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 下(帝国坟场的半个世纪)
帝国坟场 下(帝国坟场的半个世纪)但是阿富汗本身是一个宗教为主的国家,而且从君主制向共和制变化的仅仅是领导人,国内的宗教势力和封建残余势力相当强大,塔拉基的土地改革以及一系列操作不仅损害了阿富汗主要阶层的利益,更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宗教信仰,塔拉基上位没多久,国内反对改革的声音便此起彼伏。在苏联人的指导下,塔拉基面对国内的反抗采取强硬措施,对“反抗派”和“反革命分子”直接监狱枪毙两件套,然后就激起了更大的震荡,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圣战”组织。塔拉基建立阿富汗共产主义政党的塔拉基是在印度做驻外职员时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当时的阿富汗还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塔拉基回国后学起了当年我国的“南陈北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及撰写评论时政的文章,宣传共产主义,他的文章及思想在阿富汗的知识青年中备受欢迎,在阿富汗的社会上逐渐有了名气。与此同时,阿富汗北边的苏联突然发现这传统的君主制国家里突然有一位共产主义新星崛起,而且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文将从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始
在此之前,聊一聊为什么近半个世纪以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都要在阿富汗纠缠不清。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穷,没有石油、没有矿产。绝大部分的国土与伊朗、巴基斯坦以及当年的毛熊接壤。上世纪两极争霸时阿富汗唯一能操作的就是地缘政治,因为离毛熊近,毛熊为了向南拓展必然会拉拢阿富汗,同样也是因为离毛熊近,鹰酱想给毛熊找不自在也会找上阿富汗。
所以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国内的领导人们为了权力,分别引毛熊和鹰酱为助力,在表面和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内部的大乱斗。
建立阿富汗共产主义政党的塔拉基是在印度做驻外职员时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当时的阿富汗还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塔拉基回国后学起了当年我国的“南陈北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及撰写评论时政的文章,宣传共产主义,他的文章及思想在阿富汗的知识青年中备受欢迎,在阿富汗的社会上逐渐有了名气。
与此同时,阿富汗北边的苏联突然发现这传统的君主制国家里突然有一位共产主义新星崛起,而且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地区的几个国家包括阿富汗都是隐性亲德,苏联不希望自己在前线血拼的时候后院失火,所以对于塔拉基,苏联基本上是极尽所能的拉拢,将他的作品翻译成俄文在苏联宣传,让他在莫斯科大学进修,甚至苏共中央国际部长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波诺马廖夫和其他苏共高级干部也纷纷会见塔拉基。
有了苏联的帮助,塔拉基在阿富汗政界几乎是有如神助,1964年,塔拉基建立了阿富汗共产党,随后又协助阿富汗皇族达乌德亲王推翻查希尔国王,建立阿富汗共和国。1978年,塔拉基在苏联的帮助下又推翻了达乌德,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在国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全面倒向苏联,允许苏联在阿富汗驻军,与苏联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塔拉基
但是阿富汗本身是一个宗教为主的国家,而且从君主制向共和制变化的仅仅是领导人,国内的宗教势力和封建残余势力相当强大,塔拉基的土地改革以及一系列操作不仅损害了阿富汗主要阶层的利益,更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宗教信仰,塔拉基上位没多久,国内反对改革的声音便此起彼伏。在苏联人的指导下,塔拉基面对国内的反抗采取强硬措施,对“反抗派”和“反革命分子”直接监狱枪毙两件套,然后就激起了更大的震荡,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圣战”组织。
塔拉基是阿富汗的明灯,这一点毋庸置疑,包括他的种种改革策略,目的也是为了让阿富汗走上世俗国家的发展道路,但是问题在于塔拉基过份依赖苏联人,阿富汗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苏联人参与,其国家政策也是一边倒,全面和苏联合作,合作到几乎卖国的地步,苏联也一度把阿富汗视为苏联潜在的第十六个加盟国。不仅如此,苏联人主导的改革并没有遵照阿富汗的社会实际。改革仅仅一年,塔拉基的副手阿明便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塔拉基,成为阿富汗新的领导人。
苏联入侵阿富汗阿明主政阿富汗后,一开始并没有和苏联决裂,因为阿富汗需要苏联的帮助,但是阿明不希望苏联继续控制阿富汗,他希望能与苏联建立平等的关系。
对于苏联来说,如果不能控制阿富汗,苏联在阿富汗将毫无意义。阿富汗本身是个内陆国,没有石油、没有矿产、没有耕地,全国都是大大小小的山丘和戈壁,这种地方苏联不论投多少钱进去都是打水漂,唯一能让苏联关注的就是阿富汗的地理位置。
地处中亚的阿富汗是苏联插手中东和南亚的跳板,同时因为当时中苏关系交恶,控制阿富汗同样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困扰。
而新上台的阿明对苏联是处处提防,这就让苏联很是光火,但是一开始苏联并没有直接派兵,仅仅是出动了克格勃准备刺杀阿明。
但是出乎苏联预料的是阿富汗的情况迅速恶化,克格勃刺杀不成,知道惹恼了北方巨熊的阿明开始四处求援,同周边的巴基斯坦、伊朗等国频繁接触,又向中国、美国抛出了橄榄枝。
苏联急了,再这么下去阿富汗不仅成不了苏联的跳板,甚至会成为插在苏联南部的一根钉子。
于是乎苏维埃巨熊亲自上阵,调集了最精锐的军队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兵分两路入侵阿富汗。
多年动乱且贫穷的阿富汗根本无法抵抗苏联的进攻,很快苏联两路大军会师坎大哈,阿明被枪杀,傀儡卡尔迈勒上台。
苏联入场
美国几乎都没反应过来这一切就结束了。
但是控制了阿富汗的政府并不能代表控制了整个阿富汗。阿富汗多山,地形分割严重,交通非常不便,即便是二十年后美国在阿富汗打仗时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是小毛驴。阿富汗政府虽然被控制了,但是整个国家上百支大大小小的游击队开始迅速发展,对苏联的敌视以及宗教的力量使这些游击队积极投入反苏斗争中,苏联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鹰酱进场面对阿富汗乱局,无论是挨着的还是不挨着的国家都想进去分一杯羹。对美国来说,只要能坑苏联,那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干,而巴基斯坦首先他亲美,其次他希望阿富汗能建立一个稳定且亲巴的政权,一来可以给自己找个盟友,二来也方便进行巴基斯坦修建从里海至巴基斯坦出海口的石油管道的计划。而刚刚完成伊斯兰革命的伊朗同样希望阿富汗能建立一个亲伊的伊斯兰教国家,且伊朗和苏联也不对付,能把苏联陷在阿富汗,就能避免苏联兵临城下的可能。
于是由美国人出钱,伊朗和巴基斯坦出枪,阿富汗军阀出人的坑毛熊产业链就此形成。
在挑选代言人的过程中,巴基斯坦和美国看上了实力强大且有逃亡巴基斯坦经历的希克马蒂亚尔和他领导的伊斯兰党,伊朗则选择支持另一支声望和实力都比较出众的马苏德。
马苏德和希克马蒂亚尔马苏德,在历史中被评价为20世纪后期伟大的游击战士、阿富汗的英雄、潘杰希尔的雄狮,在笔者看来,这些称号都是实至名归的,马苏德也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位阿富汗革命家。
在读书的马苏德
在20世纪末期塔利班横行的那段岁月,经常会有破旧的大卡车拉着阿富汗各族群的人前望国家北部的一片山地,那里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潘杰希尔,那里有马苏德在守护,被称为:阿富汗最后一个宽容的地方。
马苏德是塔吉克人,他父亲曾是阿富汗查希尔国王时代的一名准将,优渥的家庭条件让马苏德从小就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思想,掌握了五种语言,阅读了上千本书籍,马苏德还钻研过毛泽东的著作并深受启发。
高中毕业后,马苏德考入喀布尔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并加入布尔汉努丁•拉巴尼教授组织的伊斯兰促进会。在这里,他遇到了今后的一生之敌希克马蒂亚尔。
希克马蒂亚尔被称为“拉登第二”,之所以这么称呼他,完全是因为他不像拉登一样有个有钱的爹,但是他干的破事一点也不比拉登少。
希克马蒂亚尔是普什图族人,是一个极端的原教旨主义,虽然和马苏德同在拉巴尼麾下,但是二人的政见以及风格完全不同。1975年,为了反对达乌德亲王的世俗化改革,希克马蒂亚尔在没有得到伊斯兰促进会的允许下私自带着一群“愤青”跑到阿富汗北部搞暴动,结果惹得政府对伊斯兰主义者展开全面打击,马苏德、包括他们的导师拉巴尼以及国内一伊斯兰教团体,不论你是激进的还是温和派,全部受到连带。马苏德不得不跑到巴基斯坦暂避风头。
1979年,拉塔基政府在苏联的指导下在阿富汗进行了盲目、激进、不切实际的改革,激起了国内大范围的暴动,马苏德趁机潜回他的老家潘杰希尔谷地, 他组织了三十个小伙,十七条枪,发动起义,因为他老家的落后以及交通的极端不便,政府军鞭长莫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马苏德就控制了整个潘杰希尔,拥有了上千人的武装。这个时候,苏联都还没打进来。
布置战场的马苏德
而希克马蒂亚尔因为那场暴动扬名,在逃亡巴基斯坦后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支持,在阿巴边境的难民营中管理着所有事物,并成立了巴基斯坦兄弟会。并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投入对苏联以及傀儡政府的战争。
有意思的是,因为希克马蒂亚尔在阿富汗境内没有基地,一切只能依靠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反而认为这支力量是最可靠的力量,因此从1984年开始,希克马蒂亚尔接受了沙特、巴基斯坦、美国对阿富汗境内的圣战组织援助中比例最高的援助,希克马蒂亚尔也因此兵强马壮,很快就在诸多反抗组织中迅速壮大。
说回马苏德,马苏德在潘杰希尔经营数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马苏德积极联络各支反抗势力,联合对抗苏联,1980年,马苏德武装对首都与北部地区连接的萨朗山口进行频繁的伏击,对苏联军队以及阿富汗卡尔迈勒政府的补给产生了不小的威胁,苏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曾对潘杰希尔进行了四次小规模的围剿,但是都没什么效果,盛怒下的苏联集结了12000名士兵,大量的火炮与飞机对潘杰希尔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首先是火炮以及空中力量对潘杰希尔谷地进行犁地式轰炸,随后4200名苏联士兵乘坐直升机机降到谷地的各处制高点,配合苏联地面部队开进潘杰希尔谷地。
面对苏联的进攻,马苏德充分的发挥了谷地的地形优势以及在书本上学到的游击战理念,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在山谷里和苏联人捉迷藏,找到机会就给苏联人来个背刺。因为苏军人数有限,在占领一处后只能让阿富汗政府军的人驻防,马苏德就等着苏联撤退,政府军接管后专门收拾政府军,几个月下来,苏联人伤亡3000余人,阿富汗政府军甚至有一千人倒戈,苏联无奈之下只能与马苏德暂时签订停战协议。马苏德也通过这一系列的战斗获得了“潘杰希尔雄狮”的称号。
在休战期间,马苏德利用自己的声望联系到了北方12个省的反抗组织,统一指挥其作战,同时在潘杰希尔进行改革,废除童婚、提高女性权利、并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尽力给潘杰希尔谷地的人民提供医疗和教育资源,在马苏德的经营下,潘杰希尔谷地如铁桶一般,在停战期结束后,苏联集结了14000人的苏军以及阿富汗政府军,对潘杰希尔谷地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但是因为马苏德做足了准备,苏联人再次败退。
与此同时,希克马蒂亚尔则在巴基斯坦以及美国人面前大肆宣传自己,说自己是抵抗苏联入侵最有效的力量,多次和苏联人爆发大规模战斗,关键是巴基斯坦和美国人还真信了,他们给了希克马蒂亚尔最多的支援,与实际上这哥们除了在山沟里闲逛,最喜欢干的就是收拾自己人,与此同时,马苏德却穷的只能靠倒卖祖母绿宝石来维持生计。
一次他约马苏德合兵和苏联人干一仗,结果约定时间到了希克马蒂亚尔连根毛都没看见,马苏德只能独自面对苏军,要不是溜的快,差点全军覆没。还有一回他的手下发现一个英国记者手里有许多马苏德和苏联人作战的资料,为了不让这些资料曝光,二话不说干掉了这个英国记者,事后,希克马蒂亚尔虽然在公开场合连连道歉,但是反手就给了他这名手下奖励。总之这哥们就活了一张嘴,拿钱不干事,他的种种行为也为日后塔利班的崛起埋下伏笔。
潮水退去,才能看见是谁在裸泳1986年,老大哥扛不住了,当年美国人在越南踩的雷苏联似乎一颗也没落下,面对国内外日益紧迫的情况,只能选择撤退。
但是苏联并不愿意这么多年在阿富汗花的钱真打水漂,于是先撤下了无能的卡尔迈勒,扶持了靠屠杀起家的纳吉布拉政府,并给阿富汗政府军做培训,给他们装备米格-27等先进装备,希望依靠纳吉布拉的残忍能彻底肃清阿富汗的游击队。
1989年2月,苏军彻底撤出阿富汗,对于苏联来说,这场战争已然结束,但是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真正的混乱才刚刚开始。
纳吉布拉政权虽然控制着国内主要城市,但是农村却成了游击队的地盘,尤其是马苏德,在苏联撤退前夕,马苏德已经拥兵一万三千人,成了阿富汗北部山区最强大的力量。
1991年,苏联没了,阿富汗傀儡政府也应声倒地,阿富汗人民期盼已久的和平似乎就要到来,孰不知,这仅仅是无尽杀戮的前奏,同时有一股新生的力量也在默默生长,等待潘多拉魔盒打开的那一刻。
经历了十年的鏖战,阿富汗境内主要有五大势力:
1、伊斯兰促进会,领导人有马苏德以及他的导师拉巴尼
2、阿富汗伊斯兰党,领导人为希克马蒂亚尔
3、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领导人为马扎里
4、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党,领导人为杜斯塔姆
5、阿富汗伊斯兰达瓦组织,领导人为萨耶夫
这五大势力在傀儡政府倒台后火速在喀布尔周边集结,其中马苏德希望各派坐下来好好谈,成立一个广泛的民主联合政府,他认为既然大家在抵抗侵略中都出了力,那么就都有权分享国家权力。而且为了预防混乱,他还提议在没谈出个所以然来之前谁都不允许进入首都喀布尔。
而希克马蒂亚尔则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样子,小马小萨小杜啥的都是冢中枯骨,待宰的羔羊,老子有世界老大罩着,谁不服我办谁,谁敢拦我进首都我铲谁。
除了希克马蒂亚尔,其他派别都响应马苏德的号召,坐下来开了几个月的会,建立了临时政府,推选普什图族的温和派政治人物穆贾迪迪做了总统,马苏德做了国防部长,并把国家总理的位置留给了希克马蒂亚尔,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已经是给希克马蒂亚尔台阶了,要知道最开始阿富汗前防长可是直接想让马苏德当国家元首的。现在最强大的马苏德和希克马蒂亚尔一个管军,一个管民,互相制衡。但是希克马蒂亚尔根本不搭理他们这一套,直接把军队开进了喀布尔。
好不容易签署的和平协议被希克马蒂亚尔这哥们搅屎棍给毁干净了,马苏德与杜斯塔姆联合进京,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把希克马蒂亚尔赶出了首都,但是局势已经控制不住了,各方大大小小的势力趁乱纷纷涌入喀布尔,在首都进行了无尽的烧杀抢掠,不甘心的希克马蒂亚尔把火箭炮架在了喀布尔附近的高地,开始对城里无差别的攻击。
与此同时,五大势力中的另外两股也开始了乱战,他们不仅相互攻击,对彼此的教民也不放过,整个喀布尔都笼罩在了一片血雨腥风。穆贾迪迪这位温和派被吓的赶紧辞了总统的位置,由伊斯兰促进会的拉巴尼继任。
与各方进行和平会谈的马苏德
阿富汗再次陷入动乱,且在后来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马苏德虽然是国防部长,但是他对当前的局面没有一点办法,每一股在阿富汗的势力,背后都有其他国家支持,阿富汗的和平再次遥遥无期。
直到这时,巴基斯坦才看出这希克马蒂亚尔不对劲,这哥们拿着最多的钱,战斗力却非常一般,尤其是他对喀布尔的无差别攻击杀死了大量平民,希克马蒂亚尔也因此声名狼籍。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不符合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利益,反而有可能把巴基斯坦自己也拖下水,于是美国和巴基斯坦开始在阿富汗境内寻找下一个能代替希克马蒂亚尔的势力。
塔利班抵抗苏联期间,迈哈迈德手下有一个火箭炮手相当勇猛,击毁了大量苏军坦克,他叫奥马尔,奥马尔有一个战友,他们二人曾多次并肩作战,叫本•拉登。这二位,就是阿富汗接下来的主角。
苏联撤退后,奥马尔离开了军队,回老家当了一个学校的校长,本以为能迎接和平,没想到接踵而来的却是几大军阀的混战。他的家乡坎大哈因为没有势力涉足,几乎成了罪犯劫匪的天堂,三名武装头目自封省长,在坎大哈打的不可开交。使命感爆棚的奥马尔认为不能放任国家如此混乱,他要把阿富汗的人民从战争中解救出来,于是他从坎大哈的伊斯兰学校中召集了800余学生,建立了塔利班,以铲除军阀、重建国家为目标,投入了阿富汗的军阀大乱斗中。
塔利班出道伊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群绿林好汉,到处打抱不平,惩恶扬善。也正因如此,塔利班在那一片混乱中迅速崛起,并有了一群拥泵。也逐渐引起了国外势力的关注。
巴基斯坦,没错,又是巴铁,当年在阿富汗,巴铁可是相当活跃。
一次,巴基斯坦要在阿富汗境内运送一批军火,没想到半道被一群土匪劫了,就在这时,一支两百多人的武装突然冲出来,对那群土匪一阵猛追猛打,成功追回那批军火,并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巴基斯坦。这群人就是塔利班,巴基斯坦见塔利班的表现如此优秀,当即把这批军火全部送给了塔利班,并且正式放弃了希克马蒂亚尔,全力扶持塔利班。巴基斯坦扶持,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扶持。不过谁也没想到,扶持来扶持去,最后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
有了美国的资金,巴基斯坦的军火,塔利班在阿富汗迅速壮大,很快就吸收了南部地区的一众武装,几个月的时间,塔利班武装已经扩大到数万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坎大哈恢复了稳定。
奥马尔的所作所为马苏德是看在眼里的,当即就发出邀请让奥马尔加入联合政府。但是遭到了奥马尔的拒绝。而早已被巴基斯坦抛弃的希克马蒂亚尔直接忽视了这支队伍的存在反而变本加厉的向巴基斯坦要钱要粮。直到奥马尔挥师北上,他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被巴基斯坦和美国给抛弃了。更尴尬的是他夹在了以马苏德为首的联合政府和塔利班中间,而这两位,一位是被他惹恼了的敌人,一位是把他取而代之的后起之秀,谁都不想让他好过,起码希克马蒂亚尔是这么想的。
塔利班挥师北上,势如破竹般摧毁了希克马蒂亚尔的军队,希克马蒂亚尔只能向马苏德求救,马苏德不计前嫌,收留了希克马蒂亚尔。伊斯兰统一党领导人马扎里决定和塔利班联手,放塔利班进城,联合攻击马苏德,没想到塔利班一进城就缴了伊斯兰统一党武装的武器,随后向马苏德发动进攻。
到底是潘杰希尔的雄狮,面对势如破竹的塔利班,马苏德连战连捷,直接把塔利班打崩了。
原先齐聚喀布尔的五大势力现在只有马苏德一支能打的,其他的都被塔利班给收拾了,这些领导人见状纷纷一改之前的态度,同意马苏德建立联合政府的请求。但是奥马尔不这么想,他的目的就是消灭所有军阀,一个不剩。
被马苏德击败后,塔利班又在难民营招募了数万兵力,并且还得到了巴基斯坦以及沙特的大量援助。
1996年,塔利班武装集结数万重兵北伐,马苏德部署了三条防线,成功阻滞了塔利班的进攻,但是在巴基斯坦的默许下,塔利班穿过巴基斯坦国土,从马苏德背后攻了过来,前后夹击下马苏德大败,只能退回北方,希克马蒂亚尔直接成了光杆司令,跑到伊朗躲了起来。
塔利班成功攻陷喀布尔,并宣布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诞生。巴基斯坦的陆军参谋总长穆沙拉夫骄傲的宣布:是我们创造了塔利班。也不知道这哥们十年后再看自己说过的话会不会抽自己大嘴巴子,话说巴铁看人的眼光也是真的差,先后扶持了两个人,结果着俩人不是骗子就是疯子,没一个正常的。
在聊拉登之前,先把马苏德给说完,马苏德,是阿富汗当之无愧的英雄。
撤回北方的马苏德并没有灰心,1996年11月,他联合杜斯塔姆向塔利班发动进攻,不过以失败告终。
随后杜斯塔姆所掌握的地盘发生内乱,北方联盟的重镇马扎里沙里夫被塔利班攻陷,但是正如当年抵抗苏联一般,任由塔利班如何进攻,潘杰希尔谷地始终纹丝不动。
塔利班和美国曾多次劝降马苏德,甚至拿出国家总理的职位来邀请马苏德,但是马苏德抵死不从,他说:“这不是给予我什么职位的问题,我们的分歧是,对社会和国家原则在思维层次上有本质区别,我从根本反对这个被称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所有制度。
在塔利班的统治下,所有非普什图族的民族都遭到了大规模的屠杀,塔利班不允许有娱乐活动,电视、电影、音乐全部被禁止,甚至连放风筝都不允许。塔利班还规定女性在八岁后不得接受教育,出门必须有成年男性陪同,且必须穿戴覆盖整个身体的罩袍。
而在马苏德管理的潘杰希尔,女性和其他世俗国家没有区别,可以接受教育,可以参加工作,潘杰希尔的这片土地上虽然贫穷,但是没有压迫、没有屠杀、没有歧视,在马苏德活着的那几年,数十万的阿富汗各族人民涌向潘杰希尔,在他们看来,那块土地就是阿富汗最后的桃源。
2001年9月9日,两名冒充比利时记者的突尼斯人来到了潘杰希尔,希望能见到马苏德。
在随后的采访中,两名记者突然引爆了藏在相机中的炸弹,潘杰希尔的雄狮就此陨落。
在马苏德二十多年的反抗生涯中,无论是塔拉基政府、还是苏联、还是塔利班,他捍卫的其实都是一件事:和平、平等、开放、包容。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如果马苏德能成功管理阿富汗,如果当年建立联合政府的时候希克马蒂亚尔能不当那根搅屎棍,那么阿富汗绝对不是现在这幅样子,或许那里的人民早就迎来了和平。
就在马苏德被刺杀的两天后,911事件发生了。
本•拉登这哥们原本和阿富汗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但是正是因为阿富汗混乱的局面,给基地组织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土壤。
拉登是沙特人,有一个巨有钱的爹,但是他这个爹娶了几十个老婆,有52个子女,拉登排行第17。
这世上,只有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而且还默默无闻不受关注的人才会找各种麻烦。
拉登就是典型的这类人,他物质上从来就没有缺乏过,生意上有他老爹的光环也是风风光光,百无聊赖的拉登翻开了历史书,看到了当年阿拉伯帝国的辉煌,一股“重振阿拉伯世界荣光,我辈义不容辞”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恰逢苏联入侵阿富汗,拉登便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不远千里来到阿富汗,加入了反抗苏联的圣战组织。也就是在阿富汗,拉登结识了后来的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也建立了基地组织的前身“服务营”。
苏联撤退后,拉登认为伊斯兰教的敌人已经消失,于是返回了沙特,直到海湾战争的爆发。
海湾战争是因为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欠了中东国家不少钱,伊拉克不想还钱了,就直接吞并了又有钱又弱的科威特,随后陈兵沙特边境。
沙特和伊拉克对峙期间,拉登找上了沙特政府,说可以用我的基地组织来保护国家,沙特王室问拉登基地组织靠什么和伊拉克对抗,拉登回了一句:靠信仰。
信仰有用的话我还买导弹干什么!
沙特王室一口回绝了拉登的自告奋勇,并邀请美军在沙特驻军。
拉登非常愤怒,指责沙特王室此举是引狼入室,同时他也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怨恨,认为美国成了破坏阿拉伯世界的元凶。拉登反美,也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的。
沙特王室也不满拉登的行为,直接开除了本•拉登的国籍,拉登只能带着和他有相同信仰的兄弟们在北非、也门流亡。
1996年,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的大片国土,拉登突然想起当年和奥马尔在阿富汗一起战斗的日子,于是就带着自己的兄弟们跑到阿富汗投靠了奥马尔。
奥马尔也非常欢迎老战友的到来,他们二人有着相同的信仰,相同的价值观,基地组织也在塔利班的庇护下迅速壮大。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地组织几乎可以与塔利班划等号。
1998年,拉登炸了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随后在互联网上宣布圣战开始。2001年,就在马苏德被刺杀两天后,911事件爆发,随后美国向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宣战,美国人始终没想明白,为什么自己费老鼻子劲扶持起来的势力,最终却向自己下了手。
9月26日,7名cia特工潜入阿富汗与北方联盟取得联系,随后,12名绿色贝雷帽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推翻塔利班的战争,这12个特种兵还被美国拍成了电影,叫《12勇士》,值得一看。
先前被塔利班击败跑到土耳其的杜斯塔姆将军也返回了北方联盟,开始主持反抗塔利班的战争。
但是这一切,似乎又变味了,推翻塔利班是马苏德生前最大的梦想,但是有美国人插手,这件事似乎又成了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翻版,原本代表正义与公理的北方联盟现在成了美国人的傀儡,要是马苏德还健在,最先抵抗的,绝对是美国人的侵略。
马苏德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