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变化(第五期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变化(第五期商鞅变法)秦国人期待天降猛男来拯救自己的国家,在秦出公被杀后,他们想起了流亡在外的嬴师隰,派人迎他回国继位,此时的嬴师隰已经在外流亡三十余年,继位之后,他叫秦献公。秦简公、秦惠公时期,秦魏两国打了两次河西之战,都是秦国战败,河西之地完全丢掉,吴起在河西之地筑城,成了吊在秦国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秦国被迫修筑长城抵御魏国人。一个人在闭塞的环境中待久了,他就会与世界脱钩,国家同样如此。秦国在关中“与世隔绝”久了,经济、文化都与关东诸国脱钩,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中原诸侯国诸子百家,百花齐放,而秦国成为文化沙漠,在教训完西戎之后,精力旺盛的秦国人开始内斗。从第十七任国君秦厉共公开始,秦国接连几任国君没有一个正常继位或者寿终正寝的,比如说第十九任秦怀公,在位期间权柄被贵族掌握,被逼自杀;第二十一任国君秦简公抢了侄子嬴师隰的位置,嬴师隰被迫流亡,但是请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他会回来拯救秦国。秦简公在位期间,
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巍巍华夏,煌煌数千年历史,不论是辉煌还是屈辱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本系列将截取重大历史事件,与大家一起领略祖辈的荣耀。本文是系列第五篇——商鞅变法。
如果把战国七雄的国君聚在一起开个会,讨论谁能统一六国,我相信得票最多的应该是齐国和楚国,而秦国应该是零票,因为谁也瞧不上这个被魏国打得嗷嗷叫的关外蛮夷。
苟延残喘的秦国因护卫平王东迁,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春秋时期,秦穆公励精图治,一心想着进军中原,然而晋国攻灭虢国之后,就将秦国东出的通道无情地封上,秦穆公剑走偏锋,趁着晋文公去世,从晋国边境崤山偷偷溜到中原攻打郑国,以获得进军中原的据点,哪知被晋国发现,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没,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东出的念想,一心一意在关中拿西戎、义渠人出气。
晋国拿下虢国后 堵住了秦国东出的通道
一个人在闭塞的环境中待久了,他就会与世界脱钩,国家同样如此。秦国在关中“与世隔绝”久了,经济、文化都与关东诸国脱钩,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中原诸侯国诸子百家,百花齐放,而秦国成为文化沙漠,在教训完西戎之后,精力旺盛的秦国人开始内斗。
从第十七任国君秦厉共公开始,秦国接连几任国君没有一个正常继位或者寿终正寝的,比如说第十九任秦怀公,在位期间权柄被贵族掌握,被逼自杀;第二十一任国君秦简公抢了侄子嬴师隰的位置,嬴师隰被迫流亡,但是请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他会回来拯救秦国。秦简公在位期间,同样是贵族专权,国君沦为傀儡,以至于两岁继位的秦出公,四岁就被杀了,秦国就这样乱了百年。
而与此同时关东诸国都在励精图治,特别是魏国,魏文侯、魏武侯任用李悝、西门豹等人变法图强,又有吴起推进军事变革,训练出独霸天下的魏武卒,魏国空前强大。魏国与秦国接壤,看着西边水深火热中的秦国,魏国毫不犹豫从它身上啃下最肥的一块肉——河西之地。
秦简公、秦惠公时期,秦魏两国打了两次河西之战,都是秦国战败,河西之地完全丢掉,吴起在河西之地筑城,成了吊在秦国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秦国被迫修筑长城抵御魏国人。
秦国人期待天降猛男来拯救自己的国家,在秦出公被杀后,他们想起了流亡在外的嬴师隰,派人迎他回国继位,此时的嬴师隰已经在外流亡三十余年,继位之后,他叫秦献公。
商鞅变法秦献公流亡的三十余年可没白活,他亲身经历了魏国通过变法一步步走向强大,回国后他发誓励精图治,但是国内的糜烂程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只能一步步拨乱反正。
通过迁都拔除原来的贵族实力,将权力再次抓在了国君手中,改革户籍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在边境地区设立郡县来加强管理,郡县制并不是秦始皇的发明,只是他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而且关东诸国早就设郡县了,只是秦国治理手段比较原始,此时还停留在最初的分封贵族治理阶段。
秦国逐渐走向正轨,期间秦魏又为河西之地打了一仗,秦国没输,魏国也没赢,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秦献公的时间不多,他未完成的愿望只能留给儿子嬴渠梁——秦孝公!
那一年二十二岁的嬴渠梁深情地望着关中大地,满怀壮志,那一年三十岁的商鞅在魏国郁郁不得志而入秦地,这是上天安排的一次相遇,两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火花,载入史册、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开始了。
“天作之合”
商鞅变法前后持续了二十余年,分为三波,层层递进。第一波是土地改革,周朝土地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可以简单地用下面一张图表述:
这块地通常是900亩,中间的是公田,四周的是私田,耕种的时候需要先把公田的农活干完,才能做自己私田的事。而“废井田,开阡陌”就是把老百姓从“井”田中解放出来,允许他们去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土地归他们所有,国家只按户收税,这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种地的热情。
在封建社会,农业是根本,农业发展了就是国家发展了,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为了进一步把国民“锁”在土地上,商鞅严格打压商业,他认为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国害”,要收重税,而且限制商人流通,不允许私人收留他人,否则连坐,这也是后来他逃跑时没人敢收留的原因。
第二波是军事改革,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大,强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吞并他国,在商鞅看来“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商鞅的军事可以总结为凭借军功封爵位,他设立了二十等爵位,将士们凭借敌人首级领军功封爵,极大地激发了军人的斗志,同时还规定宗室贵族的爵位只可世袭三代,三代若无相应的军功,爵位收回。这是守旧贵族痛恨商鞅的原因之一。
变法者的下场通常都比较凄惨
第三波是地方治理,就是郡县制。在以往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分封给士大夫,周天子、诸侯并不实际治理地方,这也容易导致中央丧失对地方的控制,就像三家分晋一样,最终诸侯被士大夫反噬。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土地上设立郡县,由中央统一管理,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政策能得到更好地执行,国家机器就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商鞅变法让秦国焕然一新,当年那个又穷又丑的土老帽站起来了,而向关外六国张开獠牙的是秦孝公的接任者——秦惠文王。
秦国东出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在他之前楚国、齐国、魏国等强国早已称王,楚国是从春秋时期就有僭越之举,自称国王,齐国、魏国是在秦国之前十年称王,而此时秦惠文王称王,标志着秦国回来了。
开拓之君
秦惠文王在位28年,任用张仪、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贤臣良将,秦国蒸蒸日上。在任期间,他做了两件大事,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
第一拿回河西。秦国逐渐强盛,而魏国却在大怨种魏惠王的带领下,昏招频出,特别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被齐国孙膑用奇谋围魏救赵、增兵减灶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独步天下未尝败绩的魏武卒被一夜之间败光。
趁你病要你命,秦国大举进攻河西之地,魏国仅有的八万劲卒在河西一战被全歼,河西之地全部回归秦国,同时魏国还割让上郡15县,自此秦国进可东出中原,退可扼守函谷关,立于不败之地。
河西、函谷关 秦国东出形势大好
第二占领巴蜀。秦国夺回河西之地后,魏国就联合赵、韩、燕、楚四国进攻秦国,虽然修鱼一战樗里子歼灭数万联军,但是也让秦惠文王看到东方诸国的实力不容小觑,现在的秦国还没强大到对抗所有人,于是选择向南发展。
秦国和蜀国之间隔着秦岭天险,想要突破并不容易,秦惠文王便送给蜀国国君一头大金牛,蜀国想要把金牛运回去,就派人花大力气在秦岭之中修了一条路,随后秦军顺着这条路入川灭了蜀国,这条路就是金牛道。拿下蜀国,秦国不仅稳定了后方,还获得了大粮仓,特别是秦昭襄王时期,李冰修都江堰,巴蜀之地成了天府之国,为秦国源源不断供应粮食,支撑起秦国庞大的战争机器。
秦国吞并巴蜀
到了此时,秦国已经拥有了吞灭六国的气势。从地图上看,秦国占据关中和巴蜀,在地势上处于绝对高处,从关中顺黄河而下可进军中原,从巴蜀顺江而下可扫荡吴楚,这便是“势”,俗话说气氛烘托到位了,正主就要登场了。
接下来秦国将迎来两位绝世猛人——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前者负责把六国统统打趴下,后者负责秋风扫落叶,请关注下一篇——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