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灭亡求助南宋(南宋朝廷放虎归山)
金国灭亡求助南宋(南宋朝廷放虎归山)但是说起来,郁郁不得志的吴曦有一个别人没有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有钱、有很多钱——吴氏家族从吴玠开始,经吴璘、吴挺等人的多年经营,一靠皇帝赐田、二靠买田占田,手中掌握了蜀地大量土地与丰厚的财物,南宋朝廷为了避免吴氏家族世代掌握四川军政大权而将吴曦留在临安,但是吴氏家族天文数字的财产却是朝廷不可能没收的,吴曦还是继承着这笔财产;另一方面,吴曦虽然富可敌国,向朝廷要起钱来绝不手软,庆元元年吴曦离开临安赴任之际,向宋宁宗提出破例请求,要求全额支取到任犒军钱,当时南宋朝廷规定到任犒军钱都是减半支取,宋宁宗不能破例,但又不便驳吴曦的面子,于是便想了个变通的办法,以借拨的名义支给吴曦一笔经费用于犒军,这笔钱加上原先减半支给的犒军钱,共计15万贯,同年七月二日,吴曦又向枢密院请求支钱20万缗作为营运赡军之资,这里的所谓营运,就是经商牟利,等于朝廷给了吴曦本钱让他经商赚钱。此时的吴曦虽然位高,但不权重,而最主
南宋初年,涌现出许多抗金名将,其中吴玠与吴璘兄弟比起韩世忠、岳飞等中兴四大名将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是无疑也是屡立战功、名标青史的名将,吴玠、吴璘兄弟以身许国,浴血百战,先后率领吴家军守蜀几十年,指挥和参与包括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郯家湾、德顺军在内的许多经典战役,为保卫南宋疆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宋追封高宗时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七王,其中吴玠为涪王,吴璘为信王。
吴家军在抗金中履历功勋。
绍兴九年(1139)六月,吴玠在仙人关英年早逝,年仅47岁;乾道三年(1167),吴璘去世,年66岁。淳熙元年(1174),吴璘的第五子吴挺成为节度使,作为吴家的代表人重掌四川的兵权,淳熙四年(1177年),吴璘被任命为知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累加至检校少保、太尉,绍熙四年(1193),吴挺病逝,年57岁,追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他的谥号与岳飞一样,也是武穆。《宋史》称吴挺:累从征讨,功效甚著,有父风矣。
从这个意义上,吴家可谓世代忠良之家。然而,到了吴挺的儿子吴曦,吴家的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吴曦进入仕途起初是因为祖父吴璘的功劳荫补为右承奉郎,之后累次升迁至高州刺史。吴挺去世后,吴曦守丧未满三年,被朝廷重新起用为濠州团练使。 庆元元年(1195)冬,吴曦由建康军马都统制之职被任命为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之后又升到武宁军承宣使、殿前都指挥使、昭信军节度使、太尉。
吴曦虽然理论上是禁军的指挥官之一,但并无真正的实权。
此时的吴曦虽然位高,但不权重,而最主要的是,他离开了吴家安身立命的蜀地(今四川省等)在朝廷任职,让他觉得如同龙困浅滩、虎落平阳,十分地不自在。
但是说起来,郁郁不得志的吴曦有一个别人没有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有钱、有很多钱——吴氏家族从吴玠开始,经吴璘、吴挺等人的多年经营,一靠皇帝赐田、二靠买田占田,手中掌握了蜀地大量土地与丰厚的财物,南宋朝廷为了避免吴氏家族世代掌握四川军政大权而将吴曦留在临安,但是吴氏家族天文数字的财产却是朝廷不可能没收的,吴曦还是继承着这笔财产;另一方面,吴曦虽然富可敌国,向朝廷要起钱来绝不手软,庆元元年吴曦离开临安赴任之际,向宋宁宗提出破例请求,要求全额支取到任犒军钱,当时南宋朝廷规定到任犒军钱都是减半支取,宋宁宗不能破例,但又不便驳吴曦的面子,于是便想了个变通的办法,以借拨的名义支给吴曦一笔经费用于犒军,这笔钱加上原先减半支给的犒军钱,共计15万贯,同年七月二日,吴曦又向枢密院请求支钱20万缗作为营运赡军之资,这里的所谓营运,就是经商牟利,等于朝廷给了吴曦本钱让他经商赚钱。
吴曦的这些钱并不是只是自己攒着,他充分利用自己在财富上的优势,挥金如土,结交对自己有帮助的人,韩侂胄还没有当权的时候,就向吴曦借过钱,他的上位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也有很大部分来自吴曦。
吴曦与韩侂胄的关系一开始是基于金钱的私人关系,渐渐地,发展成为政治上互相扶持的关系,韩侂胄决意北伐建立盖世奇功,吴曦全力支持;吴曦念兹在兹回到蜀地,重振吴氏家族,韩侂胄也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促成。但是把包括吴曦在内的吴氏子孙留在朝中不放回蜀地是南宋的一个国策,所以许多大臣都反对,因为反对者众多,韩侂胄迫于压力也犹豫了起来。
韩侂胄本人在上位前后都收过吴曦很多的钱财,但是他支持吴曦不完全是因为拿人手短。
吴曦还是金钱开路,史载他用重金贿赂右丞相陈自强——宋代笔记还记载吴曦送了包括四个孔雀、几十个华亭鹤、金鱼、比目鱼以及粟金台盏在内的很多珍宝异物给陈自强——陈自强是韩侂胄少年时候的私塾教师,韩侂胄上台后他鸡犬升天,当上了宰相,他出面为吴曦说话,效力相当大。与此同时,另一个韩侂胄的亲信苏师旦也接受了吴曦的贿赂为他说话,韩侂胄之前多少有的一些犹豫烟消云散,终于让吴曦回到了蜀地。
之后便是大家熟知的事情:开禧二年(1206)吴曦叛宋降金,并请求金国封他为蜀王;开禧三年(1207),吴曦自称蜀王,称王后仅四十一天吴曦被以随军转运使安丙等为首的身边反对他的忠义之士斩杀并函首送往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吴曦之所以产生叛宋的想法,按照《桯史》、《东南纪闻》、《昨非庵日纂》等宋代历史笔记的说法,有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
吴曦回到蜀地后,也不失为将门之子的做派,经常带领将士在边境附近打猎,某个秋日的夜晚,吴曦打猎归来,垂鞭四顾,正看见皓月当空,月亮中仿佛有一个人影,他看过去这个人影也像骑着马垂着马鞭,与自己非常相像,问左右将士,大家也都说看到了月中这么样子一个人。吴曦很觉得惊骇,便自言自语地说:
如果我应当大贵,月中这人就是我。
月亮上根本没有嫦娥、桂树与玉兔,更不会有吴曦。
于是吴曦扬起自己的马鞭而对月中之人作揖,只看见月中之人也扬起马鞭。吴曦大喜,造反叛乱的阴谋因此就越发下定了决心,明代学者张溥据此认为吴曦之所以叛宋降金,就是因为『忽发狂惑』,也就是精神突然不正常。
这事也许只是传说,也许真有其事,假如真有其事,很可能只是吴曦的眼神出了问题,而左右之人逢迎附会,然后越看越像,以为是一个吉兆。
不过不管怎么说,说吴曦叛宋降金的导火线都是月亮惹的祸,未免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简单化了。吴曦之所以叛宋降金,有着多重的原因。
蜀地与中国其他地理单元相比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吴家军本身具有的凝聚力对南宋朝廷来说就是一种离心力。
第一、从内因的角度,蜀地与中国其他地理单元相比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吴家军本身具有的凝聚力对南宋朝廷来说就是一种离心力。
由于蜀地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四川这个地理单元与中国其他地理单元相比具有更大的独立性,经济上自给自足,军事上易守难攻,每到治乱交替之际,在蜀地建立并发展壮大的割据政权史不绝书,宋朝之前的五代时,四川就先有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907—925),后有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934—965)。吴玠、吴璘都是忠心的大将,但是在晚年也被朝廷认为是『狃于常胜,骄心侈欤』,对朝廷并非百分之百的顺服,到了吴挺时期,其所统领的军队更是『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换言之,吴家军本身具有的凝聚力对南宋朝廷来说就是一种离心力。以『宣抚使、制置使为代表的蜀地统兵主帅能否世袭』、『吴家是不是要向朝廷提供质子性质的子弟作为忠诚的保证』等为主要内容的遥控与反遥控的斗争长期暗流涌动,吴曦长期不能回任,就是这种斗争的一种。待到吴曦回到蜀地,又在韩侂胄等人的放任下重新全面掌握军政大权,多年受到朝廷压制的野心很自然地就勃兴起来,难以遏制。
金章宗完颜璟对汉文化有精深的修养,给吴曦的招降诏书由其本人亲自撰写。
第二、从外因的角度,金章宗亲自主持对吴曦的招降,起到了关键性的说服作用。
把吴曦作为诱降对象是金章宗亲自做出的决定,他还直接指挥招降吴曦的各项运作,待到时机成熟,金章宗亲笔撰写给吴曦的诏书进行策反,金章宗广征博引,从岳飞谈起说古论今,指出『威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自古如此,非止于今』,说得本来就心思活络的吴曦颇为心动,与此同时,金章宗对吴曦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根本不要求他与金国合兵夹攻南宋,只需要在宋、金之间保持中立即可,与此对应,给与的奖赏非常破格,同意将全蜀之地册封吴曦为王,『天日在上,朕不食言』——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金国本身没拿出什么实际的东西只是认可吴曦控制的既有地盘而已。
金国最高统治者『千金市骨』的柔软身段使吴曦既看到了『循循善诱』,也看到了『指天发誓』,内心比较了老谋深算的金章宗与颟顸无能的韩侂胄的水平高低,才真正克服自己作为忠良之后残存的顾忌心理,下定了叛乱投降的决心。
吴曦叛宋降金,是开禧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曦叛宋降金的内因是蜀地相对独立的地缘政治、长期以来形成的『只知有吴家军,不知有朝廷』的世袭统治与他本人不惜『八十年忠孝门户,一朝扫地矣』而只求一逞的野心勃勃,外因是金国统治者开出的高价投降条件与吴曦本人对以韩侂胄为首的南宋中枢集团能力水平的轻视与不信任。
综合起来看,这是宋金之间、蜀地与临安之间、武将世家与文官集团之间多重矛盾极端激化的产物,既不是月亮惹的祸,不是吴曦本人精神突然不正常,也不是吴曦单纯地想穿黄袍用金印过把瘾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