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梦华录煮茶(刘亦菲这样泡茶尬吗)
刘亦菲梦华录煮茶(刘亦菲这样泡茶尬吗)《梦华录》里让我觉得特别眼馋的还有三娘做的“果子”,也就是配茶的点心,这果子不但好看好吃,还装在精美的盒子里,进行了“饥饿营销”,取了好听的名字,什么鹿鸣饼,桃花果子,梨条桃圈,蜜饯雕花,碧涧豆儿糕,鲜花团子,春水生……名动东京,抢都抢不到。宋朝的冷饮很丰富,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冷饮小吃也多达十多种:甘草汤,冰雪凉水荔枝膏、砂糖绿豆、砂糖冰雪冷丸子、冷淘、生淹水木瓜、黄冷团子、细索凉粉等等。据悉,苏轼还曾因为贪凉,在晚年喝伤了身体,“暑热袭于体外,冷饮侵入体内,加以夜不得眠,形神交瘁……”《清明上河图》也出现了饮品摊子,圆形的伞下挂着“饮子”与“香饮子”的店招牌,这事儿有图有文有真相,宋朝人过得确实滋润。赵盼儿三姐妹创业不易,其原因之一在于东京茶馆业竞争相当激烈,《清明上河图》可以作为这段剧情的背景资料,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茶馆星步在大街小巷中,它们多集中在北宋开封的商业CDB汴
最近大火的《梦华录》豆瓣评分飚到8.7了,虽然有点虚高,但是不能不说,这算是近几年古偶剧里还比较靠谱的,上一部是《知否》。很多人吹爆神仙姐姐的颜值,不过笔者倒是觉得,这部剧最好的是男女主并非恋爱脑(目前为止),而是专心搞事业,它换一个名字可以叫《三美闹东京》,三个宋朝破产姐妹在大宋都城东京汴梁创业的故事,比叽叽歪歪谈恋爱有意思多了。
前几天演到赵盼儿在东京开的茶馆“半遮面”遇到竞争对手上门踢馆,双方斗茶,赵盼儿不但一边泡茶一边跳舞,还在茶上作画,果不其然,弹幕吵成一团,有人表示“太尬了”,“泡茶就泡茶,跳哪门子的舞?”“这茶上作画是跟咖啡拉花学的吧?”……呃,跳舞这事儿确实有点突兀,大概是表示赵盼儿不再介意自己曾为乐伎,以此大方招揽客人,而茶上作画这事儿确实不是抄咖啡拉花,因为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这种泡茶方法了,叫做“茶百戏”,后来近乎失传。
据记载,茶百戏又称分茶、汤戏或茶戏,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汤纹水脉(即茶汤悬浮液)幻变出图案,所以古人又称之为水丹青。清水幻变是茶百戏独特的文化基因,利用茶汤流动、灵动、变幻的特征,与中国画的意境美、线条美和朦胧美相得益彰。茶百戏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深受宋徽宗和大批文人喜爱与推崇。“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
茶百戏与咖啡拉花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据行家介绍,咖啡拉花将牛奶加入咖啡,是两种不同颜色叠加形成的图案,茶百戏则是只用清水在茶汤表面幻变图案,显而易见难度更高。《梦华录》几乎用整整一集写“斗茶”,其细节还是相当讲究的,据说聘请了非遗传人做指导,一套完整的茶百戏要经过炙茶、碎茶、碾茶、罗茶、侯汤、烫盏、取茶粉、调膏、注汤、击拂、分茶等十几道工序。这哪里是喝茶,喝的是文化和雅趣,立马征服了几位评委老学究的心,所以最后赵盼儿胜出一点也不意外。
赵盼儿三姐妹创业不易,其原因之一在于东京茶馆业竞争相当激烈,《清明上河图》可以作为这段剧情的背景资料,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茶馆星步在大街小巷中,它们多集中在北宋开封的商业CDB汴河沿岸,其中最富盛名者,当属“樊楼”和“梁园”,更有“北山子茶坊”这样的小型茶馆坐落于平常的烟火小巷中。
赵盼儿的“半遮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那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宋朝“茶博士”的功夫不容小觑,必须具有研发本店镇店茗品的能力,据说当时樊楼的葱茶,梁园的雪泡梅花茶就堪称一绝,此外茶馆还会提供其他饮品,比如当时盛行一时椰子酒、西瓜汁等。
《梦华录》里的各种饮品也很诱人,剧中有两位整天泡在“半遮面”茶馆的老先生,严重怀疑他俩是宋朝吃播,有钱有闲,吃吃喝喝,有什么新产品必定他俩先尝。剧中赵盼儿推出的一些饮品其实是有原型的,例如“紫苏饮子”,据记载,古时曾有“紫苏熟水”,熟水即是古代的饮料,在宋代是风靡一时的饮品之一,类似于现代的奶茶。据记载,宋仁宗时曾命翰林院评定汤饮的高下,翰林院组织御医和御厨对用各种天然材料及各种口味与功效的熟水进行品评和排名,经评比,用中药紫苏制作的熟水名列第一,这就是获得官方认证了。
宋朝的冷饮很丰富,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冷饮小吃也多达十多种:甘草汤,冰雪凉水荔枝膏、砂糖绿豆、砂糖冰雪冷丸子、冷淘、生淹水木瓜、黄冷团子、细索凉粉等等。据悉,苏轼还曾因为贪凉,在晚年喝伤了身体,“暑热袭于体外,冷饮侵入体内,加以夜不得眠,形神交瘁……”《清明上河图》也出现了饮品摊子,圆形的伞下挂着“饮子”与“香饮子”的店招牌,这事儿有图有文有真相,宋朝人过得确实滋润。
《梦华录》里让我觉得特别眼馋的还有三娘做的“果子”,也就是配茶的点心,这果子不但好看好吃,还装在精美的盒子里,进行了“饥饿营销”,取了好听的名字,什么鹿鸣饼,桃花果子,梨条桃圈,蜜饯雕花,碧涧豆儿糕,鲜花团子,春水生……名动东京,抢都抢不到。
据说《梦华录》特意聘请了点心的专业顾问,剧中说的果子应该是唐果子,是从唐朝起常见的茶点,目前这一习俗传承最盛还原最好还是日式和果子。剧中“桃夭”是做成桃花样式的唐果子,这种样式的唐果子可以是任何样式和味道。剧中的雕花蜜饯是湖南怀化靖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传承起源于五代时期,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宋朝的“果子”有多丰富?《东京梦华录》里依然能找到答案,书中介绍的果子有樱桃煎、旋炒银杏、西川乳糖、召白藕、芭蕉干、人面子等40余种。它们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配茶,作为茶点,由此可见,宋朝的食品行业有多发达。
《梦华录》据说是有历史顾问的,剧中的创业故事,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宋朝的商业繁华,剧名大约一定是取自《东京梦华录》,这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书,作者孟元老,号幽兰居士,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是写了这本《东京梦华录》,它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东京梦华录》一书共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就占有半数以上。城中有“清风楼”“长庆楼”“八仙楼”“班楼”、“张八家园宅正店”“王家正店””等大型高级酒楼七十二户。《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条不完全的统计,就有:乳炊羊、羊闹厅、羊角腰子、鹅鸭排蒸荔枝腰子、还元腰子、烧臆子,莲花鸭签、酒炙肚胘,入炉羊头签、鸡签、盘兔、炒兔、葱泼兔、假野狐、金丝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鹌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之类不下五、六十种之多。
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简直就是这本书的图注,通过这些生动的图文资料,我们可以想象,在宋代的城市中漫游,这里有太多的东西,和今天相一致。循着最早的商业广告,我们可以走进功夫针铺、陈八郎书店、刘家檀香铺,随心所欲地选购各种商品。今天的火锅、肉串、南京板鸭、云南米线,都可以在宋代的街头吃到。如果有幸赶上大官家的宴席,还可以吃到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三脆羹、羊舌签、萌芽肚、炙鹌子脯、润鸡、润兔、砌香果子、煨牡蛎等山珍海味。有些头疼脑热可以到赵太丞家这样的诊所去看病。拿着最早的纸币“交子”,可以不用携带沉重的银两行走四方,还可以办理贷款和异地汇兑。
《梦华录》中的赵盼儿俨然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其实宋朝经商之风非常盛行,举国上下,都有着经商的头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大词人晏殊,身登宰相之位,却还不忘经商赚钱,他的办法是开旅店。晏殊利用丰厚的家财,在汴京周围开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旅店,有的供往来客商暂住,有的干脆长期租赁。关于这种现象,《清明上河图》恰恰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影像资料。《清明上河图》所绘汴河两岸,就有很多旅店。其中有字号的是“久住王员外家”客店,店牌高大醒目,看来,店主人也是一位官宦。
据记载,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此外还有三千家称为“脚店”的小酒楼,全都通宵营业。
这样的市场规模和营业时间是前朝不可想象的。唐朝的东市、西市等商业区都是封闭在“坊”中,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这种对商业严格控制的制度到了宋朝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打开沿街的一扇门,也打开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闸门,把商业活动从封闭的“坊”中解放出来,扩散到大街小巷的沿线,形成了近代都市商业街的雏形。
宋朝有很多地方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想象,伴随着经济政策的成熟,市场规模的扩展,商业精神的升华,继盛唐之后,宋代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又一次辉煌。据现代学者测算,宋仁宗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然而,盛世的辉煌下,危机和隐患也在不断聚集,冗兵和冗官的弊端积重难返,无力守护的财富终成祸端,繁华与贫弱,成为宋朝最复杂,也最难解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