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此时的建文帝下落不明,随时有可能突然出现将自己赶下台,这把龙椅是坐不稳的。所以,此时的朱棣对南京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暖风醉人,于我何加焉?1402年,烽火四年,朱棣打进南京,终于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进城的时刻,本来是回家的熟悉感,朱棣却感受到了深深的窒息。这不是常年在外的水土不服,而是身处敌营随时被人干掉的恐惧。是的,自己推翻的建文帝虽然是自己的侄子,但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叔侄的争斗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派系,两个集团的死磕。最后,朱棣赢了。但是,“天子守国门”真的是明朝的有意而为之?还是另有隐衷?1、朱棣,南方缺乏安全感, 北方更舒适朱棣出生在南方,但是自从被朱元璋封到北平当藩王,朱棣就慢慢成为一个北方汉子。

这个问题先前“静yes”曾做过相关回答,概括起来,明朝之所以迁都北京,有两个原因:

一是朱棣个人的意愿,二是出于国防和平衡内部势力的考虑。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1)

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率领群臣自南京浩浩荡荡来到北京,完成了明朝最大规模的迁都行动。从此,北京成为明帝国的都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帝都。

放弃暖风和煦的南京,执意走向飞沙走石的北京,朱棣的行为显得匪夷所思。但当我们明白这对蒙古有多大的震慑时,就能明白这一举措对帝国未来的伟大意义。而后世的人也多从这一刻开始,将明朝奉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所谓“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等赞誉不止。朱棣迁都,将帝国的都城迁到了打击蒙古的第一线,将天子主动置于敌人的打击范围之内,是名副其实的“天子守国门”。

但是,“天子守国门”真的是明朝的有意而为之?还是另有隐衷?

1、朱棣,南方缺乏安全感, 北方更舒适

朱棣出生在南方,但是自从被朱元璋封到北平当藩王,朱棣就慢慢成为一个北方汉子。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2)

1402年,烽火四年,朱棣打进南京,终于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进城的时刻,本来是回家的熟悉感,朱棣却感受到了深深的窒息。这不是常年在外的水土不服,而是身处敌营随时被人干掉的恐惧。是的,自己推翻的建文帝虽然是自己的侄子,但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叔侄的争斗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派系,两个集团的死磕。最后,朱棣赢了。

此时的建文帝下落不明,随时有可能突然出现将自己赶下台,这把龙椅是坐不稳的。所以,此时的朱棣对南京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暖风醉人,于我何加焉?

所以朱棣登基后,就着手在原有基础上在北京大兴土木,他要回到北方去!因为北京才是自己的地盘,在那里,遍地都是自己的爪牙,朱棣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

朱棣不是明朝第一个遥望北京的人。早在朱元璋时代,老人家就意识到南京虽风水最佳,虎踞龙盘,但终归不适合做一个大帝国的都城。太过靠南的位置对于遥远的蒙古、辽东等地鞭长莫及,而这里,又是帝国最为头疼的区域。尤其是蒙古,自从退回高原后,常年南下抢劫,是明朝的心腹之患。所以将都城北迁是现实需要。朱元璋曾想将都城迁到凤阳、西安、洛阳或者开封,太子朱标也曾考察过西安。但是西安不做都城好多年,早已经一落千丈,至于其他三个地方就更不值一提了。所以朱元璋最后不得不放弃迁都,将三个武力值最高的儿子封到北方抵御蒙古,其中包括朱棣。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3)

南京温暖潮湿,地基不稳,宫殿地基不断下沉,导致北高南低的情况,风水上已经不吉利。而且朱棣常年在北方喝风,对湿热的南京早已无感,所以离开这里,越早越好。

另外,朱棣时代的明朝朝廷,早已是南方豪强当权,这是朱棣很不喜欢的。虽然靖难之役后朱棣杀了一大批反抗的臣子,但是朱棣相信: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口服心不服。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人一定是第一个站出来打击自己的人。没关系,玩不起可以躲得起,将都城迁到北京,让这些个豪强们离开自己的朋友圈,没有了狐朋狗友的兴风作浪,朱棣相信自己可以搞定他们。

所以,迁都也是对朝廷中枢人员的大换血。朱元璋时代,朝廷是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当道。迁都后,朝廷中朱棣的北方士族比例大大上升,南方豪强的势力一落千丈。

北京,就在长城的南边。而明朝在放弃了开平卫等长城以北的卫所后,国界退至长城一线,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门。此时的明朝天子,无论是否愿意守,这里都是国之根本,不得不守。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4)

2、国防考虑,平衡统治集团内部势力

安土重迁是多数中国人的习惯。平头百姓如此,庙堂之上的士大夫也一样。

如果你告诉他,几年前辛苦你们跟着来北方喝风,现在咱们从哪来回哪去吧,相信他们会找你玩命,因为你玩了他们。

这是朱棣儿子朱高炽要干的事。虽是朱棣的儿子,但是朱高炽却与父亲的作风格格不入,颇有堂兄建文帝的仁慈精神。迁都三年后,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继位后的朱高炽第一时间给建文旧臣平了反,然后朱高炽就盘算着将都城迁到南京去。

和父亲相反,朱高炽出生在北方,是北方爷们,但是他在做太子时,一直在南方生活,对南京的山水还是非常留恋的。

而且朱高炽认为:“天子守国门”虽然高大上,但是却要押上皇帝的性命,实在玩的有点大。虽然北京离蒙古近,方便打击蒙古,但是自己没有父亲的神勇,一旦蒙古南下,北京必定是最先受到蒙古攻击的城池。很不幸,这一想法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得到验证。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5)

而且朝中很多迁来的南方豪强真的不习惯北京的风沙,所以夏元吉等臣子积极鼓动朱高炽迁都南京。虽然大多数人反对,但朱高炽去意已决。

但是眼看就要成行,朱高炽驾崩,朱瞻基继位。朱瞻基和爷爷朱棣更相像,因此也是偏爱北京的。所以迁都南京的行动就随着朱高炽的驾崩而不了了之。

朱高炽的驾崩改变了历史进程。如果这是偶然事件的话,那么明朝中期后士大夫的闹腾就是“天子守国门”的最大推手。

迁都北京后,南北方士大夫势力得到了平衡,在北方士族的坚持下,北京都城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和朱元璋的时代的南方豪强当道不愿意北迁一样,后期的士大夫习惯了北方生活后,再也不愿意离开北京的一亩三分地。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代宗朱祁钰想要迁都南下,被名臣于谦阻止,在于谦领导下,明朝击退了瓦剌部也先的进攻,保住了北方国土。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6)

于谦是士大夫的楷模,是高尚和勇气的榜样。但是后世的士大夫实在是不敢恭维,嘉靖朝“庚戌之变”,严嵩等所谓士大夫无所作为,明朝都城被围,差点沦陷;崇祯朝明朝在面对李自成咄咄逼人的气势,崇祯皇帝曾想迁都南京暂避锋芒。但是此时以东林党为代表的士大夫们却强烈要求皇帝与江山共存亡,最后一次次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1644年3月2日,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自缢煤山,实现了“君王死社稷”。而大多数喊打喊杀的士大夫却早已跪在城门边,迎接李自成的到来。

明朝中期后的士大夫强悍程度空前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此时的“天子守国门”不再是皇帝勇武的象征,而是成为皇帝乃至大明帝国的桎梏。

明朝迁都时间原因(明朝迁都北平的真相是什么)(7)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