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文字可以准确表达么(历史上最容易被误读的20个名词)
历史的经验文字可以准确表达么(历史上最容易被误读的20个名词)大月氏(dà yuè zhī)匈奴骑兵胭脂的古称。现在通常用来称呼单于的正妻。冒顿(mò dú)姓挛鞮,匈奴史上最伟大的单于。
历史上有很多专有名词的读音与如今不同,再加上有很多生僻字,很容易引起误读的情况,甚至有好些学者都曾经闹出笑话。为了以后不被嘲笑(嘲笑别人),小艾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容易被误读的名词。
单于(chán yú)
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阏氏(yān zhī)
胭脂的古称。现在通常用来称呼单于的正妻。
冒顿(mò dú)
姓挛鞮,匈奴史上最伟大的单于。
匈奴骑兵
大月氏(dà yuè zhī)
古时候西域的游牧民族,在今张掖敦煌一带。被乌孙与匈奴驱逐至中亚,最后建立有名的贵霜帝国。
劓(yí)刑
古代肉刑的一种,指割掉鼻子的刑罚。不读“鼻”也不读“鼾”。
吐蕃(bō)
隋唐时期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其君主称为赞普,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文成公主和亲与布达拉宫的建立。
龟兹(qiū cí)
西域古国,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大约在今天新疆的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部分地区。
西汉时西域各国
镐(hào)京
西周时期的都城,位于现西安长安区。
谶(chèn)纬学说
盛行于秦汉时期的重要儒家思潮,是儒家制造出来的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简而言之就是封建迷信的神棍思想。历史上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来的“天人感应”就属于谶纬学说。
朱棣(dì)
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任皇帝,年号永乐。
禅(shàn)让
古代帝位的一种传承方式,尧舜禹三代禅让,而到了封建集权时期,禅让就成立篡位者的专有名词了。
鞑靼(dá dá)
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统称,蒙元分裂后,其中一支也被明朝称为鞑靼。
阿(ē)房(páng)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宫殿集群。未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阿房宫遗址公园
氐(dī)族
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原分布于今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后来逐渐融于汉族。注意底下的点,不是“氏”哦。
饕(tāo)餮(tiè)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凶兽,贪食,性格贪婪。也是现在网络上的钓鱼热词。
乐(yuè)毅
战国时期名将。“乐”用做姓氏依旧有两种读音。读“月”的乐氏出自子姓,是正统的汉姓,读“勒”的乐氏均是蒙古族汉化改的姓。所以诸位遇到姓乐的人时,一定要搞清楚读音,不然对方一定会生气的。
耄耋(mào dié)
指大约七十岁到九十岁的老人。
解(jiè)元
明清时期乡试头名称解元。不读三声,也不读“谢”。
垓(gāi)下
古地名,被称为“东方滑铁卢”。楚汉之争的最后决战地,项羽兵败于此,留下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著名典故。
大宛(yuān)
中亚古国名,汉武帝时期发动对大宛的战争,获得了有名的大宛马——汗血宝马。这个字为多音字,在做国名时不读“碗”。
汗血宝马
除了以上20个词,还有哪些容易误读的历史词汇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