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最最最最最容易上岸的学校(考研经验怀梦奋战)
考研最最最最最最容易上岸的学校(考研经验怀梦奋战)早上5:30起床我八月份正式投入准备中后,做到了长时间坚持和高效,这应该是我最后能成功考上的原因。综上,自律性不强的同学还是建议选择一个大学或者是一个专门的考研场所进行学习,自律性强的同学可以在家有针对性自己复习。一战某大旱区TOP985,铩羽而归,先调剂,但是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心仪的调剂学校,后来又要准备毕业论文,一直拖到六月也没开始二战。二战是从7月份开始正式准备,但是七月份心还不定,最后是在八月份,等我准备二战的大学的学生陆陆续续返校后才正式开始用心学习。我还是建议二战的同学在考虑清楚要二战的时候一定要立马行动起来,这样上考场的时候真的可以多一份底气。
在前几天收到了吉大的录取通知书,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这才开始动手写经验贴。3000 字经验,谨以此文,献给还在考研中披荆斩棘准备的学弟学妹们,告诉你们:你们并不孤单。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话多,因为每一句都算是我经历后真心想告诉大家的经验。
我是二战,下面的经验对所有人可能不是都适用,请大家认真思考,选择对自己有益的部分。
二战学习地区选择我自己自律性不是很强,所以二战没有在家里学习,而是选择了离家比较近,还有自己家人在上学的一所大学旁边,租房学习。跟那所大学的同学借了校园卡,每天在图书馆学习。二战学习的大学设有专门的考研学习区,每天抬头都是跟自己有相同目的的同学在埋头奋笔疾书,自己也不敢懈怠,就在这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一直奋战到考试。
很多同学问是不是考研一定需要研友,其实可能不是需要研友,更需要的是敦促向上的氛围。但是如果自己压力很大,但又不想让家人担心,一个好的研友也可以帮你分担很多烦恼。我两次考研研友都很好,也很感谢他们陪伴我度过了这些难忘的时光。
综上,自律性不强的同学还是建议选择一个大学或者是一个专门的考研场所进行学习,自律性强的同学可以在家有针对性自己复习。
时间一战某大旱区TOP985,铩羽而归,先调剂,但是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心仪的调剂学校,后来又要准备毕业论文,一直拖到六月也没开始二战。二战是从7月份开始正式准备,但是七月份心还不定,最后是在八月份,等我准备二战的大学的学生陆陆续续返校后才正式开始用心学习。
我还是建议二战的同学在考虑清楚要二战的时候一定要立马行动起来,这样上考场的时候真的可以多一份底气。
我八月份正式投入准备中后,做到了长时间坚持和高效,这应该是我最后能成功考上的原因。
时间安排早上5:30起床
6:00 出宿舍,买早饭,路上背单词
6:30 进入图书馆,背专业课
8:00 数学学习
12:30 吃午饭,休息
下午2:00 英语(一套题选择,修正答案,全文口译,九月中旬后加30分钟作文)
5:00 吃晚饭
5:30 看政治
7:00 专业课(笔记整理 背诵)
10:00 回宿舍
10:30 复盘今日学习,看专业课
12:00 休息
我学习的时候用forest计时,每学习一小时休息10分钟,但是不看手机。一天下来,纯学习时间大概是接近十四个小时。不是宣扬长时间学习,但是一定要有计划地拿出足够时间来学习。
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晚上的复盘真的很重要,帮助你找到自己学习薄弱的地方,有针对性去补,事半功倍。
院校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校选择一定要与自己的实力match一下。最好在你考研的院校有自己认识的人,这样更容易了解情况,进行比较。
以我为例,我之前有一个同学考了吉林大学,给我的反馈是,吉大是一个很好的大学,有实力,比较低调,他觉得以我的实力完全可以报考尝试。并且他还给我反馈了自己报考吉大的心得,他觉得公共课里面,英语批改得比较紧,政治还行,数学他没考,无法给出建议。
我当时对着这个情况和自己一战的成绩比较了一下。我一战在旱区英语有70分,数学也能上105 ,所以这个学校和我的强势学科都比较match 并且专业课跟我一战的专业课比较相像,所以就果断选择了吉林大学。
在这里建议二战的同学可以审视自己一战的成绩,结合信息,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一战的同学可以进行一个自测,看看自己是否和心仪学校要求能力相符。
公共课学习建议政治
我政治是没啥发言权的,70 中规中矩的分数。就是一路跟着徐涛老师上完基础班,把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做了三遍:第一遍做在稿纸上。第二遍还是坐在稿纸上并且认真改正,查书,第三遍做在书上,查漏补缺。最后跟着肖老师的肖四肖八(肖四背完,肖八背了前两套),就上了考场。
英语
英语80 ,对答案发现除了完形填空,其他的选择应该是一个没错。今年的新题型选择标题我觉得是比较简单的一种题型,看懂段落大意就能选出来。
阅读理解的话,现在时间不多,在做完真题的情况下,我建议大家把最近五年的阅读理解的真题翻译一下,有时间就一句一句写下来,再对着参考翻译修正,没时间就直接口译。其实很多情况下看懂文章基本上能做出80%的题目。
那些长难句,生单词、翻译甚至是作文的训练没有比真题更好的素材了。我有很多作文觉得很好的句型都是在真题里面挖掘出来的,而且看真题可以琢磨出题老师的意图,更好做出正确选项。所以真题很重要!真题很重要!真题很重要!
翻译跟的是唐静老师,个人觉得这个老师很认真负责,一句一句领着翻译,像是高中老师,学起来很安心。作文一方面是在真题中平日积累,还有一方面就是根据潘赟老师的九宫格作文法,按照自己需要去找素材,把九宫格一个一个填满,形成自己的一套作文框架。面对不同的主题,按照九宫格法把自己准备的素材经过润色写上去。
在11月份的时候我自己对着真题题目动笔写作文,再和优秀范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更能出彩的地方加以改进。建议自己一定要试着动手写作文,至少写五篇,不然只是背诵,在考场上很容易“没手感”而感觉无从下笔。
数学
我数学115 ,不能和那些130 ,140 的大神相比,但我自己也是知足了。我针对去年学习情况进行了回顾,把高数还是重新学了一遍,线代和概率更多是复习了一遍。
我数学高数跟的是汤家凤老师,这位老师显著特点是重基础,我希望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一点,高数基础分要全部拿到,不谋而合,果断选择汤老师。对于数学好的大神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老师。
线代,李永乐老师在这块地位立得稳稳的,是真的很厉害。题型归类,思路分析,非常透彻,学线代,李老师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其他的老师我没上过课,在这里也不予评价。
概率我更多是自己看书复习 。强调,真的是要多做题!多做题!多做题!我刷了660题,汤老师1800题基础篇,还有李林老师一部分题。660刷了3遍,1800做了一遍,认真改了一遍,李林老师的题是在吃饭或者睡前补习。还要多总结题型,很多题都是形变而神不变,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把类型题记下来。
经过这些工作,到后来,我在电梯里听见别人讨论高数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要用什么方法去解,甚至有时候能反应出两种方法。做题,总结以至于看到题目能形成条件反射,直接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就是数字换了一下。也是呼应了我前面让大家早早准备的建议。
我八月份以来,每天在数学上有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学习,但是在考场上看到一个非常熟悉但是自己还没整理到的一个类型题的时候,真的非常懊恼,希望大家珍惜时间,不要有我这种遗憾。
专业课
125 的专业课还可以。我是管理学专业,一方面是在之前接触过相关专业课,学习起来不是很费力;另一方面是真的对自己专业感兴趣,想好好学。
我在七月份做得非常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专业课书的大纲框架列出来,对着历年真题把每一章重要的背诵题目列出来。这样在八月份,我背完了一遍专业课书的框架和重要题目,为后面冲刺背诵省了很多力气。
我八九月份专业课笔记做得非常笨拙,就是按照康奈尔笔记法记录,但是在主要内容那里,相当于把书抄了一遍,导致进度十分缓慢,到十月份笔记才整理完,进行全书背诵。但是笔记整理好了以后就可以直接看笔记,不用带书。
大家可以选择更好的方法整理笔记,梳理书中的内容,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专业课书,在背诵的时候也很容易形成自己的逻辑。
我专业课一共背了三遍,八月份一遍,十月到十一月份一遍(这次背得十分详细,并且不时回顾以前背诵内容),十二月份冲刺又背了一遍。在这期间每天雷打不动坚持做30道管理学选择题。
案例分析是每周五看真题和圣才的案例分析,主要是整理答题思路。基础知识会了,再套一下答题框架就很好。基础知识还是最重要的,只有基础知识会了,选择题,案例题才能做得下去。
心态七月份的我还是优哉游哉,不值得大家学习。打八月份开始忙起来以后,每天真的是连轴转,再加上自己是二战,在、心里只想把学习学好,其他的啥也不重要。所以在8-12月的时候,我完全是每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自己的心态。
只是在最后快考试的时候,因为前期太紧绷了,有一点厌学,但是因为很快就到考场了,所以那一点厌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此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让自己忙起来,忙到没时间去胡思乱想,心态自然就不会干扰你了。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