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国关羽真实背景(三国此人勇武直逼庞德)

三国关羽真实背景(三国此人勇武直逼庞德)其三,裴松之注《三国志》。王隐(约317年前后出生),东晋官员,史学家。《晋书》记载王隐“年七十余,卒于家”。《蜀记》虽是一部记载三国时蜀汉的史书,却是一部尊曹贬刘而牺牲史书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从而产生了一些捏造、虚假、夸张的记载。《蜀记》旨在向世人展现曹魏晋朝受命于天,晋皇帝是上天所授的合法皇帝。为此,王隐,作为史学家,违背“求实直书,书法不隐”的原则。历朝历代史学家都是将秉笔直书视为持大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总而言之,秉笔直书反映了古代史学史家的求实精神,曲笔反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成为公开推崇的行为准则。所以,《蜀记》的真实性,常遭到后人质疑。其一,陈寿《三国志》。陈寿(233年-297年),跨越三国蜀汉及西晋,是两朝官员,是著名史学家。陈寿父亲曾为马谡参军,在街亭之战后受马谡失街亭的牵连,被诸葛亮罢官,遭受髡刑(髡即剃光头,把头发给剪掉以示惩罚),逐出军营。后陈寿编撰《三国志》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襄樊战役,庞德对阵关羽,曾一箭射伤关羽,后被关羽所擒而又怒怼关羽招降,被关羽所杀,的确是英雄了得,并以此举世闻名。不仅如此,四十五后,甚至连庞德的儿子庞会,出名也是因为关羽,尽管他出名的方式并不那么光彩。

庞会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264年)正月钟会乱成都时,带兵跑到关羽在成都的家中,一举屠杀关羽子孙全族。庞会复仇,灭关羽后世满门一事未在《三国志》等史书里记载,只有裴松之在作注时引王隐《蜀记》所书加于《三国志》中有关关羽记录的末尾,即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蜀记》只是东晋王隐所撰的一部记录三国时期蜀汉的史书。《蜀记》虽被称是部史书,却未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中。为此,庞会灭门复仇在历史上争议颇多。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关羽被庞会灭门是王隐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

究其原因,是由于记史者不同,记史特点各异。具体如下。

三国关羽真实背景(三国此人勇武直逼庞德)(1)

其一,陈寿《三国志》。

陈寿(233年-297年),跨越三国蜀汉及西晋,是两朝官员,是著名史学家。陈寿父亲曾为马谡参军,在街亭之战后受马谡失街亭的牵连,被诸葛亮罢官,遭受髡刑(髡即剃光头,把头发给剪掉以示惩罚),逐出军营。后陈寿编撰《三国志》时,对被牵连到马谡失街亭而受髡刑的父亲却只字不提,反对严执军法惩罚父亲的诸葛亮进行大加颂赞,足见陈寿对待历史的客观公正的态度。陈寿曾在诸葛瞻手下任职过,也曾受辱过诸葛瞻,却能对诸葛瞻持客观公正,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加以评价。因此,陈寿离三国历史,特别是蜀汉历史最靠近,记史最严谨。另外,《三国志》是中国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另三史为《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之一,被后世公认为纪传体之中的史学名著。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只记载到关彝,即以兴庶子彝续封,却未记载他遭受过杀害。

三国关羽真实背景(三国此人勇武直逼庞德)(2)

其二,王隐《蜀记》。

王隐(约317年前后出生),东晋官员,史学家。《晋书》记载王隐“年七十余,卒于家”。《蜀记》虽是一部记载三国时蜀汉的史书,却是一部尊曹贬刘而牺牲史书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从而产生了一些捏造、虚假、夸张的记载。《蜀记》旨在向世人展现曹魏晋朝受命于天,晋皇帝是上天所授的合法皇帝。为此,王隐,作为史学家,违背“求实直书,书法不隐”的原则。历朝历代史学家都是将秉笔直书视为持大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总而言之,秉笔直书反映了古代史学史家的求实精神,曲笔反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成为公开推崇的行为准则。所以,《蜀记》的真实性,常遭到后人质疑。

三国关羽真实背景(三国此人勇武直逼庞德)(3)

其三,裴松之注《三国志》。

裴松之(372年—451年),跨越东晋及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是两朝官员,是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通常会引其它更为可信的记录记载来质疑《三国志》。另外是,质疑《三国志》里记载的内容明显在情理上不相符。按照裴松之的质疑习惯是在于有理有据,而不是模棱两可。如果找不到强有力的证据来加此佐证,裴松之宁愿不去质疑,引而不评。不质疑并不表示裴松之就认同了其记载。裴松之注《三国志》时,虽多次辨析王隐所书《蜀记》,却很不认同王隐的记史习惯。因而,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只引王隐《蜀记》中有关庞会灭关羽满门的记载却不评论,应是找不到极有力的证据加以推翻,只好留给后人去斟酌的空间。

在史书记载中,有关庞会灭关羽满门的记载,单一且薄弱,经不起推敲,值得质疑。

笔者按:牵强,指勉强;也指牵强附会。作为“勇烈有父风”的庞会,竟然被随后朝代的有且只有一个史学家随笔记录:在近半个世纪后,为了报父仇,趁蜀国灭亡及钟会作乱成都之际,带兵冲进关羽在成都的后代家中,并屠光关羽的后世。正所谓:孤证不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