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计划前夕德国和苏联情况(制定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前夕德国和苏联情况(制定巴巴罗萨计划)虽然苏德战争最终以德国惨败为结束,但这不能扼杀保卢斯的能力。毕竟当时德国法西斯的突然进攻,就杀得苏联一路溃败到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伤亡惨重,更是让斯大林将德国入侵苏联的事件认为是苏联历史上的“国耻”。这份“国耻”不能少了保卢斯的“功劳”。所以他出任副参谋长之后,就一直负责德国陆军的组织和训练,因为无论发生什么他都能够迅速冷静下来,并且思考应对策略,这原本就是作战参谋能够成功的最大要素。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就是出自保卢斯之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要说的,是保卢斯一直为人赞叹的参谋能力,毕竟他曾经做到了德国军队的副总参谋长的位置。一战时期,保卢斯就先后在东西二线和罗马尼亚作战,在这个时期他的指挥风格就已经形成。不论保卢斯的功过如何,他绝对是一个成熟稳重、能够顾全大局的人。
保卢斯作为二战期间德国第一位被俘虏的元帅,其一生起伏之间,都是传奇。
保卢斯20岁参军,21岁就晋升为少尉,一战期间就在步兵团和阿尔卑斯军里做参谋。短短五年时间内晋升到了上尉。到了二战时期,保卢斯更是从少将一直晋升,期间做过第10集团军的参谋长,再到德国军队的副总参谋长,最后是第6集团军的司令,最终还被封为元帅。
有人将保卢斯称为悲情将军,因为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一边与苏军斗智斗勇,一边又要与自己的元首希特勒从中斡旋,最终两面不讨好,还毁掉了德国的最强军团——第六集团军。
许多人都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之所以败得那么惨,全拜保卢斯糟糕的智慧能力所赐。但一个毫无背景的人能从战争中一路升到元帅之位,难道都是全凭运气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一、参谋能力一流,指挥能力待定首先要说的,是保卢斯一直为人赞叹的参谋能力,毕竟他曾经做到了德国军队的副总参谋长的位置。
一战时期,保卢斯就先后在东西二线和罗马尼亚作战,在这个时期他的指挥风格就已经形成。不论保卢斯的功过如何,他绝对是一个成熟稳重、能够顾全大局的人。
所以他出任副参谋长之后,就一直负责德国陆军的组织和训练,因为无论发生什么他都能够迅速冷静下来,并且思考应对策略,这原本就是作战参谋能够成功的最大要素。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就是出自保卢斯之手。
虽然苏德战争最终以德国惨败为结束,但这不能扼杀保卢斯的能力。毕竟当时德国法西斯的突然进攻,就杀得苏联一路溃败到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伤亡惨重,更是让斯大林将德国入侵苏联的事件认为是苏联历史上的“国耻”。这份“国耻”不能少了保卢斯的“功劳”。
当时保卢斯也强调过,苏联的军队一旦撤退到了苏联内腹地区,再想打败苏联就是难上加难。所以要在保证后勤和补给的情况下,对苏联进行切割和包围,夺下莫斯科也是必要之举。
现在纵观苏德之战,就知道保卢斯在这个参谋策略上,是绝对正确的。
也是因为他的参谋才能这一点,让他深受第三帝国的无情缔造者赖歇瑙的器重。二战初期,德国军队就凭借着闪电战所向披靡,第10集团军在保卢斯和赖歇瑙的共同率领下,杀得波兰、比利时和法国三国的军队叫苦不迭,两人合作得相当成功。
但与赖歇瑙这种激进的战争悍将不同的是,保卢斯的作战风格胜在求稳,绝不激进,奉行军令如山的战争规则。讽刺的是,就是因为他奉行军令如山,才导致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
二、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其实,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真正该负责的人绝非是保卢斯,而是元首本人。
希特勒相当于保卢斯的“偶像”了,保卢斯一直认为希特勒是不可多得的战争天才,所以对他的话言听计从。不过,在战场上是需要奉行军令如山的,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也不虚。
当时,元首将整个南方集团军划分为两个军群,其中A集团军群进攻高加索,冲着石油去的;B集团军群向斯大林格勒突进,势必要切割和包围苏联。但是德国最高层觉得去挖石油的A集团军群更重要,所以将补给和支援都优先给了A集团军群。而保卢斯所在的B集团军群,只得到了一句空头承诺。
因为缺少补给和支援,也没有足够的燃料,保卢斯所在的这个集团军群行军非常缓慢,走到斯大林格勒的时候,苏军已经有了充裕的时间加强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和补给,闪电战的第一步就失败了。
保卢斯眼见着苏军的奋力抵抗和闪电战的失效,最终没有办法,只能转而进入德国军队并不适应的巷战。而随着苏联的天气越来越冷,保卢斯也陷入了忧愁。没有哪支军队能从苏联的寒冬中胜出,再加上补给问题,保卢斯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保卢斯只能集结重兵攻击斯大林格勒,然而架不住苏军的负隅顽抗,德国的军队又只能从攻转为守。在苏联的军队开始反攻之后,德国军队就已经进退维谷了。此时保卢斯马上致电元首,希望最高层能够考虑突围的选择。
然而,突围在元首心中与投降无异,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军队突围,于是命令保卢斯死守斯大林格勒,并承诺支援和补给很快就会到。
保卢斯傻傻地相信了元首,在所有的手下都一致认为已经到了需要突围的必要时刻时,保卢斯依然选择站在元首这一边,因为元首是他承认的“天才”。
三、德国军队绝无撤退的可能怎奈,天气越来越冷,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也挨到了尽头,苏军开始出来劝降。保卢斯再次致电柏林,希望能够得到批示。结果不得而知,自然是被元首严令拒绝,依然是要保卢斯死守战场,直到最后一颗子弹落下。
保卢斯此时撤退是死路一条,不撤退是死路一条。不论怎么选择,他的结局都是死路一条。为了安抚保卢斯,元首还将保卢斯封为元帅。但此时此刻对于保卢斯来说,却是已经看透了这个“偶像”了。
拿破仑攻击俄国的时候,也是下了撤退的命令,这直接导致了军心大死,为后面战争的失败做了一个大铺垫。德国就是因为记住了这个教训,所以绝对不可能让军队撤退。
再来是巴巴罗萨计划一开始被指定出来,就是以进攻为主,只准赢不准输,纳粹从来没有考虑过让军队撤队,保下军人生命的可能。因此不止是保卢斯,其他指挥官提到撤退,都会被严令拒绝。
更何况,攻打苏联就是纳粹的一场豪赌,如果能赢苏联,东线的战事基本大局已定。只要保卢斯还在斯大林格勒苟活,就能牵制着苏联几十万大军。
讽刺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了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这场战役之后,胜利之神开始眷顾苏联,德国的军队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跟保卢斯不能说是毫无关系,如果他勇于反抗元首的命令,也许第6集团军的威名还能保住。相比较其他的指挥官,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甚至是隆美尔,这些名将哪个不是很有自己的想法,该激进就激进呢?
但反观保卢斯,他将纳粹元首当作是“神”,但这个“偶像”最终却没有眷顾他。面对着偶像将他封为元帅的决定,他也只能感慨着这个战争狂人的“慷慨”了。
文/小羊
参考资料:《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张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