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也正是因为曹操本人的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终曹操一世,帐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正是凭借这支力量,曹操平黄巾,灭袁绍,驱马超,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所以曹操用“唯才是举”代替了“唯道德是举”,这无疑拥有跨时代的意义,更为那些道学先生所摒弃,但是却也聚拢到了一批真正有才华的人,为他的霸业打下了基础。曹操后来又在公元214年,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眼看着曹魏阵营里的优秀人才一个又一个离去,他深感人才不济,又苦于自己时日无多,恐怕自己事业无继,又两次下达了求贤令,这次则更加直白,从名字就看得出来,一个是《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还有一个是《举贤勿拘品行令》,这着急的样子,就好像在说,只有你有才,都到我这里来,啥都不要管。而在他创作的诗歌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他的爱才之心,渴求人才的心理。他说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是谁?是“一饭三吐哺”的良相,曹操用这个典故,正是藉此表达自己渴求贤才的急切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在21世纪,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才。这是一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话语,我想要是曹操听到了,这个公元2世纪的北方霸主一定是不能再同意了。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1)

建安十五年,曹操便发布了自己的求贤令,令中也没啥废话,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唯才是举,看得而用之”,通俗点来讲就是,我只凭才学选拔人才,你有才学就能被重用

这句话为什么有划时代的意义呢?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平凡不过的选贤令,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2)

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我们还得从汉代说起。汉代选拔人才的标准,其实是道德。因为在没有统一考试之前,只有比如孝顺这种标准,是最好考核的。才学考核,在造纸术,印刷术没有大规模引用之前,是很难考核并且很容易私下运作的。

所以曹操用“唯才是举”代替了“唯道德是举”,这无疑拥有跨时代的意义,更为那些道学先生所摒弃,但是却也聚拢到了一批真正有才华的人,为他的霸业打下了基础。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3)

曹操后来又在公元214年,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眼看着曹魏阵营里的优秀人才一个又一个离去,他深感人才不济,又苦于自己时日无多,恐怕自己事业无继,又两次下达了求贤令,这次则更加直白,从名字就看得出来,一个是《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还有一个是《举贤勿拘品行令》,这着急的样子,就好像在说,只有你有才,都到我这里来,啥都不要管。

而在他创作的诗歌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他的爱才之心,渴求人才的心理。他说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是谁?是“一饭三吐哺”的良相,曹操用这个典故,正是藉此表达自己渴求贤才的急切心情。

也正是因为曹操本人的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终曹操一世,帐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正是凭借这支力量,曹操平黄巾,灭袁绍,驱马超,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时期,正是世家大族的形成时期,以“四世三公”的袁绍为代表的世族,在无形中压缩了寒族人家进步上升的道路,而这些世族大家,在某种意义上,也对皇权形成了威胁,中央都是他们的人,皇帝离开了他们根本玩不转,这也是后来曹丕采用九品中正制的原因,而曹操作为一代雄主,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威,只能发布招贤令,广求贤才,以此来制衡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4)

而更可怕的是,汉末风云骤起,各地豪强割据,形成了一个个政治军事集团,就是我们俗称的军阀,他们拥兵自重,为了争夺土地和掠夺人口,彼此之间互相混战厮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5)

曹操出身虽然富贵,但是确实宦官背景,经常被那些自诩清高的世族所轻视。所以他在起兵的刚开始,势单力薄,无资可籍,而他的主要对手袁绍、袁术两兄弟,则是兵强马壮。

袁绍,袁术兄弟是四世三公的大世族,就算是事业初创期的刘备,也有一顶汉室宗亲的帽子让他在那个乱世崭露头角。

和他们相比,曹操的身世使他既不能像刘备那样打着效忠汉室的旗号,聚拢效忠汉室的人才;又没有条件像袁绍那样雄踞冀州,带甲百万,用自己的实力引来许多人投奔。

于是为了争夺天下,曹操因此深感人才的贫乏,为了和他们竞争,他因此多次倡导“唯才是举”,对于人才的要求,可以说是降到了统治者所要求的冰点。德才兼备自然更好,但是对他来说,是有才之人便行。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6)

我们费了一些笔墨说曹操的唯才是举,而曹操的用人之术,好像一直被人诟病。好像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多疑,又猜忌,不敢放权。其实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曹操固然有这些毛病,但是他在具体的用人之术上,仍是很有一套。

曹操是一个很知人善用的领导,以适当的授予正确的人,这是领导者必备的才能。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7)

曾经有一次,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下宛城,兵锋指向合肥的时候,当时守卫合肥的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七千人。张辽有勇有谋,能统率大局,乐进稳健,李典儒雅,但这三个人“皆素不睦”。曹操根据乐进擅长守城,张、李擅长征战的特点,对合肥的防御做了具体的安排。曹操择人任势、取人所长,使三人从“皆素不睦”,到精诚团结,结果大败吴军。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8)

我们多说曹操不能容人,好事者还举出了孔融的例子,但是从他对待陈琳的态度上来看,曹操的度量,也是很大的。

陈琳何人?建安七子之一,文采出众,原为袁绍记事,撰写《讨曹檄文》将曹操痛斥得骇然汗流,透风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曹操击败了袁绍,众人本以为他要处死陈琳,但是曹操赦免了他,慷慨的赐给他官职,曹操的度量可见一斑

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故事,说是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一批信件,全部都是曹操的部下和袁绍暗通款曲的信,当时有谋士提了一个建议,“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一把火都烧了。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9)

曹操还颇为尊重,爱惜人才,因为曹操犯了一个自己的错误,逼得张绣反叛,在此过程中,曹操的侍卫长典韦和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死于战斗之中。

战斗结束后曹操亲祭典韦,对众将说:“吾折孝子、爱侄,惧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第二年曹操行军至襄城,到渭水时,又触景生情,在马上放声大哭,说:“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之魂。众将因此深受感动,更加敬服于曹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正如他的一句诗“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不仅关注人才的光芒,努力让他们发出更大的光芒,并且十分重视人才的“里子”。

虽然是唯才是举,但是在用人的时候,对于人才的品行,自然是看重的,毕竟谁都不想重用一个“白眼狼”。比如蔡瑁等人背主求荣,曹操仅用一时;也会因为刘玄德一句话,对吕布动了杀机。

他对于不忠诚旧主的人才,是深恶痛绝。就好像刘备斩丁公一样,他不仅唯才是举,并且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品德,绝不重用无德之才,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在看到赵云,关羽忠肝义胆的时候的啧啧赞叹了。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10)

还有就是许攸的悲剧,也是来自于此。

许攸虽然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但是因为他背弃旧主的行为,曹操也是深为忌惮。特别是对于袁绍爱将淳于琼,曹操原来并没有杀他的打算。但是许攸以镜子为喻,“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曹操听了,最终处死了他,但是许攸的阴毒,也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便找了一个由头,处死了许攸。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直想用一句曹操的诗,去定义一下他作为领导者的一生,想来想去还是曹操的这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雄图霸业不过是过眼云烟,没有什么东西是消散不了的,曹操也深知这一点,但是这种虚无感却没有击垮他。当时有很多名士,放浪形骸,充满了人生意义的虚无感,而曹操却总是激昂向上,而以这种“烈士雄心”为代表的文学风格,最终变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风骨”。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11)

曹操的用人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

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表达出了对有风骨的读书人,武将,甚至是他儿子曹植的欣赏,因此虽然有的时候他出于时势所迫,不得不重用一些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人物,但是他在骨子里,是看不起他们的。

我们也许很奇怪曹操为啥和刘备说,“唯使君与操尔”这句话,其实这句话可以透露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他很羡慕或者说敬仰刘备手下人才的高风亮节,忠勇无双。

曹操用人之道简介(唯才是举以德用才)(12)

最后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如此怀念三国时代?”

固然有罗贯中的故事加成,但其实更重要的是,从三国结束之后,我们在也很难体会到那种真诚的来自于对手的赞美了。

司马懿赞美诸葛亮“天下奇才”,曹操由衷的称赞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刘备一生也对自己的两个对手赞誉有加。

不同阵营并不妨碍这些英雄人物的相互欣赏,并且在相互欣赏中,这个时代的底色也因风云人物的心心相惜而变得在金戈铁马中多了几分温情。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文/枕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