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稀土提取新技术(解决稀土三废污染)
最新稀土提取新技术(解决稀土三废污染)目前,该新技术的冶炼部分已建成了年产3000吨混合型稀土及伴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生产示范线,目前正在试生产运行。李梅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的研发,使这套全新技术工艺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更加显著,最终形成一套混合型稀土精矿清洁高效提取新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稀土冶炼技术的源头创新。李梅表示:“新技术的选矿部分改变了白云鄂博矿只能生产50%稀土精矿的格局,将精矿品位提高到65%,回收率提高了15%,解决了选矿不能同时实现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瓶颈,并实现了高品位稀土精矿的产业化推广。新技术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包头的稀土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3000吨/年高品位稀土及伴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新技术示范线(内蒙古科技大学供图)李梅介绍,新技术的冶炼工艺可以在得到回收率大于93%的高纯净度混合氯化稀土溶液的同时,冶炼过程中造成污染的伴生资源氟、磷、钍等副产品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胡红波 李艳丽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科技大学了解到,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李梅教授团队以源头治理稀土污染三废、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采用学科交叉的新思路,重构了一套稀土矿物高效富集—高品位稀土精矿焙烧分解—清洁提取稀土并回收伴生元素氟、磷、钍的选冶联合新技术,目前该技术进入中试阶段。这项新技术解决了稀土冶炼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的问题。
稀土是内蒙古的特色资源,稀土产业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产业,近40年来,当地稀土冶炼一直使用浓硫酸高温焙烧工艺,长期存在着严重三废污染问题,精矿中宝贵的伴生资源氟、磷、钍不仅没有回收,反而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稀土冶炼三废污染的问题一直制约着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稀土冶炼所面临的问题,2017年自治区启动实施了“混合型稀土精矿清洁高效提取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旨在以源头治理三废,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团队研发的选冶新技术可以整体替代已经使用了近40年的浓硫酸焙烧工艺,从根本上解决稀土提取的三废污染、伴生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提取,新增氟化钠、磷酸钠等化工产业,实现稀土伴生资源回收利用,将内蒙古的稀土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经济优势。
李梅表示:“新技术的选矿部分改变了白云鄂博矿只能生产50%稀土精矿的格局,将精矿品位提高到65%,回收率提高了15%,解决了选矿不能同时实现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瓶颈,并实现了高品位稀土精矿的产业化推广。新技术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包头的稀土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000吨/年高品位稀土及伴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新技术示范线(内蒙古科技大学供图)
李梅介绍,新技术的冶炼工艺可以在得到回收率大于93%的高纯净度混合氯化稀土溶液的同时,冶炼过程中造成污染的伴生资源氟、磷、钍等副产品也可以回收再利用,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染源。新工艺可得到纯度及回收率都大于95%的氟化钠副产品和纯度大于98%、回收率大于95%的磷酸三钠副产品;95%以上的钍以富集物的形式回收,处理每吨稀土精矿仅产生30 kg钍富集物(其中钍含量8%,稀土含量3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钍富集物是潜在的核燃料,待政策允许时可回收利用,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其中的稀土再回收。
目前,该新技术的冶炼部分已建成了年产3000吨混合型稀土及伴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生产示范线,目前正在试生产运行。李梅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的研发,使这套全新技术工艺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更加显著,最终形成一套混合型稀土精矿清洁高效提取新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稀土冶炼技术的源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