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北京(北平)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俯瞰中原,号为形胜,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明朝的政权又是从蒙古人手里夺取的,明初中原的主要敌人仍是退守草原的北元。由于北京在地理上靠近蒙古,又是旧时元大都的所在,所以在明朝时自然成为了北方的边防中心。朱棣早年获封燕王,他虽然生在应天府(今南京),但北京才是他的大本营。朱棣夺取皇位后,他的南京天子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因为这里本是朱允炆的帝都,上有诸如方孝孺这种反叛他的臣子,下有大批视他如反贼的百姓。所以,朱棣决意迁都北京,回到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势力范围。天子守国门:永乐帝迁都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顾名思义就是指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亲自镇守边疆保家卫国,具体说来则是指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事。众所周知,朱棣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篡位称帝的。由于皇位得来不正,朱棣登基后一直诚惶诚恐,他要面对的不只有内心的不安,还有此起彼伏的政治隐患。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大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王朝,虽然积贫积弱、昏君辈出,却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硬气作风,受到诸多历史爱好者的推崇。“明粉”们还总结出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颂扬明朝,即: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说的是明朝向来奉行的硬气外交政策,而“天子守国门”和“君王死社稷”则主要说的是两个皇帝的两个“壮举”。

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

天子守国门:永乐帝迁都北京

所谓“天子守国门”,顾名思义就是指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亲自镇守边疆保家卫国,具体说来则是指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事。

众所周知,朱棣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篡位称帝的。由于皇位得来不正,朱棣登基后一直诚惶诚恐,他要面对的不只有内心的不安,还有此起彼伏的政治隐患。

朱棣早年获封燕王,他虽然生在应天府(今南京),但北京才是他的大本营。朱棣夺取皇位后,他的南京天子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因为这里本是朱允炆的帝都,上有诸如方孝孺这种反叛他的臣子,下有大批视他如反贼的百姓。所以,朱棣决意迁都北京,回到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势力范围。

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2)

北京(北平)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俯瞰中原,号为形胜,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明朝的政权又是从蒙古人手里夺取的,明初中原的主要敌人仍是退守草原的北元。由于北京在地理上靠近蒙古,又是旧时元大都的所在,所以在明朝时自然成为了北方的边防中心。

诚然,朱棣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稳固统治,保住皇位,但客观上却也有利于全国政局,有利于东北发展,更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朱棣迁都北京实际上是将京城建在了国防线上,由皇帝亲自坐镇边疆,这就是“天子守国门”说法的由来。

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3)

君王死社稷:崇祯帝自缢殉国

一说到“君王死社稷”,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必然会是明思宗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的悲壮场景。没错,“君王死社稷”指的确实是崇祯帝自缢殉国之事。

同为末世之主,当面对敌人来袭时,蜀汉孝怀皇帝刘禅选择了献城投降、摇尾乞怜,宋徽宗赵佶选择了甘当俘虏、忍辱偷生,而明思宗朱由检却选择了大义凛然,自缢殉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就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即将攻破紫禁城之时,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吊死在了煤山的歪脖子老槐树上,这标着着一个王朝的覆灭,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作为中国古代最有骨气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也注定被历史铭记,被后世缅怀。

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4)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是崇祯皇帝死前亲手写在蓝色袍服上的临终遗愿。崇祯是一个性格暴戾的皇帝,在亡国之痛的摧残下,他更是几乎丧失了理智和人性,他竟然疯魔到不惜赐死了后妃,杀死了骨肉,最后连自己都不放过,甘愿以身殉国。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对他的臣民仍充满感情、念念不忘。国家可以亡,皇帝可以死,但唯独不能伤百姓一人。

所以,纵然崇祯皇帝真的刚愎自用,真的暴戾成性,但他也真的堪当“君王死社稷”的美誉。

综上,“天子守国门”和“君王死社稷”确实是对“永乐迁都”和“崇祯殉国”的最恰当评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朱棣迁都北京的初衷其实并非是要“天子守国门”,而是为了自己能坐稳皇位。同样的,自缢殉国也并非崇祯的本愿,“君王死社稷”完全是被逼无奈下的选择,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崇祯皇帝早已众叛亲离,退无可退,如果不自我了断,只能屈尊受辱。

参考资料:《明史》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