心腹锦衣千户萧聚,同都御史王宗彝前往辽东核查审讯。萧聚、王宗彝逢迎汪直意旨,到了辽东,就以诬告罪,将强珍用囚车押解回京。进京后,汪直先将强珍关押在御马监,亲自严刑拷打,千折百挫,窘辱备至,强珍竟不屈一语。汪直知道强珍曾弹劾锦衣卫指挥使牛循,循心怀怨恨,便打算将强珍送到锦衣卫,好借刀杀人。幸亏被司礼监太监怀恩察知,出面阻拦。汪直无奈,只得奏闻,奉旨送刑部,下诏狱。众臣会审强珍于午门前,汪直在一旁监审,强珍仰天厉声大叫:“汪直前来,当面对证!”吓得汪直脸色骤变,赶忙躲开。其他人更没有一个敢站出来与他辩论的,强珍竟坐奏事不实,谪戍辽东。宣判之日,强珍慷慨陈词:“身遭缧绁,吾何罪之有?”刑部官员感慨叹道:“不愧沧州硬汉,可敬可佩。”

成化十八年三月,兵部尚书陈钺被勒令致仕,次年六月,汪直也由镇守大同调南京御马监,两个月后,再降汪直为奉御,宪宗诏命强珍等人复职致仕。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孝宗刚刚登基不久,大学士刘吉即举荐强珍等废黜大臣,希望皇帝能惜其才悯其情而起用他们。第二天,巡按直隶御史姜洪也上疏言八事,谓御史强珍等俱忠直敢言,“皆堪任使,请礼召用,信任勿疑”。

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朝廷起强珍为山东按察司副使,九月即升任大理寺左少卿。此时的人们都以为经历过谪戍生涯的强珍,其尖锐锋芒必当少挫,可是强珍铁骨铮铮,禀性难移,刚刚赴按察司任,即弹劾罢黜贪官若干人。在大理寺,强珍深研案情,审断明当,很快就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弘治三年,强珍巡抚宣府,兼管独石地方,整饬边备。强珍知道责任重大,非寻常职事可比,便竭尽全力,精心工作。那个地方常有权贵人家的庄园侵占民田的事,均被强珍强行收回还给百姓。强珍在边,与总兵等边将未尝往来交通,面对权要,正色盛气,人都不敢以私事相求。明代中后期的南京部僚,很像是今天居闲养望的二线官员。强珍却说:“难道真的无可作为吗?”于是,凡收发登记文件,都亲自审验。南京士大夫早就听说过强珍之名的,都争先恐后想见识真人。

弘治六年强珍致仕。正德元年(1506)六月十三日,强珍家居十余年后病逝,享年七十六岁。史臣们评价强珍“性强鲠,政尚严刻,所至有风采,为时所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