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诗经的成语(成语典故诗经之)
起源诗经的成语(成语典故诗经之)高高南山树啊,葛藤攀附你。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引子:俺村后的一个土山上,一颗香椿树长了一百多年了,两个月世纪里,几多人尝过他的枝叶,几多鸟息栖之上,又有多少藤蔓曾缠绕过他的躯干。
《诗经》04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高高南山树啊,葛藤攀附你。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抚慰她。
高高南山树啊,葛藤覆盖你。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护佑她。
高高南山树啊,葛藤缠绕你。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成全她。
世上只有藤缠树,这首流传两千多年的小诗,表达了一留守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现在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多已经远离本意了,可能只是劳动的奴隶在田间地头插科打诨,调情嬉笑时候的情歌;或许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一首小诗;孔子只是把它收入到这本《诗三百》里面,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我们知道文字很美,意境很美;
三千年前的《诗》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开满了千姿百态的奇花。孔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虫鱼草木。回味孔子这句话,很惊讶于一生执着于礼乐的老先生,何以要强调通过读诗去认识很多的鸟曾虫鱼草木呢?这里面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老先生这样说,究竟有多大的深意在里面?倘若仅仅是老先生随口而言,他的弟子何以永远记得这句话呢?
这答案也许最终只能从《诗经》里面去找。《诗经》里面的鸟曾虫鱼草木如此丰富,究竟有何作用?如果说生活中那么多的动植物,可以满足和丰富先民口腹之欲的话,那么,《诗经》里的这些鸟兽草木虫鱼可不是用来吃的。是来吃的还是用来做兴的呢?
孔老夫子,不仅不言怪神鬼力说话还言简意赅,可能是过了两千多年,他说的话没有流传下来,毕竟他也没啥著作,除了《春秋》大作,没有其他作品流传于世。不过,孩子越早读《诗经》越好,至少孩子们能多认识一些动物植物!
目前还有“怨妇”没有?我认为还是有的,有在丈夫外出拼搏的情况下,自己照顾公婆抚养孩子的;有在丈夫为国家从军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下,自己独守空房洁身自好的,他们都是继承了女性的光荣传统。不过目前更多的是,丈夫上午出门,下午就带着情人上床,更有甚者带着自己的孩子偷情;更多的是,自己丈夫为国守边疆,自己却为夫戴绿帽;还有更多的更多……我不是教条,宋明以前女性是开放的,那是在婚前或者自己单身的情况下,和目前偷摸的去做,明目张胆的去出轨不一样的,要不你就不婚,只恋爱不结婚,或者只做爱不谈情,毕竟性、情、婚姻目前很难分开,肉体、精神、社会属性很难统一,那就有所取舍吧。
藤缠樛木,有藤有樛木,既然藤缠了樛木,在没枯死的情况下,藤不要去缠别的樛木,樛木也一样。
辛丑年腊月初十深夜于北国——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