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大总督是哪几位(清朝九个总督的表现)
清朝九大总督是哪几位(清朝九个总督的表现)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一下,清朝灭亡前后,九大总督的表现。其实,从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清朝对全国的控制力已经是非常弱了,除了直隶和东北被牢牢地控制之外,其他省份的总督都已经放飞自我了。“东南互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两江是清朝的钱袋子。清朝时期的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江西,是清朝重要的经济收入地区,也是产粮大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仅仅4个月的时间,清廷就宣布退位,结束了268年的统治。那么,当时的九大总督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没能挽救他们的大清国?
清朝时期,在全国设有九大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这九大总督,就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没有他们,清朝朝廷就是一个空壳子,其中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最特殊。
东三省是清朝的老家。整个清朝都没有东三省总督这个职位,而是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来管理东北。1907年才设立东三省总督,首位总督是徐世昌。
直隶是京畿要地。担负京师安全的重任,因此一般认为是九大总督之首,能担任这个职务的,都不是一般人,比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两江是清朝的钱袋子。清朝时期的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江西,是清朝重要的经济收入地区,也是产粮大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仅仅4个月的时间,清廷就宣布退位,结束了268年的统治。
那么,当时的九大总督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没能挽救他们的大清国?
其实,从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清朝对全国的控制力已经是非常弱了,除了直隶和东北被牢牢地控制之外,其他省份的总督都已经放飞自我了。“东南互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一下,清朝灭亡前后,九大总督的表现。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的最后一任总督是赵尔巽。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赵尔巽在外地,他匆匆忙忙的赶回奉天。当时东北的新军中,有蓝天蔚,吴禄贞等革命党人,也在酝酿起义。
赵尔巽原本想直接跑路,但是,在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锴的苦劝下,他才勉强打起精神,调动巡防营的兵力,控制了东北的局势。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赵尔巽已经提前收到了消息,他开始为自己铺设后路。
当时张作霖是东北巡防营前路和中路统领,因为剿匪有功,清廷打算封张作霖为“关外练兵大臣”,加“总兵”衔,圣旨都发出去了,皇帝退位了。
赵尔巽意识到,在改朝换代的时代,手中有兵就是实力,张作霖就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因此,他决定加强一下和张作霖的关系。
他特意叫来张作霖,并亲切的称呼他为“雨亭兄”,这让张作霖受宠若惊,连称不敢。因为此时,张作霖还不知道清廷已经退位,北京的皇帝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袁大总统。
赵尔巽愁眉苦脸的说:“皇上退位了,以后没有皇上了,我也不是总督了,你手中有兵,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可惜你不是袁世凯的嫡系,你要尽快发个电报,拥护袁大总统”。
张作霖其实也很清楚现在的局势,但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继续问:“那您老有什么打算”。
赵尔巽说:“我当了一辈子的官,已经是从一品的封疆大吏,对当官也没什么兴趣了,我打算回铁岭老家,隐居山林,如果还有精力,就写一写清史。按照惯例,本朝人是不能给本朝写史的,但是大清亡了,我应该可以写了”。
赵尔巽的预感没错,袁世凯很快便将张作霖的巡防营改编成了27师,成为国家正规军,授陆军中将衔。
赵尔巽后来果然没再当民国的大官,而是专心写清史,直到他1927年去世,清史也没有完全写完,只留下了一部《清史稿》,终年83岁。
直隶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嫂子的弟弟,1900年庚子事变 时候,他混出北京城,追上了慈禧的逃亡团队,因此受到慈禧的赏识。
1902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张镇芳也跟着发达起来。1907年,袁世凯改任外务部尚书,张镇芳接任治理总督。
因为张镇芳是袁世凯的嫡系,所以,清廷退位的时候,张镇芳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反而是恭恭敬敬的迎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民国后,张镇芳调任河南都督。当时革命党人对袁世凯不满,在各地继续发动革命,袁世凯一开始采取的还是妥协态度,但是张镇芳就比较粗暴了,直接捕杀革命党人,袁世凯一怒之下,撸了他的官职。
1915年,张镇芳在天津成立了盐业银行,1917年,张勋复辟,张镇芳积极参与,最后张勋跑了,张镇芳被抓了,后来花了不少银子才出来。
此后一直在天津经营他的银行业,1933年去世,终年70岁。他有个儿子非常出名,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
陕甘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陕甘总督是升允。
升允是蒙古镶黄旗人,是九位总督中对清朝最忠心的一个,清朝宣布退位后,升允坚决不交出兵权,继续和革命党人战斗。
但是,大势所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人心涣散,毫无战斗力,升允很快就失败了。
不过,他并没有死心,后来又投靠日本人,企图依靠日本人的帮助,加入了溥伟等人组织的宗社党,积极参与复辟,1917年张勋复辟,背后也有他的一份力量。
1931年在天津病逝,终年73岁。
湖广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湖广总督是瑞澄。
这是一个“根红苗正”的满洲正黄旗人,也是一个京城“恶少”。凭借着在北京城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做到了湖广总督的位置。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瑞澄听信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的话,调湖北新军到四川去镇压运动。
10月9日,革命党人张武在武汉秘密举行起义,因为不慎引爆了炸药,引来了巡捕,革命起义名单被搜走。
瑞澄得到名单后,按照名单开始搜捕。因为名单中有不少新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大家担心会被逐一逮捕,因此仓促起义,成就了伟大的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瑞澄没有做任何抵抗,直接坐船逃跑了。在路上,他听说朝廷准备治他“临阵逃脱”的罪,一溜烟的跑到了日本,清廷退位后才回来。
1915年在上海去世。终年52岁。
两江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两江总督是张勋。
这是一个名人,因为他搞了一个非常轰动的“复辟活动”,也因为他一直坚持不剪辫子,也不让手下士兵剪,因此,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他也被称为“辫帅”。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张勋在南京,他率领第九镇新军和革命党人作战,但最终失败逃跑。袁世凯当大总统后,任命张勋为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驻扎徐州。
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和黎元洪相互政权,就是“府院之争”,张勋以调停为名,带领5000辫子军进京,搞了一把突然复辟,把小皇帝溥仪又拉出来,放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也想玩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12天就失败了。
之后张勋一直在天津的租界居住。
张勋的晚年过的非常的滋润,家里有100多个佣人伺候他,还娶了年轻貌美的小妾。因为他有一个好老婆,把张勋捞的钱打理的井井有条,投资了大量的实业和不动产,据估计有五六千万之多。
张勋在60多岁高龄的时候,小妾还给他生了个儿子。有人劝他该剪掉辫子了,他摸着自己脑袋上的辫子说:“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
两广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两广总督是张鸣岐。
这个人一身污点,没有任何正能量可言,他是个顽固派,仇视一切革命活动,并镇压了黄花岗起义。
他是慈禧的宠臣岑春煊的学生,一直跟随着岑春煊在两广,陕西,四川等地做官,后来在庆亲王奕诓那里花了不少银子,才捞到两广总督的位置。
辛亥革命爆发后,两广革命党人积极准备起事,张鸣岐见大势已去,卷了大量的公款逃到了日本,民国建立后回到国内。
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是积极支持者,被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他逃到上海隐居起来。九一八之后,他又投靠日本人,成为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1945年去世。终年60岁。
闽浙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闽浙总督是松寿。
松涛是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1907年担任闽浙总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福建的新军和革命党人劝松涛交出政权,但是松涛坚决不同意,组织八旗兵和革命党人交战。兵败后坚决不投降,在自己家里吞金自杀。
他是唯一一个为大清国殉葬的总督。
四川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四川总督是赵尔丰。
他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但是,和赵尔巽的儒雅相比,赵尔丰手段过于强硬和残忍,曾经对四川的保路运动进行过强烈的镇压。
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立即宣布独立,革命党人逮捕了赵尔丰,并把他当场处决。他没能等到清帝退位的那一天。
云贵总督
清朝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是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1909年担任云贵总督。
在云南,他办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及时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培养了朱德,蔡锷等一大批军事将领。
对于革命党人在云南的活动,李经羲不是不知道,许多人都劝他要提防革命党,但是他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曾经资助过蔡锷500元,并接受蔡锷的门生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算是蔡锷的老师。
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等人在云南响应,他们没有为难李经羲,而是把他礼送出境。
袁世凯死后,李经羲曾经当过北洋政府短暂的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只有7天时间,就爆发了张勋复辟。
从此以后,李经羲就远离了政坛,在家专心和小孙子玩,1925年在上海去世,终年65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溥仪宣布退位的时候,所谓的九大总督,有的战死,有的逃跑,有的投靠袁世凯,有的摇身变成革命党,已经没有人再为清廷效力了。
大清的灭亡,也是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