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汉成帝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这样的小事,还麻烦日理万机的大将军干什么?我直接封了就是。左右说这事大将军王凤还不知道呢,还是等他知道了再封吧。刘德见诸史籍的两个儿子,刘安民承接了他的爵位,刘向则继承了他的才华。刘向年轻时就以才学闻名,公元前26年,五十四岁的刘向被汉成帝刘骜派去整理宫廷藏书。因为有了刘向,《战国策》这样的巨著才是现在看起来的样子。有刘向这样的父亲,刘歆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甚至更加青出于蓝。他从年轻时就跟着父亲一起校书,不但联手开创了中国的校雠学,还写成了第一、二本国家图书目录《别录》《七略》,之后演化成经、史、子、集图书四分法;他把三十二篇《山海经》校定成如今存世的十八篇版本,将近两千年后的迅哥儿才有了童年读物;东晋的葛洪曾说,班固写的《汉书》大部分来自刘歆所著的一百多篇文章;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他独自演算圆周率到3.15471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1)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2)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国师,应该是刘歆。公元9年,刘歆被封为国师,就此成为一部《资治通鉴》提及此正式头衔的第一人。

国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刘歆不但是天才全能型学者,而且还是皇族。刘歆的爷爷叫刘德,刘德的爷爷叫刘富,刘富的爷爷叫刘太公。刘太公生了好几个儿子,最小的一个是刘富的爸爸刘交,最出息的一个则叫刘邦。

刘歆的学养天赋来自祖上。跟哥哥刘邦游手好闲不同,刘交从小喜欢读书,年轻时就跟一群朋友追随荀子门徒浮丘伯学习《诗经》,等秦始皇下令焚书时才不得不各回各家。刘邦发迹之后,刘交也跟着一起走向人生巅峰。刘邦耍流氓把韩信的楚王降成淮阴侯,跟着一转手就把刘交封为楚王。

但刘交给刘德这一支传下来的不是楚王的爵位,而是诗书气息。汉昭帝一死,刘德坚定地站在大将军霍光这一方,坚决支持霍光先迎立又废掉昌邑王刘贺、之后又迎立汉宣帝刘询的一连串举措。后来刘询建麒麟阁图绘十一位功臣,刘德排名第八,跟霍光和赵充国这样的顶级将相并列。

刘德见诸史籍的两个儿子,刘安民承接了他的爵位,刘向则继承了他的才华。刘向年轻时就以才学闻名,公元前26年,五十四岁的刘向被汉成帝刘骜派去整理宫廷藏书。因为有了刘向,《战国策》这样的巨著才是现在看起来的样子。

有刘向这样的父亲,刘歆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甚至更加青出于蓝。他从年轻时就跟着父亲一起校书,不但联手开创了中国的校雠学,还写成了第一、二本国家图书目录《别录》《七略》,之后演化成经、史、子、集图书四分法;他把三十二篇《山海经》校定成如今存世的十八篇版本,将近两千年后的迅哥儿才有了童年读物;东晋的葛洪曾说,班固写的《汉书》大部分来自刘歆所著的一百多篇文章;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他独自演算圆周率到3.15471,圆周率因此一度被称为刘歆率……文科顶级理科也顶级,如此全才几千年来也屈指可数。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3)

但刘歆虽然著作等身,仕途一开始却不大顺遂。跟父亲一起校书校了两年,汉成帝听说他“有异材”,于是亲自召见面试。此时的汉成帝还没有遇见赵飞燕,对学术的兴趣还没有完全被女色压制。刘歆诵读诗赋,句句都读进了汉成帝心里。龙颜大悦的汉成帝让人把制服取来,当场就要封刘歆为中常侍。

左右说这事大将军王凤还不知道呢,还是等他知道了再封吧。

汉成帝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这样的小事,还麻烦日理万机的大将军干什么?我直接封了就是。

结果左右扑通一声全部跪下以头抢地,说陛下三思啊三思啊三思啊。

汉成帝不得已,只有先去通知了王凤——然而王凤偏偏就觉得不合适,于是刘歆到手的制服又被收了回去,天子金口也做不得准。可能就是那一刻给刘歆留下了深刻印象:谁的认可,都不如权势的认可有效。

但先不用说得到官方认可了,得到同级别人士的认可都很难。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4)

在宫廷深处的故纸堆里躬耕多年之后,刘向于公元前8年去世,从此整理藏书就全部由刘歆负责。多年付出,当然有收获。公元前6年刘歆上书,要求把从藏书中发现的《春秋左传》、《古文尚书》和《逸礼》等典籍设立博士。

经过秦始皇焚书,先秦传下来的《尚书》等文献多有残缺。当初汉武帝的兄弟、鲁恭王刘余嫌住房面积小,把临近的孔子故居推倒改建,结果意外地发现了前人冒死藏在墙壁里的秦时文献。按理本来应该立即呈送朝廷,可偏偏又遇上了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进到了长安的宫里吃灰。不是因为整理藏书而被刘向发现,这些书还要继续暗无天日很多年。

但把新发现的这些文献增立博士,势必会摇动已有的制度。当时以研究儒家五经《诗经》《尚书》《易经》《仪礼》和《春秋》早已成为读书人入仕做官得俸禄的首要途径,你刘歆说要增加新典籍新博士,那究竟置旧典籍旧博士于何地?所以刘歆此举遭到强烈的极端反对。刘向写了一篇《移让太常博士书》,督促既得利益者不要冥顽不化、抱残守缺,结果当然招来更汹涌的非议,说刘向乱改制度、破坏先帝建设成果,必须把他治罪。

站在刘歆的角度而言,读书人比文盲还难以沟通。当你的见识远超同侪时,他们有限的认知能力只能看到一小块圆形的天空,更不用提还有利益的纠葛。先行者刘歆在京城呆不下去,自己申请离京外任。

在去五原(今内蒙包头)当太守的路上,北风萧萧雪花飘飘,郁郁不得志的刘歆就写了一篇《遂初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游记式述行赋,之后班彪班昭潘岳的一堆北征赋东征赋西征赋,都是从这篇模仿而来。但原创又有什么用呢?刘歆不仅远离了他向来钟爱的图书典籍,而且还因患病被免职。又郁闷又蹉跎,倒霉到尘埃里。

这样熬了四年,终于熬到了否极泰来。刘歆当年一开始进宫,做的是黄门郎的小官。当时有两个相处甚欢的同事,一个叫扬雄,《陋室铭》里“西蜀子云亭”的扬子云;另一个更有名,叫王莽。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5)

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掉,本来已经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王莽,在姑姑王政君的提携下重新掌权,从此再没有人能跟他抗衡。王莽翻身,刘歆也就跟着时来运转。他从免职状态重新被起用,很快回到了长安。王莽的篡权需要刘歆的才华,刘歆的抱负也需要王莽的认可,从此王莽和刘歆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谁也离不开谁。

刘歆增立博士的夙愿,当然被王莽毫不费力地满足了,但利益交换自然是礼尚往来的。公元3年汉平帝要聘王莽的女儿为皇后,刘歆负责占卜,结果当然是意料中的大吉大利;婚事敲定,刘歆负责制定具体礼仪流程细节;婚礼当天,刘歆作为司仪之一亲自到王莽府上迎亲,把皇后印玺交到王莽女儿手上。

王莽升级成“宰衡”,要修明堂辟雍灵台等一堆建筑,刘歆全权负责规模尺度,王莽封他为红休侯。太守翟义起兵叛乱,刘歆被封为扬武将军,作为后备部队去兵不血刃地斩获军功。王莽要改奴隶制土地制货币制,刘歆帮他从古代典籍里找先例翻论据。一系列托古改制,刘歆究竟有多重要,王莽最清楚。

公元9年,王莽称帝成功,汉朝变成了新朝。作为开国功臣,“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刘歆在所有朝臣中排名第三。不仅如此,国师刘歆的女儿刘愔(yīn)还嫁给了皇太子王临为妻,将来王临接班,刘歆就是皇后的父亲。就因为结了这门亲,刘歆才能保持刘姓,不然早就荣耀地被王莽赐姓,改成姓王了。

相比之下,六十二岁的扬雄就要暗淡多了。他几十年来自甘寂寞潜心学问,不站队也不靠拢,所以既家境清贫也无人问津。作为老相识老朋友,刘歆虽然敬重他,却也曾劝他何必白白自苦?你写那么多东西,再精妙也没人懂,后代恐怕会拿它们来盖酱缸吧。

扬雄听了笑笑,没有回答国师,依然自娱自乐、自行其是。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6)

如果以为刘歆就此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那就太低估好家世的陶冶了。从刘德到刘向,早就把忌骄恶盈和居安思危的古训刻进了刘歆脑海里。刘歆身居高位,不但不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而开始有意与王莽疏离起来。一是为了避免招王莽的忌,二也是从物极必反的角度,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但世事不由人。王莽登基刚刚一年,排名第七的心腹重臣甄丰之子甄寻就犯了伪造符命的罪,对此极为忌讳的王莽穷治其事。甄寻被捕后供词牵连刘歆的长子刘棻、次子刘泳和学生丁隆,结果三人全部被王莽诛杀。不仅如此,王莽还仿效《尚书》“大舜处置四凶”的方式,让驿车载着刘棻刘泳丁隆的尸体流放到外地去,全天下都看着。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7)

不用说,刘歆肯定是向王莽求过情的,但王莽当然也肯定没有答应。两个儿子一夜横死, 对刘歆的打击可想而知。

就这样在忧惧中过了十年,终于还是又出事了。太子王临跟皇后的侍女、王莽原来的玩物原碧私通,王临因此惶惶不可终日,跟原碧密谋先下手为强杀死王莽。太子妃刘愔家学渊源熟谙天象之学,有一天发现天象异常,就告诉王临,“宫中将有葬礼”。

王临希望是王莽的葬礼,结果等到的却是自己的亲娘因病去世。皇后发丧之后王莽察觉情况不对,拷问原碧后得知实情,于是怒不可遏地逼令王临自尽。办案的官吏也都全部杀掉灭口,以防家丑外扬。死了接班人的王莽咽不下这口气,责备刘歆说王临知道什么天象?还不是你那宝贝女儿刘愔干的好事!于是刘愔也被逼自尽。

此时满朝都知道刘歆已经失去了王莽的宠信,于是当然群起而攻之,比如大臣公孙禄就慷慨陈词,说这么多的叛乱和自然灾害都是国师你乱搞学术造成的,不杀已经不足以谢天下平民愤。

虽然王莽没有动刀,但所有人都知道:国师刘秀已经成落水狗了——早在离开长安的公元前6年,刘歆就已经把名字改成了刘秀。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8)

刘歆改名刘秀,是历史上有名的一笔糊涂账:除了他自己,没人能说清他的意图。

最常见的说法,是刘歆从谶纬中得知未来天子叫刘秀,所以主动改名以配合。但就如今史料来看,尚无证据表明在刘歆改名时的公元前6年,已有“刘秀当为天子”的预言符命出现——即便出现,也是十几年后反叛四起、王莽焦头烂额的时候去了。比如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正式即位前,儒生强华才带着《赤伏符》来劝进,“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但此时刘歆已经死了两年。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哀帝叫刘欣,刘歆因为避讳而改名。但汉哀帝早在公元前7年就上台了,作为当时第一流的学者,刘歆要等一年之后才反应过来要避讳?多少于理不合。再说“欣”“歆”虽然现代读音相同古音却有差异,当时刘歆的发音未必就是刘欣——即便读音也一样,根据陈垣的《史讳举例》可见,这种情况也不在避讳之例。所以说刘歆为了避讳而改名,也不怎么靠谱。

刘歆没有说明自己改名刘秀的理由,所以究竟是巧合、还是精通谶纬之术的刘歆有跃跃欲试当天子的冲动,至今都是谜。只是就已有史料来看,刘歆从来没有半分想当皇帝的意愿——若是有,在刘氏复兴传得甚嚣尘上的当时,自己四个儿子都逼死三个的王莽也不会在乎多来上一刀。

神奇的是刘歆改完名后不久,光武帝刘秀也就出生了。这一年因为庄稼大丰收,所以取名为秀。

还有更神奇的。公元23年,卫将军王涉门下的方士西门君惠报告说刘氏当复国,而真命天子就是国师公的姓名:刘秀。王涉和大司马董忠深信不疑,几次找到刘歆一起密谋起义。刘歆起初不肯,王涉后来都急哭了,说我想跟您一起平定天下之乱,为什么把我看成是钓鱼执法者呢?于是刘歆终于点头,要反王莽了。

但刘歆说不能急,以我毕生学识来看,一定要等金星离开太阳光芒的遮蔽时举事,才是王莽灭亡的时候。于是大家就天天焦虑地等。

没等到金星光临,却等来了夜长梦多。一个月之后有人告发,董忠被王莽杀掉、尸体锉成碎片,自知大难临头的王涉和刘歆自杀。

西门君惠被押赴刑场时,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对围观的吃瓜群众表示:我所见的谶文无误,刘秀一定会是你们的领路人——如果这段史料不是刘秀编造出来以维护自己称帝合法性的话,那只有用天意难测来解释了。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9)

王涉是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刘歆是王莽数十年来的相识、密友和曾经的心腹,这两人的反叛彻底击垮了王莽的精神。王莽不愿意张扬其事、让天下人都知道新朝内乱而丢脸,所以找了个借口把两人之死敷衍过去。更难得的,王莽也没有杀掉刘歆仅存的三子刘叠,只是将其贬官了事,算是对多年故人的最后一点香火情。

当年十月,王莽被攻入长安的乱兵杀死,新朝覆灭。就跟刘歆预言的一样,金星此时正运行至太阳光芒不再遮蔽的位置。王莽也就只比刘歆多活了三个月。因为拥护王莽上台,后世士大夫骂刘歆是叛臣贼子的声浪自此一直响了两千年,康有为甚至指责流传后世的《左传》和《尚书》都是刘歆一手捏造的赝品——虽然明眼人一见就知道不可能。

刘歆猜中了开头,但他没能猜中结局。自以为看清未来、顺天而行的人事,仍然是若隐若现、似是而非的天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师,学究天人的一代天才,终于还是看不透上天的安排。

历史上哪个国师厉害(历史上第一个国师)(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