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前的古城(看千年古县城的帝王行宫散发历史的璀璨华光)
穿越千年前的古城(看千年古县城的帝王行宫散发历史的璀璨华光)行宫依山据险,前后2层90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山峰上坐落的李自成行宫依山势起伏修建,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壮观。一幢幢楼台叠峙,亭殿交错,如巨龙盘卧,从山脚下直上山巅。米脂有无数优秀儿女,李自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李自成作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农民革命领袖,他犹如行空巨龙,翱翔于神州八面,腾飞在华夏九天。在明末农民革命运动中,他以黄钟大吕之声,疾呼“均田免赋”之口号,胸怀父老,志救黎民;用气吞山河之势,高擎“闯”字大旗,叱咤风云,战斗一生。今天我们再次沿着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走到了米脂县城北门,眼前出现一座不高的山峰,盘龙山。
千年古县,银州米脂,一片深植历史文化的厚重土地;一片充满革命印记的红色土地;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
汇沧桑于厚典、聚气象于万千,穿越悠远千古,散发独特魅力。在历史集纳的厚重中风韵沉淀,昭显本色。米脂,采历史长河之灵气,文明开化,源远流长;得民族文化之精华,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01
闯王故里几多情,盘龙山上筑行宫
米脂有无数优秀儿女,李自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李自成作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农民革命领袖,他犹如行空巨龙,翱翔于神州八面,腾飞在华夏九天。
在明末农民革命运动中,他以黄钟大吕之声,疾呼“均田免赋”之口号,胸怀父老,志救黎民;用气吞山河之势,高擎“闯”字大旗,叱咤风云,战斗一生。
今天我们再次沿着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走到了米脂县城北门,眼前出现一座不高的山峰,盘龙山。
山峰上坐落的李自成行宫依山势起伏修建,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壮观。一幢幢楼台叠峙,亭殿交错,如巨龙盘卧,从山脚下直上山巅。
行宫依山据险,前后2层90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
行宫外环为朱红色墙体,大门口匾额上书“李自成行宫”五个大字,进入大门,站在不大的广场环视,仰望着李自成骑着骏马,挥舞着宝剑的雕像。
“大顺帝李自成将军”这个著名的陕西汉子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的凝视着远方,似乎闪烁着斗争和希望的光芒,微微昂着不屈不挠的头颅,显示出一副英武的凛然之气。
乌骓马前腿扬起,后腿微蜷,似是要往前腾跃。站在雕像前,让人不禁缅怀起李自成那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
02
西角楼下压九龙,功过传奇万古名
横观,李自成诞生之时,正逢明王朝没落之日。封建帝王、骄奢淫逸;宦官阁臣,争相弄权;贪官污吏,横征“三饷”;民怨鼎沸,灾荒连年。
悲惨境遇,磨炼了他刚正不阿的坚强意志;动荡年代,铸就了他威武不屈的英雄气魄。
彼时,由于皇室、皇族、外戚、官僚、地主敲骨吸髓的压榨和剥削,加上连年灾荒,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贫困异常,逃荒之饥民成群结队。
同时期河南出土的“饿殍图”,图上的四个图题“盗贼夜火”、“人食草木”、“饥民逃荒”、“饿殍满路”,可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悲痛情景。
在这样的大灾荒背景下,李父只得忍痛将十岁的李自成送到姓艾的地主家放羊。在艾家,李自成吃尽了苦头。有一幅描写李自成幼年生活的牧羊图,透过破烂的衣衫,可见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行宫里有一张老照片是米脂县的西角楼,米脂县城作为宋代元丰四年就筑城的古县城,东、南、北城门俱全,唯独没有西门。
这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米脂西城下压着九条龙,朝廷闻知,恐怕这里出了真龙而夺了皇位,就责成米脂不准修西城门,并且西城角上修了一座西角楼以示镇压。
米脂现在留传下来的酒曲“远照米脂城”是这样唱的:“远照米脂城,近照米脂无有西门,西角楼下压九条龙,大老庙金钟又响几声,狐子创,老鼠倒,出了个闯王李自成,三反河南攻打北京。”
虽说这又有些迷信色彩,但李自成在米脂广大群众的心里,是一代真龙天子。就在前数年米脂县新建的立交桥,也名为“九龙桥”。这些都反映了米脂人民对李自成的深厚感情。
纵观,李自成的起义,完全为了生存,1630年他带领本村的一批饥民投奔起义。从士兵干起, 脱颖而出当了闯将,最后做到了闯王。最后攻破了北京。
李自成年幼时磨炼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在危难关头,哪怕打到了只剩下十八个人,最后依然能够奇迹翻身、东山再起。
当时闯王的对手崇祯皇帝对自己的官员将领极其残酷,又刚愎自用,忌贤妒能,自以为英明,在位的十七年中光宰相就用了五十位,刑部换了十七个尚书,诛督抚郑崇俭、袁崇焕等七人。崇祯帝的不得人心,一步一步成就了李自成。
一六三六年(崇祯九年),李自成第一次回家乡米脂,唤知县到城外,告诉知县:这里是我的故乡,这里的百姓是我的父老,你不可虐待。并留下金银,命赈济百姓及修理文庙。
一六四三年(崇祯十六年)十一月,李自成第二次回到他的家乡米脂,有大量史料的记载,如《明史·李自成传》、《流寇志》、《延绥镇志》,这些不同的历史资料,都比较一致的提到李自成声势浩大的回到米脂,都提到回米脂之后的祭墓。
李自成此次只惩首恶,并不迁恕百姓,从清人高照初的诗句“凤谐休矣忿以泄,其他鸡犬莫惊慌”、“农夫走说毫无犯,士女闻言喜欲狂”、“大军北上薄榆塞,辎重输运尽商量,恳念地方诸父老,饱经离乱免输将”,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李自成和家乡人民深厚的感情。
闯王李自成,纵横半中国,将“均田免赋”口号唱响大江南北;苦战十七载,把“闯”字大旗插遍黄河两岸。终率百万雄师,入山西、破太原、战宁武、取燕京。推翻腐朽明王朝,建立大顺帝王业。
伟大历史功绩将与日月同在而彪炳千秋,不朽革命精神伴随山河永驻而相传万代。
历史上的李自成褒贬不一,功过参半,我们不予评说。但是对于米脂人,他们十分地喜爱他们的英雄。故他们在明嘉靖年间真武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李自成行宫,其构思精巧,造型别致,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
起义失败,在清军占领后,当地人为了缅怀这位英雄,将行宫改为“真武大帝庙”这才使得行宫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
李自成作为农民军领袖是继西汉刘邦、明朝朱元璋之后最接近成功的一个,他和他的大顺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像一颗匆匆划过的流星被湮没在了历史大潮之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伤感.
在农民起义历史上的这些失败者中,“闯王”李自成无疑是最令人惋惜的那一个。但他依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陕西人的光荣,更是米脂人的自豪。
03
米脂婆姨绥德汉,汉风遗韵传千年
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能感觉闯王意气风发。行宫顶部的阁殿中除了有李自成生平展,亦有米脂婆姨史记展和东汉画像石精品展。
走近米脂婆姨史记展,米脂婆姨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是中华妇女的优秀群体,更是时代的佼佼者。她们征服人的不仅仅是外在如花似玉,天资丽质,更在于她们内在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体现。
米脂婆姨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陕北黄土地人民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国内外首届一指的妇女群体,更是一个英雄的群体。
从传说中舍身取义、大义除奸的貂蝉,到由闯王夫人高桂英亲自挂帅,以米脂婆姨为骨干的娘子军,在闯旗下南征北战,逐鹿中原,血战疆场;从在敌人酷刑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烈士杜焕卿,到唐山大地震中临危不惧,以身殉职的高东丽;从在陕北第一个创办女子学校的高佩兰,到在澳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杜岚;从人们久唱不衰的“兰花花”姬青芳,到延安时期有倾国倾城之貌的张梅……她们的事迹和美貌都无不令人敬佩和赞叹。
陕北有句谚语:米脂婆姨绥德汉。缘于米脂出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据传貂蝉乃是一牡丹仙子为报救一年轻敦厚的猎户北山郎搭救爷爷之恩,私自下凡,得一银貂投胎而来,出生时香气袭人,又恰闻洞外秋蝉长鸣,于是为女儿取名貂蝉。
仙凡恋,终归银河相望。北山郎独自抚养貂蝉,天天采集百花霖露哺育女儿。数年后,女儿出落得千娇百媚,能歌善舞,被一位戍边将军带到洛阳当舞女,后又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
东汉末年,奸臣董卓独霸专权,依仗义子吕布在朝中横行霸道,朝野愤恨。王允和几位忠臣暗定离间计,将貂蝉明送董卓,暗许吕布。貂蝉深明大义,甘愿献身除奸,使吕布对董卓心生疑恨,杀掉奸臣董卓。英雄的米脂女儿!
走近汉画像石馆,徜徉千年忘川,通过这些无名艺术家们留下的杰作,走近历史,品味文化,真切感受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汉风遗韵,润泽千年!面对着一千八多年前的这些画像石,不能不为凝聚着古代无名艺术家的勤劳和智慧的艺术创作而感到赞叹和自豪。
陕北东汉画像石以它独特的风格,在全国画像石中独树一帜。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熠熠生辉,生命永恒!
登顶后,米脂古城烟火正浓,夕阳下不经意回眸,太阳裹挟着黄土山上的风,将最后一丝暖意照在行宫的屋脊上,庄严、恢弘的行宫熠熠生辉!
唱一首水调歌头,
那明月何时能有?
我站在行宫之中,
期待你能回眸,
与你山水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