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赵王对秦王的评价(秦王和赵王的渑池相会)

赵王对秦王的评价(秦王和赵王的渑池相会)这种对话要是发生在秦汉之后,敢这么说的臣子说不定立刻就被君王砍了。身为君王的我为国家身处险地,身为臣子的你却计划着立我儿子为王?置我于何地?赵国君臣认为此去有生命之危,去之前廉颇就和赵王说好了,“大王啊,您这一去最多三十天,如果超过三十天,那就说明您被秦国扣押了,为了防止秦王以您威胁赵国,那我就要立太子为王了,您看行吗?”大家可以看看这张战国时的七国地图,秦国和赵、楚都接壤,如果秦国打楚国时赵国插一脚,那么秦国的压力就很大,秦王想要通过政治手段免除后患。在此之前,两国已经打了多年的战,公元前282年,秦国占了赵国两座城;前281年,秦国占了赵国一座城;前280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赵国,斩首2万人。虽然秦国一时之间灭不了赵国,但无疑比赵国强。所以赵王害怕有去无回,不太想去,但赵国名臣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太弱了,必须去。赵王这才去了,蔺相如陪他同去给他壮胆。

“渑池相会”这件历史上有名的事儿,咱们在课本里都学过。

赵王对秦王的评价(秦王和赵王的渑池相会)(1)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大家可以看看这张战国时的七国地图,秦国和赵、楚都接壤,如果秦国打楚国时赵国插一脚,那么秦国的压力就很大,秦王想要通过政治手段免除后患。

在此之前,两国已经打了多年的战,公元前282年,秦国占了赵国两座城;前281年,秦国占了赵国一座城;前280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赵国,斩首2万人。

虽然秦国一时之间灭不了赵国,但无疑比赵国强。所以赵王害怕有去无回,不太想去,但赵国名臣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太弱了,必须去。赵王这才去了,蔺相如陪他同去给他壮胆。

赵国君臣认为此去有生命之危,去之前廉颇就和赵王说好了,“大王啊,您这一去最多三十天,如果超过三十天,那就说明您被秦国扣押了,为了防止秦王以您威胁赵国,那我就要立太子为王了,您看行吗?”

这种对话要是发生在秦汉之后,敢这么说的臣子说不定立刻就被君王砍了。身为君王的我为国家身处险地,身为臣子的你却计划着立我儿子为王?置我于何地?

但春秋、战国时君臣关系相对简单、纯朴一些,赵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同意了。

接下来,赵王和蔺相如就到了渑池,两王相会。

我认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角度似乎偏向于赵国,着重描写了蔺相如是怎么保护赵王的:秦国大臣让赵王给秦王鼓瑟,蔺相如就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大臣逼赵王献十五座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就逼秦王献秦国首都给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都未能占赵王的上风,且赵国陈重兵于两国边境线上,秦王没敢轻举妄动,赵王平安的回到了赵国,任命蔺相如做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由此而引出了廉颇的嫉妒心,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将相和。

这么看来,似乎秦王白忙一场啥都没得到,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真是这样吗?根本不是!

最开始咱们就说过了,秦王邀约赵王来渑池相会的目的,是为了和赵国交好,免得赵国在自己攻打楚国时插手。只要这个目的达成了,对于秦王来说这次宴会就是成功的。

那么目的达成了吗?达成了。

虽然秦王“交好”的方式有点过于霸道,在赵国人看来就像欺凌,但会后两国的确停战了,赵国没有在秦国打楚国时趁机攻打秦国,而是去打了齐国。

攻楚之战,秦王又派出了白起,杀得楚国迁都淮阳,大伤元气,从此再也无力和秦国相抗衡。

十多年后,秦王派白起攻赵国,于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降卒45万人,从此有了杀神之名。

【结语】

所以,秦国怎么会没在渑池相会中得到便宜呢?

正是在此会中稳住(或者吓住)了赵王,才得以专心攻楚,楚一衰弱,赵也就没有互为犄角的盟友共抗强秦了,最终都亡于秦国。

也许是因为蔺相如以弱抗强的精神值得颂扬,才会给了人们那样的片面印象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