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弗陵大结局(汉武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刘弗陵)
汉武帝刘弗陵大结局(汉武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刘弗陵)第二、刘弗陵外戚简单,防范外戚干政“杀母立子”。综上所述,汉武帝就只剩下六儿子刘弗陵了。三儿子刘旦,刘据死后,按次序排下来,皇太子之位就应该是他的,而且其人“能言善辩,广有谋略,善于交际”,这位皇子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他18岁的时候就拥有多个封地,是几位皇子中最有能力的一位,也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不仅年龄占据优势(三十多岁,年富力强),而且名声也不差。只可惜太过心急。“巫蛊案”之后,刘旦在得知太子的死讯,便有觊觎太子位的想法。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病重,刘旦担心这太子之位会有变数,便着急上书要求进京宿卫,请求宿卫长安,以备不虞。这使得汉武帝大怒,“我这还没死呢,你就‘以备不虞’”,下令把来使投入监牢,紧接着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刘旦封地三个县邑,以示惩戒。很明显这封信使得汉武帝开始厌恶刘旦,还说:“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
众所周知,我国古时候立储君的基本原则是:立嫡立长。可是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到了弥留之际为什么传位给只有7岁的幼子刘弗陵呢?我带着这个疑问,经过对历史史实的深入了解,总结如下五点:
第一、第一、 六子中只有刘弗陵最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呢?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嫡长子刘据,幼时候聪明伶俐,七岁那年就被立为皇太子,汉武帝悉心培养,也是深得汉武帝所喜爱。刘据为人宽仁儒雅,为政宽厚,聪明能干,汉武帝对这个大儿子寄予厚望,只可惜刘据惨遭陷害,父子俩因“巫蛊案”而兵戎相向,最终刘据起兵清君侧失败,自杀而亡。一代贤后卫子夫也因此自尽。
二儿子刘闳其人也是十分聪慧,可惜太短命,18岁早早就死了。他死得比刘据还早!
三儿子刘旦,刘据死后,按次序排下来,皇太子之位就应该是他的,而且其人“能言善辩,广有谋略,善于交际”,这位皇子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他18岁的时候就拥有多个封地,是几位皇子中最有能力的一位,也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不仅年龄占据优势(三十多岁,年富力强),而且名声也不差。只可惜太过心急。“巫蛊案”之后,刘旦在得知太子的死讯,便有觊觎太子位的想法。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病重,刘旦担心这太子之位会有变数,便着急上书要求进京宿卫,请求宿卫长安,以备不虞。这使得汉武帝大怒,“我这还没死呢,你就‘以备不虞’”,下令把来使投入监牢,紧接着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刘旦封地三个县邑,以示惩戒。很明显这封信使得汉武帝开始厌恶刘旦,还说:“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本应该算得上是个很好得接班人,就因为急躁冒进,缺乏耐心,范了帝王的忌讳。很明显汉武帝这样性格强势,有主见的君王,最忌讳的就是你去教他怎么做事。导致刘旦彻底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
四儿子刘胥,“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出自《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说白了,这个人就是一个老大粗,虽然有着一身蛮力,能空手与虎熊搏斗,但行为不过脑子,没有法度。如果说刘旦是最出色的,那刘胥必定是最“草包”的,此人只喜欢贪玩享乐,唯一的优点就是力气有点大,一看就是个莽夫,汉武帝自然是看不上的。
五儿子刘髆,在刘弗陵出生之前,他是最小的儿子,很受宠爱。而且刘髆背后势力很雄厚,舅舅是李广利,母亲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本来也是继承皇位的热门人选。可惜舅舅李广利与丞相刘屈氂合谋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后刘屈氂被汉武帝处死,李广利投降了匈奴,李氏一族因此被汉武帝所灭。如此一来,刘髆受到牵连也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在汉武帝驾崩的前一年就去世。
综上所述,汉武帝就只剩下六儿子刘弗陵了。
第二、刘弗陵外戚简单,防范外戚干政“杀母立子”。
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有一个生动美丽的传说。有一次,汉武帝外出巡狩,途经河间。路上,有个阴阳先生报告:河间这个地方有一个奇异的女子。汉武帝急忙派人去寻找这个奇妙的女子。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来到汉武帝面前,她亭亭玉立、貌美如花。但是此女子出生以后就紧握双手,无法打开?汉武帝心里划过一丝遗憾。然而,奇迹就在这时候出现了。汉武帝轻轻一掰,少女的手立即伸展开来,手心还握着一枚小小的玉钩。汉武帝心生欢喜,将她带回宫中。进宫后,这个小女子受尽千般宠爱。很快晋升为婕妤,搬到钩弋宫居住。因此,世人也称她为钩弋夫人。
据历史记载钩弋夫人的父亲当时已经去世,他曾犯法被处以宫刑,做了宦官,担任中黄门,死于长安,死后葬于雍门。
这些足以说明刘弗陵的外戚比较简单,没有背后势力。
汉武帝初期对祖母窦太后又恨又怕,窦太后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她一生经历了三个帝王,在当时的汉朝手握军权,是真真正正的幕后的掌权者。汉武帝即位时只有十六岁,受到祖母窦太后的压制干政。《汉书》上说:“《礼》夫人不豫政事。时帝已自躬省万机;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欲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杀之。”这段话是说,按礼妇人不应该干预政事。汉武帝已经日理万机,他推崇儒术,但是窦太后不喜欢;汉武帝提拔拔儒生,太后就把儒生杀了。足可见当时正是年轻气盛的汉武帝被窦太后压制,内心十足的憋屈,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汉武帝深知,自己根本没有实力与窦太后展开较量。而汉朝是以孝道治天下,所以汉武帝只能对窦太后恭恭敬敬。直到窦太后驾崩后,汉武帝才真真正在掌权。在加上汉朝初期吕后干政。
所以汉武帝想到在他死后,其幼子刘弗陵继位,那么钩弋夫人一定是当朝的太后,甚至是太皇太后,一定会掌管一些或者全部的朝中事务。在她掌权的几十年里会不会向窦太后、吕后一样,把持朝政甚至祸乱朝纲。所以汉武帝决定在他死之前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处死钩弋夫人。可以说窦太后、吕后之事让他刻骨铭心,所以站在皇权的角度考虑可以说是深谋远虑。就像他所说的: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第三、刘弗陵自身条件。
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已经六十有三,老来得子,自然是
汉武帝万分宠爱。刘弗陵本身聪明伶俐,比同龄孩子高大健硕。汉武帝经常向人夸赞“类我”,意思是说长的更我一模一样。足以说明深得汉武帝喜爱。
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才生刘弗陵,传说尧帝的母亲也是怀孕十四个月才生的尧,被视为吉兆,不能违背天意。“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汉武帝兴奋得不得了,甚至将刘弗陵出生地的房门命名为“尧母门”。已经敢比生了明君的尧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