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神垕镇叫什么(文化历史)
古时候神垕镇叫什么(文化历史)还有一种说法,“垕”字本有土墩,明穆宗朱载垕即位后,为避讳,遂将神垕之“垕”字土墩去掉,写成神后,直至清朝才恢复原名“神垕”。还有一说,即明永乐二年,此地获瑞兽驺虞,皇帝下旨,于大刘山前建白虎庙,山后建驺虞桥,庙前庙后,神前神后,神垕之名就演绎而出。一说“神垕”是个星名,因神垕主山(北山亦即乾鸣山)底、应山(南山亦即大刘山)高,应山压住主山,不能出人才。古代在南山上建土地庙以压住应山,在北山建天爷阁以提高主山的位置,并用天上星名命名,用以调节“风水”,祈愿神垕人杰地灵,民富年丰。▲神垕镇灵泉寺一说是据《唐六典》卷十四《大卜署》记载之十二神:“一月登明,二月天魁……十二月神垕”。因神垕盛产瓷器,窑多火旺,水相应缺少,五行运转不灵,水火不能平衡。十二月神“神垕”系水命,故以水命地名表示水火相济,是为大吉。《易经》有云:“水火既济,大器乃成。”也有人说,上古时期,商汤在禹州三峰山祈雨有功,当地居
神垕镇地处禹州市西南2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年陶瓷文明积淀而成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神垕,元代称东会里,后改称西会里;明代属鸿畅都凌锦里;清代设文风里;民国称神垕镇;新中国建立后先后设区、公社;1984年4月复称神垕镇。
▲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牌坊
神垕的“垕”字,《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注解为:专指地名,在河南省。有关神垕之名,因何命名,始自何时,诸说不一。
一说“神垕”是个星名,因神垕主山(北山亦即乾鸣山)底、应山(南山亦即大刘山)高,应山压住主山,不能出人才。古代在南山上建土地庙以压住应山,在北山建天爷阁以提高主山的位置,并用天上星名命名,用以调节“风水”,祈愿神垕人杰地灵,民富年丰。
▲神垕镇灵泉寺
一说是据《唐六典》卷十四《大卜署》记载之十二神:“一月登明,二月天魁……十二月神垕”。因神垕盛产瓷器,窑多火旺,水相应缺少,五行运转不灵,水火不能平衡。十二月神“神垕”系水命,故以水命地名表示水火相济,是为大吉。《易经》有云:“水火既济,大器乃成。”也有人说,上古时期,商汤在禹州三峰山祈雨有功,当地居民为纪念他,尊商汤为神垕,后将神垕取为村名以示纪念。
还有一说,即明永乐二年,此地获瑞兽驺虞,皇帝下旨,于大刘山前建白虎庙,山后建驺虞桥,庙前庙后,神前神后,神垕之名就演绎而出。
还有一种说法,“垕”字本有土墩,明穆宗朱载垕即位后,为避讳,遂将神垕之“垕”字土墩去掉,写成神后,直至清朝才恢复原名“神垕”。
▲神垕钧瓷《夹板炉》
神垕因盛产钧瓷而驰名中外,所以它的命名来历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新中国建立后,禹州市人民政府和神垕镇人民政府曾派人做过专门调查,并致函询问过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经调查考证,在中国天文史上,并无“神垕”星名,也就否定了“神垕”来自星名的传说。而其它的传说均为民间盛行,无史可考。只有《唐六典》中记有“神垕”是十二月神之一,因它属水,神垕窑多火盛,用它命名,达到水火平衡,以水济火,取大吉之意,似合乎常理。神垕之名,可能由此而来。
▲神垕钧瓷《梅瓶》
神垕之名始自何时,现亦无从查考。据永乐三年(1405年),《钧州神垕山神庙碑》文中记载:“神垕山在钧州之野……永乐二年秋,有瑞兽出焉……即《瑞应图》所称驺虞是也……御制金敕,加锡礼以褒焉。内外群臣拜表称贺,而兹山之名,一旦播于天下矣。……大明永乐三年秋岁次乙酉周世子奉敕撰。”
▲神垕镇迎宾文化墙
由此可知,神垕之名,在明永乐三年,即1405年之前已经确立。再据《明史·成祖纪周棣王传》和《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有“瓷器出禹州神垕山”可证,明初“垕”字即带有土墩。后为避明穆宗朱载垕之讳,去掉土墩的传说是可信的。
来源:三泰乐人
- 投稿/合作热线:0374—2077979
- 邮箱:taociTV666@163.com
- 网址:www.chinatvhn.com
- 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