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应用文阅读题(源自课文的写作系列训练13.)
家书应用文阅读题(源自课文的写作系列训练13.)微型讲座:补写为了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训练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题目:请细致描述这对穷苦夫妻在送孩子之前和要回孩子之前的心理活动。训练补写目的:
编者按:《父母的心》的作者川端康成,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课文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读课文。
文章表面上看平淡无奇,主要是讲一对贫寒的父母带着三个孩子,在轮船上遇见了一个没有儿女的慈善女富人。穷父母养不起孩子的情况下,恰巧富人女子又提出很想收养他们的一个孩子。穷父母商量后决定送长子给她。结果送完孩子像丢魂一样,编造各种理由再要回来。然后,再送走二儿子,再要回,依此类推。穷父母的心理描写省略,需要读者联系生活体验,深入人物内心细细揣摩,才能深刻理解父母的心。因而,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补写穷父母送走儿子再要回儿子的心理活动。同时这种写作,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让他们充分理解父母爱子之心,完成文以载道的任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训练点一、补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题目:
请细致描述这对穷苦夫妻在送孩子之前和要回孩子之前的心理活动。
训练补写目的:
为了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训练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微型讲座:补写
定义:
补写就是将提供的情节残缺的文章,按要求补充完整。
类型:
补写大致可以分三种情况,这就是补写开头、补写结尾、补写事情的经过。本次补写训练属于第三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课文补写注意:
总的来说,补写内容,要与原文的线索、思路、主题、语言风格、人物性格保持一致。
在补写事情的经过时,首先要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弄清楚,然后根据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构思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事情的经过补写完整。构思时,要合情合理,不要生编硬造;要前后连贯,不要东拉西扯;要把握住重点,要详略得当。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课写作提示:
本次补写是补写事情经过中的心理斗争的过程,即人物语言和心理细节刻画。可以同桌之间互扮父母角色,结合故事具体情境和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真情,揣摩穷父母每次送出孩子和要回孩子之前的表现,所说的言辞。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课补写注意要点:
1.不舍得割爱是核心点。送出孩子是迫于无奈,是想给孩子出路,也给家庭出路。要回孩子,是血脉相连,不舍,不能,不愿,还是面子问题,要找体面的借口。
2.语言口语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教师示例:送出长子之前的对话。
母亲:孩子是娘的心头肉,我怎么舍得送走一个给别人呢?我宁可一家人一块饿死,也不能骨肉分离。
父亲:我何尝不是这样想呢?可是转念一想,这样下去都饿死了,还不如,给富人家一个,保全一家的好。好歹给了那没有孩子的妇人,他们会当亲生的一样疼爱,咱孩子不会吃亏,长大了还能继承他们的家业,不比饿死好吗?再说,那妇人还赠给我们一百块钱呢。有了这一百块钱,我们就会度过难关,做个小生意什么的,这几个孩子不就好养活了吗?
母亲:虽是这么说,可要真送,我还是心疼得不得了。
父亲:我也是。那我们送哪个孩子给她呢?
母亲:反正不能送怀里这个吃奶的给她。她没有生养过,不行的。
父亲:小的又太小了,另外几个小的怕他们任性,不愿意在那儿待,我们还心挂两肠的。
母亲:要不,送大的给她?好歹,大的能够照料自己,不会太苦着。时间长了能适应的快一点。
父亲:好吧。明天就送过去。
母亲:那,咱俩一块儿去,好让我再多看孩子一眼。要不,我会想死他的。
学生们写起来。
送走大儿子之后,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之前。
母亲:大儿子送走了,我这心里像被割去一块肉似的疼。他爹,咱能要回来吧?
父亲: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哪能收回?让人家笑话。再说,钱都收了,怎么好意思开口?我心里也难受着呢,孩他娘。
母亲:大儿子的脸老在我眼前晃。我总觉得对不起他。他可是咱们家的
继承人啊。按顺序也不对啊。
父亲:那怎么办,他娘?我也想得要命。
母亲:也不知道他想咱们吧,夜里哭闹了吗。长大后知道咱们把他送人了,会不会很咱们。
父亲:快别说了,孩他娘。这不都是穷逼的吗?要不,我们明天拿二小子给她换?咱家二小子也不赖,相信她能答应。再说,他五岁了,也懂事了,不会太让自己身体吃亏的。
母亲:那好吧。只是,今天傍晚刚刚送去大儿子,明天一早就换二儿子,不太好吧?他爹,你自己去吧,我实在不好意思出面。
父亲:好吧。只能这样了。
其他发言大致类似。略。
教后记:
课上训练时发现,学生不能很深刻地理解,也不能很好表述。老师引领他们,细细地说,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