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 130回(庆余年二第162回长公主追忆往事)
庆余年2 130回(庆余年二第162回长公主追忆往事)范闲为了得知这个真相,不惜举家东去,他的决心已经无需证明我出去走走。这时候海棠朵朵却忽地开口说了一句,范闲转过头看了她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对方在想什么,两人都已心知肚明。范闲微微点头,而后看向林婉儿。婉儿,你也去吧,王启年带婉儿出去。范闲一声令下,王启年哪敢不从,倒是林婉有些犹豫地看了看长公主,又看了看范闲,这才不舍得离去。他并非想知道真相,他只是担心范闲和他的母亲,这种感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非冷血,心中的牵挂又太多,难免显得犹豫。可今日范闲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是时候聆听这个让陈萍萍绞尽脑汁都想搞清楚的真相了。你真的想知道长公主真地用一种可怜的眼神看着她,这种眼神,范闲在初次见到长公主的时候也看到过,那时长公主道出自己就是杀死藤子京凶手的时候,当时他的脸上就是这种眼神。他可怜范闲,可怜范闲知道仇人是谁,也不敢报仇。所以这种可怜更应该称之为嘲讽和戏谑。我今天既然来了,这里就已经做好了万全
书接161回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我不信我不信。长公主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歇斯底里地对着范闲吼道,他不相信自己所得来的一切居然是叶青眉所赐,这对他来说乃是一种羞辱。你仔细想想,如果不是因为这枚子弹庆帝会把内库交给你吗?范闲也是歇斯底里地怒吼着,因为他想到了他娘在箱子里留下的那封信,信中写道,什么写着写着就像遗言。也许从那时候起,他娘就已经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所以他才把巴雷特装在箱子里,才会把子弹取出来放在另一个地方,而放子弹的地方既不能太隐秘,但也不能太明显。因为这把枪明显是叶青眉留给范闲的,可是光有枪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子弹了,所以他才把子弹留在黑色的粉盒中。这样一来,他死之后,这个盒子自然会被长公主带走,里面的子弹自然成了长公主的护身符。
等到范闲之后长大成人,也自然可以从他手中取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未来是怎样的一个人。对此他有绝对的信心。当然至于叶青眉为什么会选择将子弹留给长公主,大概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自己为何而死。而长公主与他争斗多年。他没有对长公主下死手,当然也不希望别人对长公主下死手,留给他一枚子弹,既能保他性命,又能让他接手内库,等待着范闲日后接手,合情合理。范闲只是觉得他娘故意把子弹和内库留给长公主的。他以为他们之间在多年的争斗中已经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可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
但无论如何长公主能够接受内裤也全是因为他手中握着这枚子弹,这枚可以击杀天下任何人的子弹。所以庆帝为了这枚子弹,这才将内库交给了收拾遗物的她。如此取信于她,从而暗中调查那枚子弹的下落,你撒谎绝对不是这样。啊,我能接受内库那是因为陛下爱我。长公主的心神在这一刻受到重击,就好似原本心中坚信的信仰,在这一刻遭到了无边的摧残,最后粉碎那种脑海中。信仰的崩溃,恍如排山倒海一下子淹没了他仅存的理智。所以他的最后一句话才会显得如此的荒唐。长公主与庆帝到底是不是亲兄妹,范闲并不知道。可范闲知道的是,庆帝不会爱上长公主,更不会因为爱她所以把内库才交给他。
林婉儿听到长公主所言,脑海中已是嗡嗡一片。他不曾晓得自己母亲的心里居然还隐藏着对庆帝这样的情愫。这可是有悖纲常伦理的呀,民风素来彪悍的庆国,天下人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荒唐事?要知道身为郡主的她只是一个私生女,并不得与父亲相认,何况妹妹爱上哥哥这种事儿啊。范闲狠狠地瞥了一眼长公主,不再纠结这个话题,转过头来看着残阳如血的面脸上一片纷然。他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母亲有多么的伟大。
他只想告诉长公主并非人性本恶,他的母亲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三观端正思想纯朴,敢爱敢恨。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过足迹,应当被世人所铭记,而不是记恨。夏夜里的风,好似从东夷城的海面上吹来,咸湿带着热气。范闲的目光远眺湖泊后面的山崖,那是一片巨大的山脉,连绵起伏,像是一条盘卧巨龙吞云吐雾,河山大好美景如画。范闲不知道他母亲在知道自己将会死的时候,为什么会什么也不做。或许他做了,可是范闲却不知道。但他以为,如果他的母亲知道即将死去,那么他留下那些东西自然也成了他为后世埋下的伏笔。
而现在正是他一步步来揭开这些伏笔的时候。转过头范闲恢复了从容。今天要揭秘的事而不只这一件,他不能因为对母亲的思念而忘记了他母亲所留下的那些秘密。最后一个问题了,我娘到底是怎么死的?二十年未解的谜案,今天终于到了一探究竟的时候,为了问出这个问题他等了很久。其实在北境的时候他就可以问了。但那时候林婉儿还在京都,他不能确定庆帝会不会拿林婉儿当人质威胁他,所以只能让王启年带着长公主交给五竹,然后让五竹将她藏起来。这样一来,人不在范闲手上,庆帝就算怀疑也无计可施。
可今日范闲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是时候聆听这个让陈萍萍绞尽脑汁都想搞清楚的真相了。你真的想知道长公主真地用一种可怜的眼神看着她,这种眼神,范闲在初次见到长公主的时候也看到过,那时长公主道出自己就是杀死藤子京凶手的时候,当时他的脸上就是这种眼神。他可怜范闲,可怜范闲知道仇人是谁,也不敢报仇。所以这种可怜更应该称之为嘲讽和戏谑。我今天既然来了,这里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别问我想不想知道我的决心,你是知道的。在北境的时候,范闲就说过长公主可以不相信他。但是长公主必须要相信他,调查当年真相的决心,这种决心能经千万里而不改,也能历数十年而不改。
范闲为了得知这个真相,不惜举家东去,他的决心已经无需证明我出去走走。这时候海棠朵朵却忽地开口说了一句,范闲转过头看了她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对方在想什么,两人都已心知肚明。范闲微微点头,而后看向林婉儿。婉儿,你也去吧,王启年带婉儿出去。范闲一声令下,王启年哪敢不从,倒是林婉有些犹豫地看了看长公主,又看了看范闲,这才不舍得离去。他并非想知道真相,他只是担心范闲和他的母亲,这种感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非冷血,心中的牵挂又太多,难免显得犹豫。
但他也知道这个真相有范闲一个人知晓就好了。知道的人越多,范闲的麻烦就会越大,而他不想成为范闲的麻烦。待着庭中只剩下范闲,五竹,长公主三人的时候,长公主这才起身眺望着湖泊,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当年你和陛下刚刚成亲不久,便怀了身孕。那时候你娘就住进了太平别院,不问世事,直到你生下来的时候,她才再度露面。我还记得事发前几日,陛下为了征讨东夷城。亲率大军出征,陈萍萍、范建等人一路相随。你娘那时候已经生下了你,虽不足一月,但也曾前来送行。那时候人人都知道陛下有后,整个京都上下一片沸腾,再加上庆国本就好战。恰逢陛下出征,大军的士气可谓撼天动地,说着长公主的眼睛里不由流露出自嘲。
那时候的她站在送行的人群中,看着庆帝和叶青眉在百姓和大军面前如何的恩爱,心中的恨意可谓达到了顶点,甚至还诅咒叶青梅立刻死掉。可谁知他的诅咒居然生效了,可也就是在陛下离京后的第三天夜里,整个京都戒严。皇宫里的太监和侍女一个劲儿地往太后寝宫跑,在城中禁军,接管了所有的出入口,任何人不得出入。
然后到了第四天早上,我便收到了你娘的死信。太平别院离京都还有一段路程。当我赶去的时候,你娘的尸体已经凉透了,而你也不知所踪。整个京都城中没有人对此说过一句话,消息一直被封锁。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的人也传不出去,所有的人都好像没事人一样,日子照常过,谁也没提起此事。所以我知道此事太后与你娘之死有关,至于其他人,我也不敢断定,难道叶青梅的死只是太后一个人所为吗?其他还有谁参与其中呢?庆帝又是否知情呢?咱们下集再讲。
亲,每天坚持更新,笔者着实不易,期待您,点赞关注,或者参与讨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