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农村山上风景(从阳台山地名看历史传承)

古代农村山上风景(从阳台山地名看历史传承)我孩提时的小伙伴,如今都已入古稀之年,大家相聚时,话题通常离不开顽童时代天真淘气的记忆。60 多年前每年暑假的"保留节目",就是几个小屁孩结伴从龙眼山村攀往羊蹄山的头潭、二潭、三潭"扎猛"(跳水)。在清凉的山潭里游泳,享受透心凉的快意,然后再偷摘沙梨、龙眼和采摘野生油柑仔、山稔子吃,把偷到的沙梨丢进潭水里泡浸。游泳半个小时后,大家比赛潜进深潭底里捞沙梨,然后坐在礁石上饱食一顿天然的"冰镇水果",清甜爽口,十分惬意。羊蹄山,我虽然随着客家村民叫了大半辈子,却一直苦于找不到有关文献出处。一次,我在研读史籍中,无意中发现清康熙《东莞县志 · 京山司图》(1689 年版)中载有"羊蹄山";后来又读到清道光年间(1840~1850),抗夷名将丁日昌两次路过新安县,写有《过羊蹄岭》《宿羊蹄岭题壁》等诗:"树色四山合,泉声万壑齐。乱

口述者:廖虹雷 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广东省第二届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作协会员,民俗学者,深圳市地名学会筹备成员之一。出版《深圳民俗寻踪》《深圳民间节俗》《深圳风物志 · 风土人情》等著作 8 部。获得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古代农村山上风景(从阳台山地名看历史传承)(1)

▲廖虹雷。

深圳的山不少,可山不高;深圳的山名气不大,却有独特的气质。

梧桐山因漫山遍野的"黧蒴"(又名包里桐)而被古人冠予"梧桐山";七娘山因古代为"出粮"之地(又传说七仙女降临)则取谐音"七娘山"。而阳台山因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唐赋韵味及地理风水之深蕴而冠名。这就应了那句哲语:如果没有历史的蕴含,山水无疑是苍白无力的。

【壹】当年家乡人都称呼"羊蹄山"

阳台山,位于宝安、龙华、南山三区交界处,海拔 587.3 米,在深圳西北部的宝安区境内排行老大;然而在全市山脉中却矮了一小截,位居梧桐山、七娘山等后,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雄伟、峻拔、壮丽和神秘。

"阳台山"是古称,近年称"羊台山"。可是自我打小懂事开始,就跟着乡人叫做"羊蹄山"。在山周边居住的客家人都是这样叫的。住在龙华区大浪街道的谢为民先生说,从东边方向望阳台山,可见山顶有好几块巨大的石头,恰似羊的蹄子,所以叫羊蹄山。的确,登山者从龙华区赖屋山村方向上至山顶,即有一巨大石块,高 2 米 ~3 米,直径 3 米~5 米,大石的三分之一处有大裂缝,整体外观的形状、颜色、光滑度等就像一只山羊的蹄子。于是,"羊蹄山"(又称羊蹄岭)的名字便在乡民之间叫开了。民间"一只山羊奔腾飞跑而留下的脚印"传说,随后在方圆百里传开。

羊蹄山,我虽然随着客家村民叫了大半辈子,却一直苦于找不到有关文献出处。一次,我在研读史籍中,无意中发现清康熙《东莞县志 · 京山司图》(1689 年版)中载有"羊蹄山";后来又读到清道光年间(1840~1850),抗夷名将丁日昌两次路过新安县,写有《过羊蹄岭》《宿羊蹄岭题壁》等诗:"树色四山合,泉声万壑齐。乱云横马足,斜日度羊蹄" …… 这让我高兴了一阵子。那些天,但凡见到了老乡和文友,我都掩盖不住兴奋的心情,跟他们分享:"找到了,找到羊蹄山的记载了!"。

我孩提时的小伙伴,如今都已入古稀之年,大家相聚时,话题通常离不开顽童时代天真淘气的记忆。60 多年前每年暑假的"保留节目",就是几个小屁孩结伴从龙眼山村攀往羊蹄山的头潭、二潭、三潭"扎猛"(跳水)。在清凉的山潭里游泳,享受透心凉的快意,然后再偷摘沙梨、龙眼和采摘野生油柑仔、山稔子吃,把偷到的沙梨丢进潭水里泡浸。游泳半个小时后,大家比赛潜进深潭底里捞沙梨,然后坐在礁石上饱食一顿天然的"冰镇水果",清甜爽口,十分惬意。

那时的羊蹄山,不仅是孩子们喜欢玩耍的地方,还是村民常年耕山躬亩中观察气象的"灵验"之地。

龙华石凹、赤岭头、早禾坑、白石龙一带乡民,开门即可远眺高耸的羊蹄山峰。老乡谢为民说,过去村民较难得到天气预报,最怕摊晒稻谷和晾晒物品时被突然而来的大雨淋湿。于是,人们常常靠羊蹄山山顶的情况来预知天气:"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揽腰",也就是说乌云罩顶,即大雨将至,得赶紧收谷收物,而当羊蹄山山顶云开日出,又重新晒起了谷物 …… 羊蹄山山顶巨石上的风云变化成了农家非常实用的"气象台"。每当傍晚泛出红云,天高云淡,山体清新,林谷翠绿,其间,有飞来的鸢婆(老鹰)高空盘旋,抑或白鹤低飞啁啾,方圆百里的羊蹄山次日定会艳阳高照,断无台风暴雨。

【贰】"阳台山"名称历史渊源久远

"羊蹄山"是乡间的俗名。就像山村里孩子叫阿猫阿狗的小名一样,长大后才有了大名,或者再起个儒雅的字和号。既然"羊蹄山"是俗名,他的正名就是"阳台山"了。

如果说从东边的龙华街道方向远眺是"羊蹄"山形的话,那么从北边的石岩街道方向看去便是"阳台"的山。从龙眼山村登到山顶,顿见地势平坦开阔,是个观看日出最佳平台。"日照之台"也许是阳台山得名的初意。

古代农村山上风景(从阳台山地名看历史传承)(2)

▲地方特色文献《广东通志》295 页上右起第 3 行记载"阳台山"。

明嘉靖年间(1522 年 ~1566 年)黄佐《广东通志 · 东莞县》载:"西南五里曰阳台山,山巅之南稍平,型若几案"。也就是说 500 年前的古人,准确地表达了该山体之位置与形态等地理特征。

换句话说,官员和文人雅士根据当地俗名"羊蹄山"的谐音,按山顶"稍平""几案"的形态取名"阳台山"。据考,当地的客家话,羊蹄的"蹄"(t ā i)字与官话阳台的"台"(t ā i)字音韵同一。这是其一。

其二,阳台山的"阳",在《说文解字注》中释:"山南曰阳"。阳台山位于岭南第一山"东樵山"(博罗县的罗浮山)南 110 公里(司马迁称罗浮山为"粤岳"),是罗浮山的南延余脉。又,清嘉庆《新安县志》谓"阳台山,由梧桐发脉",梧桐山为"邑之祖龙也"。可见,阳台山是宝安"祖龙"脉系,绝对没有半点悬念。

再者《康熙字典》曰:"水北为阳"。阳台山位于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北面 20 公里。于是之,古人根据山水地标,将宝安中西部最高的山便取名阳台山。

其三,阳台山峰峦叠翠,树木参天,古藤绕缠,飞瀑流涧,晨漫雾霭,夕流云雨,非常契合巫山神女的一段著名爱情神话。《水经注》卷三十四曰:"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从此"阳台"成为一个典故。数百年前,不排除岭南的文匠墨客将这个典故联系宝安这座"宝山",为取名"阳台山"的原由之一。

由此看来,阳台山之名在久远的历史长河、在岭南的地理风水意蕴和丰富的民间传说中逐渐形成。

其实,阳台山一带的历史远比 500 多年前的明朝记载还早。根据石岩街道洲石路旁蝴蝶地古遗址、塘头村和罗租果场的新石器晚期及青铜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显示,距今 4000 年前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石岩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清乾隆敕撰《钦定大清一统志 · 卷三百三十九 · 广州府 · 山川》载:"阳台山,在新安县东北三十里,横亘五十里,山顶平衍,形若几案。有龙潭,下有乌石岩,其南支有董公岭(今西丽街道龙井村附近),去县十里。"古志书中说阳台山下有"乌石岩",即今石岩街道。"石岩镇(今街道),原名乌石岩,清嘉庆年间建墟。"(《宝安县志》)

据《重修慈石古碑》刻载,北宋建隆二年(961 年)已有居民垦耕栖息,原称乌石岩慈石古寺乃"宝安胜地,乐利名场"。慈石古庙曾 3 次维修,"溯自道光二年(1840)经前贤修饰,冠冕堂皇",至"咸丰十年(1860)幸巨公之仍旧卓然大观";第二次维修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直至民国二十九年(1930)进行第三次整修,古寺的石级大门之牌楼上塑为"乌石岩"。

阳台山一带的客家人,把巨大的黑色花岗岩石称作"乌石鼓";也就是说,阳台山遍布许多黑色的大石头。阳台山乌石鼓多,传说也多。很久以前,这山陡林密,古樟虬曲,怪石屹立,尤以一处天然乌石洞为最。然而美中不足,此乌石洞三面环绕,独缺顶盖一面,乡民皆期望将此石补上。于是人们夜夜祈祷,天天烧香,忽一夜,狂风大作,电闪雷鸟,乌石岩轰然撼动,声震四野。次日云开日出,乡民见石洞居然有了巨大块石盖着,像三只鸡蛋上面再顶着一个鸡蛋,惊险之至,造型之妙,堪称一绝。"乌石岩峒"之名由此而生。清嘉庆《新安县志 · 胜迹略》对这个传说有文字载之:"乌石岩,在阳台山下,内有石岩三面,东缺一面,顶有大石,堪作墙。乡民祝曰:‘惟愿此石,可补四面,周围无缺矣。’是夜,神即移石补足,石痕犹在。"

阳台山之西北侧山坡上,有一块"石鼓石",山下的龙眼山村可以望见。其石较圆,上平,尤如一面石鼓,置于山脊之上,仿佛时时预备给将军击鼓,扬马出征。

除了石鼓石外,山的西麓下还有块"人仔石",高约 5 米,石的中腰部较细,宛如一个武士身系皮带,上呈人头状,恰如人藏于山岗在引颈张望。

"人仔石"往西南不远处,有块形似仙姑、朱红色的"仙姑化石"。清康熙《新安县志》载:"仙姑化石,在阳台山,石面四时红艳,人呼则应,又名应人石"。如今,应人石地名尚在,并有应人石村庄,而石却不存。这个"应人石"源自一个凄美的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阳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相亲相爱的年轻夫妻,丈夫为了一家人的安宁生活,被迫为贪婪的财主冒险去常有毒蛇猛兽伤人的深山老林里寻找长生不老药。妻子按照与丈夫的约定每天下午在山下呼喊丈夫的名字三遍,然而,除了深山里隐约的呼应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丈夫一去不回。妻子忍不住思念和期盼之情,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阳台山顶寻找丈夫,一边喊一边朝着应声的方向爬去,待爬到近前,发现每天回应她的原来是一块大石头!睹物思人,妻子伤心欲绝,哭天喊地,突然天空划过一道白光,紧接着雷电交加 …… 天遂人意,妻子死后变成了一尊石头,与附近的应人石遥遥对望,远远望去,这两尊石头仿如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的夫妻 ……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恩爱的夫妻,把山下的村子叫应人石村。石岩街道的民间文学《应人石传说》,成为深圳市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走向阳台山南麓,有条深幽的石燕谷,山谷上端有个石燕岩,岩下有个大山洞,谓之"巴黎洞"。此洞口窄内宽,宽阔处达 40 余平方米。20 世纪 30 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我东江抗日游击队曾经在洞内隐蔽了一个营规模的战士。解放战争时期,游击队又于此设立指挥所和医院,此洞被战士们冠以"军事会议厅""地下礼堂"称谓。洞中潺潺流着一股清泉,冬暖夏凉。解放前夕,我部队撤离巴黎洞时,曾用刺刀在洞壁上刻了一首诗:"生命据点巴黎洞,悬崖峭壁当英雄;莫谓无情黄鹤去,扫清匪特再重逢。"

阳台山东面与龙华冷水坑附近有一个"咬圆笼洞",石洞四周草木荫蔽,洞中有一眼泉水可饮用。传说 600 年前的一个春节,阳台山人为躲避元兵,藏在这个山洞中。元兵有两匹马拴于岩洞顶上。元兵被杀退后,来不及把战马牵走,洞中之人闻听洞顶时不时有马蹄"得得"之声,以为元兵未走,带进洞里的圆笼年糕粄,因没有刀具,大家只好对着砧板般大的圆笼粄用嘴咬。几天过去,圆笼粄咬食完,战马嘶鸣声仍未停止。后来选派胆大的人走出洞口外探听虚实,才知道元兵已退,于是各自回家。圆笼粄救了全村人,于是此岩被称之"咬圆笼洞"。

除了"乌石岩峒""应人石""人仔石""咬圆笼粄洞"等传说外,还有"嫩七娘峒""仙人脚印""山顶白人庙""石笼鸡岩洞"和摩崖古刻等古迹。早些年,深圳特区报曾报道过深山崖石上的"天书",像文字图案一样的符号一直吸引不少游人前往探秘,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无人破译出来。

古代农村山上风景(从阳台山地名看历史传承)(3)

▲广东地方史封面。

古代农村山上风景(从阳台山地名看历史传承)(4)

▲东江地方史封面。

阳台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江游击队根据地,有龙眼山的"部队医疗旧址"、游击队三次"阳台山战斗旧址"、东江纵队营救香港沦陷区文化名人的"蕉窝坑旧址"以及 1943 年东宝行政苏四区政府"大钦窝旧址"等革命遗址,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阳台山,深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红色革命故事,使这里的山水更有神韵和灵气,也使这座英雄的山岭更加声名远播。

【叁】呼吁恢复有历史内涵的"阳台山"地名

既然"羊蹄山""阳台山"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为什么后来又将此山称之为羊台山呢?

"羊台山"名最早出现在清同治五年(1866),由意大利传教士佛伦特里绘制的中英文双语《新安县全图》上的标注,这也是目前可查的古代文献上的唯一一处记载。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均使用繁体字"陽臺山",间中也出现简体字陽"台"山和"阳"台山的交替使用。

1954 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6 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和《汉字简化总表》,其中"陽"字明确简化为"阳"。仅在清末出现过一次的"羊台山"地名,可能"羊"字比"阳"字更简单,加上同音字,后来便频繁出现在报纸、书籍和地图中,直至 1987 年修订《深圳市地名志》"羊台山"成为唯一官方使用地名。"阳台山"这个名字便在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和文件中失落。

2012 年《宝安日报》刊登曾宸枢的《从"阳台山"看地名规范化》和田礼禾的《"阳台山"怎样变成"羊台山"的》等文章,提出要尊重历史,恢复使用老地名"阳台山"。

无独有偶,祖籍汕尾,退休后居住在深圳的郭天希老先生,从 2015 年到 2017 年先后四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阳台山地名问题。第一次的标题是《请问在 1997 年之后的官方文件用"阳台山""羊台山"还是"羊蹄山"?》,第二次的标题为《关于停止羊台山地名、重新启用阳台山历史地名的补充建议》。第三、四次的题目升级为《关于重新启用深圳阳台山历史地名,打造阳台山地名文化经济圈的建议》。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收到相关材料后很重视,于 2019 年组织人力进行阳台山地名的调查调研。经过有关人员将近一年的查阅档案文献、走访乡村老人、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形成了《羊台山地名变更考证与社会影响评估》文案,然后再次召开地名专家论证会和听取宝安区、龙华区、南山区政府意见。宝安区和龙华区接到上级通知后,亦相应召开各种座谈会征询各界看法。

2020 年元旦的第二天,笔者有幸受邀参加石岩街道召开的恢复阳台山地名座谈会。会上听取家乡长者、基层领导和市、区文史专家的意见,大家发言热烈,说过去当地人用客家话表达是"羊蹄山",但文字书写时却是"阳台山"。比如,石岩籍退休小学校长张平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当地"扫盲"老师,他教授地名时一直使用"阳台山",未曾使用过"羊台山";龙眼山退休村干部谢伟强回忆,上世纪阳台山的方柿比较有名,曾大量销往外地,包装箩筐上专门写有产地"阳台山方柿",非"羊台山方柿";石岩街道退休老干部曾玉祥,说他 1992 年与中原油田合作开发房地产,以当地"阳台山"取名为"阳台山庄"沿用至今 ……

阳台山,在百姓心中富有情感认同,它不仅是一个地名符号,也是一方乡土的历史沉淀,是一笔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 40 年使用的"羊台山"地名,无疑减弱了当地历史的厚重感,未能很好呈现地名传承和城市肌理的整体含义。

如今恢复历史地名"阳台山"正在征求意见中,这不是一个地名的简单复旧,而是人们对传统地名文化内涵的强烈追求。现在恢复"阳台山"老名,正当其时,这是一件满足市民日益对文化向上需求的大好事。此举既符合国家有关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精神,又有利于挖掘、传承和保护地名文化,延续地方历史文脉,有利于发掘阳台山革命根据地价值,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红色基因精神。

相信阳台山正名以后,阳台观日出,更为引人入胜;深圳市名胜八景之一的"阳台叠翠",相信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本文参考了越众公司吴坤华团队部分调查资料)

口述者:廖虹雷 统筹:陈素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