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目录(赏经典连环画三国演义)
最好看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目录(赏经典连环画三国演义)曹髦来到京都洛阳即位,参加各项宫庭礼仪、场合活动都做得举止得体,令人高看。敢情是个从小聪慧、善于学习的好孩子,有思想有文化的才俊少年。曹髦(241一260),254年十三岁时即位。司马昭权倾朝野,没把魏主曹髦放在眼中。看《三国演义》,读君大多熟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对曹家还有一位血性的子孙,却不甚知晓,他就是曹家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高贵乡公曹髦。公元254年,权臣司马师废黜魏主曹芳,欲立新君以为立威,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彭城王曹据,一个是高贵乡公曹髦,司马师中和魏皇室后宫意见,立了13岁的曹髦为帝。立谁一样,反正都是拿来当皮影戏的。
《姜维避祸》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60集系列三国连环画的第58集,绘者:水天宏 水天宏(1910-1982)浙江宁波人。上海解放前后时期,职业连环画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画功严谨,线条张力十足,五六十年代是其创作高峰期,绘有古今题材连环画30余册,代表作除本册外,还有《望江亭》、《戚继光》、《飞将军李广》,至今为连迷称赞。
本册封面为当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国画编辑林雪岩先生所作,画面精致,美感悦目,实为60册所有封面中挂一档之作。
水天宏笔下人物动态感强烈,本册精彩内页选。
《姜维避祸》改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115回,表述的是:司马昭专权擅势,弑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姜维北伐,与魏将邓艾战于祁山。邓艾行使反间计,收买蜀主刘禅身边的宦官,进谗言,召回姜维。姜维回成都后,眼见朝政不明,遂率领部下,去沓中屯田避祸。
司马昭权倾朝野,没把魏主曹髦放在眼中。
看《三国演义》,读君大多熟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对曹家还有一位血性的子孙,却不甚知晓,他就是曹家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高贵乡公曹髦。
公元254年,权臣司马师废黜魏主曹芳,欲立新君以为立威,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彭城王曹据,一个是高贵乡公曹髦,司马师中和魏皇室后宫意见,立了13岁的曹髦为帝。立谁一样,反正都是拿来当皮影戏的。
曹髦(241一260),254年十三岁时即位。
曹髦来到京都洛阳即位,参加各项宫庭礼仪、场合活动都做得举止得体,令人高看。敢情是个从小聪慧、善于学习的好孩子,有思想有文化的才俊少年。
司马师问会些相术的心腹人钟会,对新皇帝的看法,钟会说了八个字: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陈思是指陈思王曹植,太祖即曹操。意思这少年在才华、情商、气质方面很象曹植、曹操。
不知道司马师当时听了,心里有没有犯嘀咕,毕竟树傀儡谁也愿树个脑袋笨、缺心眼的。但从钟会的评语,可以肯定曹髦已是继承曹氏最佳基因的一位后生。
曹髦虽年少,却诗画俱能。写了一首发泄心情的诗,被司马昭得知,心生气火。
曹髦能诗能画,均有遗作流于后世,有这样思想活跃的大脑,自然晓史通经,不愿看到祖业被权臣把持。怎奈何满朝尽是司马氏的耳目。
曹髦即位第二年,司马师病故,临终将大权交与其弟司马昭,本来这是个反击机会,可是曹髦也是即位不久,人脉、底盘都还嫩着。
司马昭明目张胆,不断扩大自家势力。
司马昭上位后,对这位肚子里有货的少主,盯的更紧。连出外平叛,都要带上曹髦,防止曹髦搁家里搞事情。同时司马昭在扩大自家势力方面,也越来越明目张胆。
几年中,曹髦重振祖业之心,屡屡没得进展,而权臣却愈加嚣张,正值年轻气盛的他终于不想再忍了。19岁那年,曹髦让宫中宿卫集合,然后找来三位心腹大臣,奋然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要亲自出去讨伐他。" 三大臣苦劝,宫中宿卫兵力弱小,朝庭和四方之臣都依附司马家,千万不要妄动。
汉语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出处来自曹髦口中传出。后来用于比喻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曹髦表示心意已定,就是死了也要搏一把。 于是率宫中宿卫、奴仆去冲击司马昭府邸。在宫门外,被司马家军马拦截,曹髦亲身用剑拼杀,结果为司马家将成济弑杀,血溅宫阙。
曹髦决心奋力一搏,暂不作傀儡,就算死,也让司马氏背负天下骂名。
曹髦的胳膊终拧不过司马氏的大腿,被司马氏手下击杀,血溅宫门。
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在历史的琴弦上,曹髦拔响了一声悲怆泣血的音符,虽然短促,但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象他这种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的,实是鲜见。后世史家文人对曹髦的血性刚骨,都给予了不少的肯定的赞誉。
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晋书》
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含章,动言成论。——《文心雕龙》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元子攸
当然也有人评说曹髦急躁、妄动,但也会是对曹髦的高傲、悲烈表示敬重的前提下。
司马昭速杀凶手成济全族,以堵朝臣之口。
蜀汉的姜维得知魏国内乱,再次兴兵北伐。在《三国演义》中,蜀伐魏,作者的笔墨是有倾向性的。给以前的民间百姓的感觉,象似正义之战似的。现代人文化、思维大发展,各方面史料接触的多,更愿意从客观地多角度的,去审视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事物。
比如姜维频繁的用兵,透过小说的背面思考,就不难不生出质疑,蜀国这样搞,国力能撑得起吗?
姜维希图建功立业,听闻魏国弑君换君,再次出兵中原。
确实,只从演义角度看,姜维智勇过人,冲杀前线,挺威武的,但从史籍中一些记载,姜维数次伐魏,已使得蜀中民生一步步飞快下滑。 虽然他秉承复汉遗志,执著建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诸葛亮当初北伐,由于他个人的智略过人,加之民政、军政方面,又是个人说了算,尚能协调平衡,呈以攻为守之势。到了姜维北伐,资历、职务方面,已与诸葛亮落差很大,纵然后期,姜维行使大将军权,但朝中政务,全局总揽方面,还是智所不达,力所不及。再就刘禅庸常,姜维本身才略逊于诸葛亮,种种因素之下,应该说姜维频伐中原,与魏国对耗,只能越耗越是折损。
正史中,姜维频繁伐魏,负多胜少。
公元261年,诸葛亮病故27后,有吴国使臣入蜀成都,回国后对吴主说:“蜀主昏聩,大臣只求无过错,朝堂上听不见正直的言论,蜀汉的郊野,百姓因饥饿而脸色发暗……" 一语道破蜀汉后期的疲弊。
要命的是,此时刘禅宠信宦官黄皓。黄皓与朝中一帮趋炎附势之人,拉伙结派,试图挤掉姜维。
演义中,蜀国宦官黄皓收受魏国贿赂,制作谣言,给前线的姜维使绊子
姜维远离成都,去沓中避祸,实则是在朝庭政治暗流下,一种拥兵自保的无奈。
国力上下滑,军力上又跑到偏地,蜀汉的上空已现阴云之势。
沓中,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是一个处于岷山、迭山环抱中的小型盆地。
本册精彩内页赏析:
姜维、邓艾祁山再斗计。
老连环画,画功细腻,蕴含缕缕工匠精神。
姜维得力助手夏侯霸于本册中阵亡。
本册中的姜维、邓艾舞刀枪。
姜维身边得力干将只剩张翼、廖化了。此二人都劝过姜维莫急北伐。姜维不听,二人唯军人天职,依旧奋勇前线。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关注交流赐教赏连环画、品三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