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是什么人物(隆科多虽位极人臣)
隆科多是什么人物(隆科多虽位极人臣)除了拉拢隆科多以外,雍正还将心思动到了儿子弘历的身上,聪明可爱的弘历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当康熙为立储一事而焦头烂额的时候,胤禛便邀请自己的父皇前来王府赏花散心,这样不争不抢的淡然态度反而为他加了不少分。为了赢得皇帝的欢心,他特意让自己的儿子等候在花园之中,其中就包括聪明伶俐的幼子弘历。但是,康熙毕竟是聪明有为的一国之君,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亦没有放下提防之心,没过多久便发现了胤禛与隆科多互相勾结的事情。为了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康熙皇帝提出让隆科多陪葬的要求,一下子便惊到了很多人。殉葬制度虽然自古就有,但大部分人选都是没有生育过子嗣的皇妃,怎么能让自己的臣子陪葬呢?雍正皇帝画像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康熙与隆科多彻底决裂的导火索便是雍正。受康熙皇帝特殊的教育方式影响,他不但子嗣众多还个个出类拔萃,以至于最后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精彩纷争”。废太子胤礽因为结党营私而被两立两废,其他皇子亦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在这深宫之中,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与帝王谈兄弟情义,受害的只会是你天真的想法。皇帝的心思犹如女人的心思,千万不要去揣测,高兴,加官进爵赏赐无数,不高兴,则动辄得咎性命不保,尤其是清朝,皇权高度集中,掌握所有子民的生杀大权,即便是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也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清朝隆科多的遭遇便是其中典型案例。
康熙皇帝对隆科多非常器重,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自是比旁人要亲近许多。当隆科多刚刚满周岁的时候,康熙便将其带回宫中养育,这可是普通人绝对得不到的殊荣。待隆科多二十岁以后,康熙便把都统的职位赐给了他,从此年少成名平步青云。对于此时的康熙皇帝来说,隆科多不但是亲戚还知根知底,最适合作为自己的心腹。除此以外,隆科多本人极富才干,不管是工作能力还是人际交往都相当熟悉老练,只要把事情交给他去办,就一定能放心,所以皇帝对他非常欣赏重视。当隆科多的属下犯错的时候,康熙并没有指责他的不是,还说:“你只需要行为端正做事勤勉即可,千万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的谣言唆使,否则必受其害。”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康熙对于隆科多是真心相待,甚至就像自己的亲弟弟一般。那么,隆科多为何会与康熙渐行渐远,甚至差点儿落得陪葬的下场呢?
康熙皇帝画像
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乃是大清重臣,原本战功赫赫身份显贵,却因为支持八阿哥胤禩而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训斥与不满,自此罢职回家以平风波。当佟国维去世以后,原本应由隆科多来继承他的爵位,没想到这份奏折却被康熙给暗自压了下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皇帝的这一行为都大大刺激了隆科多,最终将他推到了别人的阵营当中。
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康熙与隆科多彻底决裂的导火索便是雍正。受康熙皇帝特殊的教育方式影响,他不但子嗣众多还个个出类拔萃,以至于最后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精彩纷争”。废太子胤礽因为结党营私而被两立两废,其他皇子亦不甘人后蠢蠢欲动,这样的情形让康熙皇帝既生气又无奈。为了大清朝的局势稳定,他迟迟没有立下合适的太子人选,同时更大力打击皇子之间勾结弄权的现象,反而让雍正有机会发展势力。
九子夺嫡
与其他的皇子相比,胤禛既没有父皇的宠爱重视也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持,所以只能另辟蹊径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他将目光放到了颇受皇帝器重的隆科多身上,再加上此时的隆科多正在为袭爵一事而愤愤不平,两人便一拍即合变成了“合伙人”。对于这时的隆科多来说,虽然私下与皇子走得太近有负皇帝的器重,但趋利避害才是人的本性,为什么不能为自己好好谋划呢?而且康熙皇帝年事已高,又迟迟不肯将爵位还给自己,那也不必再效忠于他。与其他的皇子相比,胤禛的实力虽弱但也是一种优势,这样等事成以后,自己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分成,所以才会下定决心同意胤禛的提议。
雍正皇帝画像
除了拉拢隆科多以外,雍正还将心思动到了儿子弘历的身上,聪明可爱的弘历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当康熙为立储一事而焦头烂额的时候,胤禛便邀请自己的父皇前来王府赏花散心,这样不争不抢的淡然态度反而为他加了不少分。为了赢得皇帝的欢心,他特意让自己的儿子等候在花园之中,其中就包括聪明伶俐的幼子弘历。但是,康熙毕竟是聪明有为的一国之君,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亦没有放下提防之心,没过多久便发现了胤禛与隆科多互相勾结的事情。为了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康熙皇帝提出让隆科多陪葬的要求,一下子便惊到了很多人。殉葬制度虽然自古就有,但大部分人选都是没有生育过子嗣的皇妃,怎么能让自己的臣子陪葬呢?
陪葬坑
自从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以后,隆科多便成了惊弓之鸟,睡不好也吃不香,没多久便消瘦了不少。陪葬一事虽不符合规制,但毕竟是皇命难为,如果年迈的康熙皇帝命不久矣的话,留给隆科多的时间自然不会太多,所以他便求到了胤禛的头上。若是胤禛坐视不管的话,不但会失去得力大将隆科多,还会寒了其他追随者的心,不管哪种情况都是极为不利的。为了维护好不容易得来的支持者,雍正只能硬着头皮前去求情,晓之以理也好动之以情也罢,隆科多的性命是必须要保全的。在经历了数次旁敲侧击以后,康熙皇帝终于收回了陪葬的要求,不但如此还将隆科多升职,从此以后隆科多对雍正越发忠心。对于此事有人曾猜测说,此时的康熙皇帝或许已经有了立胤禛为太子的想法,所以才会借隆科多一事刻意试探胤禛的品行。如果他过于冷漠选择不管不顾的话,才会彻底失去皇帝的欢心。
在雍正的继位之路上,隆科多可谓是居功至伟。当然,他也借机满足了自己的野心,不但在事成之后被加官进爵,还经常被皇帝尊称“舅舅”,这可是清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对于臣子来说更是莫大的殊荣。但是,当雍正将权力彻底收拢以后,无论是骁勇善战的年羹尧还是有血脉关系的隆科多皆成了心腹大患,雍正一直想要找借口将他们除掉。而且,隆科多虽然从没有过反叛之心,却先是居功自傲结党篡权后来又勾结弘时陷害弘历,这都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打定主意以后,雍正便想方设法卸掉了隆科多的权力,首先撤掉步军统领一职,后来又罢免尚书之位,最终将其赶至边疆任他自生自灭。又过了几年之后,隆科多被抄家圈禁,从此彻底偃旗息鼓。
不管隆科多是否有功于社稷,只要皇帝有心处置,他便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谁又能保证自己荣获圣宠且长久不衰呢?最重要的一点是,隆科多低估了雍正皇帝的野心,既然朝局已经稳定,又何必留着隆科多继续专权把握朝政呢?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