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是什么宗教的起源地(伴随欧亚非历史的文明与宗教)
梵蒂冈是什么宗教的起源地(伴随欧亚非历史的文明与宗教)此时西边的基督领袖叫“教宗”也就是以后的教皇,而东罗马的基督教领袖是皇帝本人,叫做“普世牧首”。东罗马教会是看不上蛮族的宗教的,他们保持着自己是正统的想法。而西边在异族统治下的基督教,需要为统治服务,一直不断的在根据实际情况改编教义。哥特部吸收的宗教是埃及的一支基督教分支,叫“阿里乌派”。哥特部的领袖狄奥多里克也是这个教派的信徒。可是他们不明白,因为在宗教教义上的理解不同,他们是不被罗马的主流基督教认可的。而阿里乌派的问题,在君士坦丁堡时代就已经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中讨论过,他们的分歧在于——耶稣神的经纪人还是本身就是神,最终统一了口径,耶稣是神本身,而西罗马教宗为罗马正统。此时由于西罗马灭国,东罗马教廷自认为基督教唯一正统,在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时候,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便因为基督教的飞速发展,迅速提到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从世俗宗教领袖,提升为皇帝身边的大国师。
前情提要:前文说道北匈奴在与汉朝的战争中失败,再无立身之地,一路向欧洲西迁,最后攻占下半个欧洲,然后被日耳曼中的哥特人坐收渔翁之利,西罗马帝国宣布灭亡。
1.西罗马被瓜分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各部落进军纷纷进军欧洲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原西罗马地区被瓜分
但是日耳曼人终归是落后文明,为了统治先进文明,宗教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哥特部吸收的宗教是埃及的一支基督教分支,叫“阿里乌派”。哥特部的领袖狄奥多里克也是这个教派的信徒。可是他们不明白,因为在宗教教义上的理解不同,他们是不被罗马的主流基督教认可的。
而阿里乌派的问题,在君士坦丁堡时代就已经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中讨论过,他们的分歧在于——耶稣神的经纪人还是本身就是神,最终统一了口径,耶稣是神本身,而西罗马教宗为罗马正统。
2.东西教会的矛盾此时由于西罗马灭国,东罗马教廷自认为基督教唯一正统,在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时候,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便因为基督教的飞速发展,迅速提到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从世俗宗教领袖,提升为皇帝身边的大国师。
东罗马教会是看不上蛮族的宗教的,他们保持着自己是正统的想法。而西边在异族统治下的基督教,需要为统治服务,一直不断的在根据实际情况改编教义。
此时西边的基督领袖叫“教宗”也就是以后的教皇,而东罗马的基督教领袖是皇帝本人,叫做“普世牧首”。
而日耳曼人却对教宗相当重视,他们对教宗对精神世界的影响力看的很重。
教宗虽然还被被日耳曼的王朝承认与尊敬,但是一直像一叶浮萍,在争斗的大海里飘摇。经过多年变换,西罗马地区已经是法兰克和伦巴第人的天下了(依然都是日耳曼人,按地域分)。
法兰克人进军欧洲的契机是出现了个很厉害的大酋长——克洛维,他不断地统一法兰克内部以及外部的日耳曼部落,逐渐从日耳曼地区迁入高卢(现法国),宣布全民开始使用拉丁语并皈依罗马的基督教,而克洛维也成了第一个皈依罗马教宗的蛮族国王。
克洛维——法兰克王国的奠基者
克洛维领导的法兰克人本来只是日耳曼人中不起眼的一支,实力不算强,但是在克洛维本身非常的具有智慧,知道抓住基督教这个武器,同时本身也非常的能干。
3.教皇国的诞生法兰克人与教宗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也渐渐的强大起来。终于在教宗的支持下,法兰克墨格温王朝的末代皇帝被大臣丕平废除,法兰克进入到了丕平开创的——加洛林王朝。
受到宗教世界支持的丕平越战越勇,一举击溃了意大利的伦巴第势力。
丕平为了感谢教皇,将大量的意大利土地献给了当时的教宗提反二世,而教宗也成了教皇,就这样教皇国时代开始了。
这片土地也就是后来的梵蒂冈,教皇所在地,而在历史上这件事被称为“丕平献土”。
教皇国的初期领土
教皇与普世牧首由于沟通障碍与立场不同,由对“三位一体”的理解分歧开始无尽的争论,其实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矛盾的一根导火索。
而西罗马从历史消失后,东罗马帝国渐渐也被称为了“拜占庭帝国”。而被拜占庭帝国皇帝把持的“普世牧首”不满足于当年的规定:“地位次于教宗”,就总想显得自己比对方高,其实教皇此时顺风顺水,对平起平坐是无所谓的。但是普世牧首总想爬到教皇头上去,那教皇肯定不愿意。
两边的矛盾就趋于白热化了,在教义的理解,仪式的方式,甚至唱不唱哈利路亚都产生了分歧。
历史的车轮无情的向前进,渐渐走向了7世纪,西方最混乱的中世纪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