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盘点女权主义者编造的历史谣言(盘点女权主义者编造的历史谣言)

盘点女权主义者编造的历史谣言(盘点女权主义者编造的历史谣言)看看现今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路上什么希奇古怪伤天害理的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的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她被我问得楞了一下,然后说:“嘿!有吗?有上联吗?”下面的同学鸦雀无声,接著有个同学说:上联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我说:“这是另外一个大家都误会的问题,我用别的篇幅再来解释,不过这句话却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上联,因为一句七个字,一句十个字,字数不一样,怎么当上联!”这会儿大家面面相觑,都被我问傻了,我接着说:“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歧视女性吗?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有的人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的误会可大了!这话又怎么说呢?

盘点女权主义者编造的历史谣言(盘点女权主义者编造的历史谣言)(1)

在深圳的上课,有一个女同学双手交叉在胸前问我:“老师您这么样的捧古人,那我请问您,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请您解释看看,为何古人这么歧视我们女性?凭什么做圣贤啊?”

我说:“你讲的好,大家都有这样的误解,不过在解释之前我想先请问你,这句话的上联是什么?”

她被我问得楞了一下,然后说:“嘿!有吗?有上联吗?”下面的同学鸦雀无声,接著有个同学说:上联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我说:“这是另外一个大家都误会的问题,我用别的篇幅再来解释,不过这句话却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上联,因为一句七个字,一句十个字,字数不一样,怎么当上联!”

这会儿大家面面相觑,都被我问傻了,我接着说:“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

看看现今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路上什么希奇古怪伤天害理的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的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么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挂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这句话明明是在褒奖我中华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哪里有歧视女人的意思呢!而我们竟对这么好的一句话,误会如此之深,我们实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们太对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对不起我们啊!

每次同学们听我解释完后,女子们都大快人心,男士们也都如释重负,他们说我的解法太创新了!唉!我岂敢创新!我这解法都是古人的原意。不信的话,我把隋唐演义里的原文,引证予各位参考便知:

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故知古人所谓的“无才”,本来是赞赏那些有才的女子能自视若无,不自炫其才的高超德行,而非贬抑女子!是我们受到文字障碍的关系,误会了老祖宗的苦心,我们应该要对老祖宗深痛的忏悔,并且要以身为中华子民为荣的!

中国古代婚姻到底是“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多妻”制?

有很多女权主义者称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三妻四妾。其实,古代中国从来就没有过一夫多妻现象,而是一夫一妻。一直以来,国人将过去男人拥有许多女人的现象称为一夫多妻,是将多个妾也当作了妻,实际上妾是没有妻的地位的,妾只是性工具,并没有妻的地位。

“一夫一妻制”在古代就有法律明文规定:唐高宗《永徽律疏》中有《户婚》规定:“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

在古代,一个男人只能同时有一个老婆,包括皇上,同一时间也只能有一个皇后,在我们老祖宗的脑袋里,妻与妾完全是两个概念,妻就是妻,妾就是妾,不可相提并论。而纳妾也仅仅局限于少数上流社会,广大的平民阶层保持着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被夸大其词的“裹脚”

不可否认,缠足是一种迫害女性的陋习,但有女权主义者将裹脚称为中国几千年压迫女性的证据显然是夸大其词,几百年还说得过去。

迄今为止,明朝以前的女尸都鲜有发现裹脚的,可见在当时并非是普遍现象。宋明有缠足现象,但缠足者一直局限于上层社会,且形式与清代截然不同,古代(清代之前)的缠足的目的是为了使舞姿更加优美,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把脚缠得纤直,当时的缠足并未摧残身体,缠足其实更类似穿袜子,效果类似现代女人穿的瘦腿袜,只是作用在脚上,更像是一种习俗而非陋习。到了清代,今天所看到的裹脚方式才大面积流行开来,不过就事论事,即使最盛行的时候也不是所有女性都裹脚,据一些老人回忆,一家两个女儿一个裹一个不裹的现象也很常见。

主流观点把缠足看作一种病态或变态行为,认为缠足折射出的是一种“变态的文化现象,畸形的审美观念,畸形的心理”,甚至相当长时期里的古代社会也因此而被认为是一个“变态的社会”。然而,一个民族集体“患病”千年,是说不通的。

从严格的医学角度,也不能断然将裹脚与妇女健康衰弱乃至精神病关联起来。事实上,现代的一些研究表明,古代女性比男性长寿。其中,裹脚与长寿有显著关系。缠足后,脚趾弯曲在脚底,前脚掌不能着地,走路时主要用脚跟,这样,只要走路就会刺激脚后跟的肾经穴位。而中医认为,人的衰老的主要原因就是肾气虚衰。

“最毒妇人心”并非侮辱女性

有人问本源法师:佛教如何看待“最毒妇人心”?这是不是对女性的侮辱?

本源法师: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不但不是侮辱,还是对女人的赞叹。

这句话出自小说《封神演义》,全诗为:“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皆是可(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 意思说,女子发起狠来比毒蛇、黄蜂都要厉害, 反映出女人坚定的内心,矢志不渝,做任何事要么不决定,决定了就没有回旋余地。

佛陀在《法灭尽经》讲到: 末法时期,男子懈怠,女人精进。之所以是末法时期,并不是佛法末法,而是人的根性陋劣,抵挡不住欲望的诱惑,而去造作种种恶业,受种种苦。在末法时期,女人学佛更加精进,乃至于出家也很少有退心还俗的, 所以,“最毒夫人心”是对女众矢志不渝的精神的由衷赞叹。

曾仕强解读《易经》:为什么最毒妇人心?

为什么不说最毒男人心?又是男女不平等?不是这样的。女性同胞她很柔很柔,但是逼到最后她比男的还刚,“物极必反”。当你乾卦走到最后,就走到坤卦。现在坤卦已经快走到最后,龙出来了。就乾龙和坤龙两个人战了。当领导跟军师战起来的时候,你想想看有多惨烈,所以“其血玄黄”。黄是地龙的颜色,玄是天龙的颜色。那时候已经不是地虎了,是地龙了。我们都说天龙地虎,这个老虎会变龙了,你把他气得没有办法,他管你的。乾卦第六爻:亢龙有悔;坤卦第六爻:龙战于野,就是天龙跟地龙斗,乾龙跟坤龙一起干,谁都救不了。任何事情都要适可。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指代什么?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孔子将女子和小人并列,称两者“难养”,这也是被后世解读最多的意思,因而《论语》的这番言论也成了很多人指责孔子有轻视妇女的思想在内。

不过孔子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当时的语言环境跟后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女子与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诸侯、卿、大夫身边的“幸人”,即被宠幸的“身边人”。

要理解孔子的意图,必须回到历史的语境,准确把握孔子的说话对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以为,孔子的说话对象是有“臣妾”的“君子”:“此小人,亦为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蓄之,则无二者之患矣。”先秦时代,君子通常指社会身分高贵的人,小人通常指社会身分低贱的人。

但朱熹所说的“君子”,特指有“臣妾”的“君子”,即诸侯、卿、大夫等至少有家臣的“君子”,其实就是封邦建国时代大大小小的“人主”。朱熹的这一理解无疑是准确的。封邦建国时代所说的“齐家治国”,那个家,并非八口之家、五口之家或三口之家,而是有“臣”有“妾”的“家”,其“家长”既是“人主”,也是“君子”。换句话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说话对象是“君子”中的“人主”,“女子与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人主”身边的“臣妾”,亦即晚明方应祥在他的一篇八股文中所说的“幸人”——为“人主”所宠幸的身边人。

破解中国“消失女孩”的谣言,中国男女比例从未失衡

有女权主义者宣称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已造成上千万“消失的女孩”、“光棍危机”,我曾见过无数持这些论调的“砖家”,但遗憾的是,这些人犯的都是同一个错误,即将女孩漏报瞒报问题忽视,同样将男孩的高死亡率无视。

陕西师范大学的史耀疆分和堪萨斯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肯尼迪参与的研究发现,1990年登记的出生人口数据和2010年的20岁人口数据。结果发现,后者比前者多出400万人,且其中的女性比男性多出100万,从1990年到2015年有约2500万女性在出生时没有上户口。

无独有偶,医学研究则表明,新生儿男孩比女孩死亡率高0.4个百分点,而15-19岁则是男孩死亡的高峰期。譬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0至9岁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1268万人和10309万人,到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均有所增加,分别为11822万和11020万。而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人数下降到11484万人,而女性人数则继续不降反升,达到了11358万人,比出生时凭空多出了1050万人,男孩对比10年前却少了400万。按照这个比例,90后男孩成年时约会减少300-350万,00后则会减少200-250万。

2015年,中国官方宣布,所有夫妻都被允许有两个孩子,这标志着这项充满争议的政策的终结,同年,中国医院分娩数据显示,当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仅为108,处于正常水平。

2010年,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只差126万人。2018年,中国20~29岁男女比例:(64008573+50837038)÷(63403945 50176814)=1.01,比之六普时差距更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