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我的前半生哪一版值得收藏(好书分享我的前半生)
溥仪我的前半生哪一版值得收藏(好书分享我的前半生)溥仪作为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三岁时首次当皇帝时国运已气数将尽。他登基时由任摄政王的父亲抱上殿,鼓乐轰鸣、百官跪拜时,他被吓得大哭。其父怎样哄也不灵,只好拿来玩具说:“快了!快了!快要完了!”不少大臣私下说这话不吉利。《我的前半生》本书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再到接受新中国“改造”这一全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定历史环境下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好,好,皇帝好,好好地念,念书吧!"说完,又点了一阵头,然后站起来走了。他在我这里一共呆了不过两分钟。 从这天起,我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不像老师,他没胡子,脸上没皱纹,他脑后的花翎子总是跳动。以后他每隔一个月来一次,每次呆的时间也都不过两分钟。我又知道了他说话有点结巴,明白了他的花翎子之所以跳动,是由于他一说话就点头。他说话很少,除了几个&
书名:我的前半生作者:爱新觉罗·溥仪紫禁城成了空荡的戏棚,那么演员为何还在台上,只是偶尔出台亮相而已。
我做皇帝、我父亲做摄政王的这三年间,我是在最后一年才认识自己的父亲的。那是我刚在毓庆宫读书不久,他第一次照章来查看功课的时候。有个太监进来禀报说:"王爷来了。"老师立刻紧张起来,赶忙把书桌整理一下,并且把见王爷时该做什么,指点了给我,然后告诉我站立等候。过了一会,一个头戴花翎、嘴上没胡须的陌生人出现在书房门口,挺直地立在我的面前,这就是我的父亲。我按家礼给他请了安,然后一同落坐。坐好,我拿起书按老师的指示念起来: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王立于沼上……"
不知怎的,我心慌得很,再也念不下去。梁惠王立于沼上是下不来了。幸好我的父亲原来比我还慌张,他连忙点头,声音含混地说:
"好,好,皇帝好,好好地念,念书吧!"说完,又点了一阵头,然后站起来走了。他在我这里一共呆了不过两分钟。
从这天起,我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不像老师,他没胡子,脸上没皱纹,他脑后的花翎子总是跳动。以后他每隔一个月来一次,每次呆的时间也都不过两分钟。我又知道了他说话有点结巴,明白了他的花翎子之所以跳动,是由于他一说话就点头。他说话很少,除了几个"好,好,好"以外,别的话也很难听清楚。
——引自 摄政王监国
《我的前半生》
本书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再到接受新中国“改造”这一全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定历史环境下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溥仪作为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三岁时首次当皇帝时国运已气数将尽。他登基时由任摄政王的父亲抱上殿,鼓乐轰鸣、百官跪拜时,他被吓得大哭。其父怎样哄也不灵,只好拿来玩具说:“快了!快了!快要完了!”不少大臣私下说这话不吉利。
果然,不出三年,1912年初,清廷面对辛亥革命的风暴,溥仪名义上的母亲(其实是他伯母)隆裕太后抱着小皇帝宣布退位了。后来,他与制造“满蒙独立”以分裂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联手,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了东北,先当“执政”,1934年,第三次登基。日本人却未兑现帮助其恢复“大清”的许诺,只让他当“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对外言论全要由关东军拟稿,连走出宫的自由都没有。在伪满深宫中呆了十几年的溥仪,对日本人由感谢变为不满,后来又发展为恐惧。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于1950年移交中国,以叛国和协助侵略者发动战争罪在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十年,完全是罪有应得。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有生以来首次学会系鞋带、自己洗衣服等生活技能,在头脑中也扫荡了帝王意识而树立了公民观念。1959年秋,溥仪获得特赦回到北京。有些老人见面后还行跪拜大礼,马上被他批评为思想落后。在获得一张选民证后,溥仪称这是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他开始在植物园劳动。蒙哥马利来访时询问他感受如何,他回答说“比起皇帝来我更愿当园丁”。这位英国元帅惊讶之极,回国后把这当成奇闻宣传。有的外国进步人士来访后,报道说:“看到溥仪,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网上流传着一段话:溥仪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没骨气、没手段、没想法,被人撺掇着搞复辟。而结合那个时代,他却是一个悲剧人物,刚学会走路在自己的哭声中被扶上宝座,六岁时又在懵懂之中被赶了下来,成长过程中不断被灌输自己是帝王至尊,到最后只落得两手空空,在一方封闭的空间里委曲求全,显得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他改变不了那个时代,只能在时代的夹缝中求生存,也许有人说他是跳梁小丑,却又有谁想过他背负着多少人的期许在前行。
末代皇帝溥仪六十一年而已,天翻地覆不是从来没有拥有可怕,也不是拥有后却失去可怕,不管在何时何地身居何位都远比没有自由最可怕,一辈子从出生就是个悲剧,一场漫长的离别与失去,生不逢时又身不由己。
末代皇帝——溥仪
任何生命都会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短如蜉蝣、长如海龟。顽固守旧,一成不变只能招致灭亡,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才能跟上时代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