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评价刘备最无信义之人(九位三国名士死于非命)
曹操评价刘备最无信义之人(九位三国名士死于非命)刘备一向以仁厚著称,但是他对牙尖嘴利之徒,却从不手软,比如那个嘲笑刘备胡子少的张裕张南和,在刘璋手下当差的时候,就给刘备起了个绰号,叫做“露涿君”。包括杨修祢衡在内,九位三国名士死于自己毒舌之下,这不能不让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还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能把当世枭雄刘备曹操气得大开杀戒,这九个人究竟说了什么?这九位名士之死,是曹操刘备辣手无情,还是“毒舌男”咎由自取、死得活该?跟祢衡一样死在自己舌头底下的杨修杨德祖,看起来比祢衡本事大一些,他能猜透曹操的心思,说明他即使没有大智慧也有一些小聪明,要不然也不会当上相府主簿——那是类似师爷的高级幕僚,吕布就曾给骑都尉、并州刺史丁原当过主簿(吕布当主簿的时候,张辽是并州从事使,也是丁原的高级幕僚)。杨修要不是自作聪明泄露军事机密,曹操就是想杀他,也未必能找到借口。杨修之死,验证了一句俗语:不作死,就不会死。祢衡和杨修用唇枪舌剑自杀了,血的教训并没有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劝诫人们多说好话多结善缘。良言与恶语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利人利己,一个损人不利己。恶语相向,不但会令对方难堪,而且还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我们熟悉的三国名士中,才华横溢的祢衡祢正平,就是因为四处骂人,最后把自己的脑袋都骂丢了。
祢衡之死,纯属咎由自取,他投奔曹操,把曹操手下骂了个遍,到刘表和黄祖那里混饭吃,实际是来去自由的,他不但没有审时度势另寻明主,反而恃才傲物指桑骂槐,有文化的刘表不跟他一般见识,没文化的黄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他打了一顿板子之后咔嚓了。
祢衡挨板子的时候还在骂人,所以黄祖才动了刀子,但不知祢衡挨刀的时候,有没有来得及系上腰带。
以祢衡眼高手低牙尖嘴利的特点,就是到了刘备那里,也活不了太长时间——诸葛亮不会容他,关羽和魏延也不是好脾气,张飞虽然比较尊敬士大夫,但也不会瞧得起只会骂人的祢衡。
跟祢衡一样死在自己舌头底下的杨修杨德祖,看起来比祢衡本事大一些,他能猜透曹操的心思,说明他即使没有大智慧也有一些小聪明,要不然也不会当上相府主簿——那是类似师爷的高级幕僚,吕布就曾给骑都尉、并州刺史丁原当过主簿(吕布当主簿的时候,张辽是并州从事使,也是丁原的高级幕僚)。
杨修要不是自作聪明泄露军事机密,曹操就是想杀他,也未必能找到借口。杨修之死,验证了一句俗语:不作死,就不会死。
祢衡和杨修用唇枪舌剑自杀了,血的教训并没有让三国名士们引以为戒,在祢衡杨修死前死后,还有至少七位三国名士死于自己的唇枪舌剑之下,从这九人之死中,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点经验教训: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阎王的胡子薅不得,刘备和曹操握着刀把子,跟他们耍嘴皮子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
包括杨修祢衡在内,九位三国名士死于自己毒舌之下,这不能不让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还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能把当世枭雄刘备曹操气得大开杀戒,这九个人究竟说了什么?这九位名士之死,是曹操刘备辣手无情,还是“毒舌男”咎由自取、死得活该?
刘备一向以仁厚著称,但是他对牙尖嘴利之徒,却从不手软,比如那个嘲笑刘备胡子少的张裕张南和,在刘璋手下当差的时候,就给刘备起了个绰号,叫做“露涿君”。
露涿(谐音啄,嘴的意思)君就是胡子少的意思,现在倒不是什么不好的名词,因为现在大行其道的小鲜肉不但是露涿君,更是光涿君,他们之所以“光啄”,是为了方便涂口红。
张裕在刘璋手下的时候洋洋自得地嘲笑刘备胡子少缺乏阳刚之气,这让刚娶了年轻的孙夫人,而夫妻生活又不很和谐的刘备大为光火。如果张裕到此为止,在被刘备收容之后收敛一些,还有可能保住性命,可是他的毒舌毛病又犯了:“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这时候张裕的主公已经是刘备了)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张裕的预言当然是不准确的,因为西汉以后是东汉,东汉之后是季汉(蜀汉),大汉帝国的正统并没有断绝,益州也没有在九年之后丢失,《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后来投降了司马家把持的曹魏,所以他睁着眼睛说瞎话表演张裕:“魏氏之立,先主之薨,皆如裕所刻。”
陈寿认为曹魏代汉就标志着汉祚终结,显然是叛徒的卖乖取巧,事实上张裕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而刘备薨逝是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季汉更是直到公元263年才结束,跟张裕的“九年之说”不沾边——223年是癸卯年,261年癸未年。
张裕的毒舌并不能咒死刘备咒亡汉祚,刘备却可以一句话要了张裕的命:“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张裕被一“锄头”掘掉了,而且还在闹市上晾晒了好几天——弃市的意思是斩首之后,还要展览若干天,直到隋朝,弃市之刑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斩和绞,家属是可以等在刑场收尸的。
张裕被一向以仁厚著称的刘备杀掉了,但是刘备集团的怪话还是不少,给刘备起绰号的人也没有绝迹,彭羕彭永年不久之后也追随张裕而去,彭羕给刘备起的绰号是“老革”。
彭羕是有一些能耐的,刘备能够顺利入川,彭羕也做了一些贡献。
彭羕出卖了刘璋,也收到了刘备给的报酬,并且因此嚣张起来:“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璋髡钳羕为徒隶,就是因为彭羕总是背后骂刘璋,刘璋一怒之下割了他的头发罚去做苦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彭羕刚做了几天高官吃了几天饱饭,舌毒又开始发作,在觊觎诸葛亮之位的时候,又给刘备取了一个绰号,这下子连诸葛亮也不肯保他了(诸葛亮曾经上书救张裕,未果)。
张裕彭羕的毒舌,让“仁君”刘备忍无可忍,这说明他们已经不适合生存在汉末三国乱世,他们的毒舌,实际上已经成了自杀之剑。
刘备还算客气,并没有将张裕彭羕诛灭三族,一向杀伐果断的曹操,可是不会心慈手软,在曹操的刀下,一连倒下了五个毒舌名士:边让边文礼、桓邵桓元将、许攸许子远、孔融孔文举、娄圭娄子伯。
孔融和许攸之死,跟演义小说写得差不多,他们有事没事就拿曹操寻开心,在《三国志·卷十二》中就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所谓“恃旧不虔”,就是仗着老交情而说话不管不顾,全忘了长幼尊卑。骂曹操的后果很严重:边让、桓邵、孔融不但身首异处,还惨遭灭门之祸。若早就知道毒舌会用来自杀,这些人何不谨言慎行?
这九位三国名士,看似死于曹操刘备之手,但实际上是这些人不“审于量主”,只知逞口舌之利而没有自保之能,都属于“舌剑自杀”之流,就跟那些“无所不能”的喷子一样——如果他们真有经天纬地之才,或者生活得万事如意,正事儿还干不过来,好日子还没过够,又怎么会有闲心去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