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战争中两个出名的名将对决(一代名将忠烈无双)
历史上战争中两个出名的名将对决(一代名将忠烈无双)张巡年轻时便博览群书,爱好军事,为人有气节,有志向,他中过进士,历任清河县令和真源县令,他的治下腐败绝迹,百姓有口皆碑。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叛军从北方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唐朝精兵猛将都远在边疆,河北河南等地几乎不设防,百姓军队都不习战争多年。叛军很快席卷河北,攻破洛阳,逼近潼关,这时叛军一部继续南下,希望占领淮南,进而占领当时的赋税基地江南。而要想从河北占领淮南和江南,睢阳(今天河南商丘)是必经之路,张巡死守睢阳,关乎整个战局。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守睢阳作》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闻笛》
上面这两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他是唐朝人,他原本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却在国家危亡,百姓困厄的时候挺身而出,几乎力挽狂澜,成为流传千古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张巡,他的事迹就是死守睢阳,上面这两首诗就是张巡在守睢阳时的作品,今天我们就说说张巡守睢阳的事迹。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叛军从北方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唐朝精兵猛将都远在边疆,河北河南等地几乎不设防,百姓军队都不习战争多年。
叛军很快席卷河北,攻破洛阳,逼近潼关,这时叛军一部继续南下,希望占领淮南,进而占领当时的赋税基地江南。
而要想从河北占领淮南和江南,睢阳(今天河南商丘)是必经之路,张巡死守睢阳,关乎整个战局。
张巡年轻时便博览群书,爱好军事,为人有气节,有志向,他中过进士,历任清河县令和真源县令,他的治下腐败绝迹,百姓有口皆碑。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大,很多太守县令都投降叛军,张巡却拒不投降,他组织一些忠勇的军民,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与叛军周旋。
后来张巡将河南豫东一带的抵抗力量整合,在睢阳固守,叛军派出十余万大军围攻睢阳城。
睢阳城中只有几千军队,张巡前后接战二十余次,大量杀伤叛军。
最后弹尽粮绝,城中军民吃树皮吃草根,张巡甚至杀了自己的小妾给将士们吃。
最终睢阳城破,张巡以下数万军民以身殉国,全城仅存四百余人。
《守睢阳作》和《闻笛》就是张巡在睢阳围城时所作,现在读这两首诗,还能感受到张巡的志气和决心。
张巡死后,唐军主力赶到,夺回了睢阳,睢阳之战最终以唐军胜利告终。
睢阳之战阻止了叛军南下切断关中补给线,夺取江南赋税基地的企图,为唐军主力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河北中原纷纷败亡的时刻,张巡等人宁死不屈,顽强抗争的表现更显得难能可贵。
张巡被唐朝政府追封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入凌烟阁画像,这算是对睢阳之战的最高肯定。
现在河南商丘还有张巡祠,供奉着张巡像,为历代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