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史上最好看的海战(地中海海战三部曲)

史上最好看的海战(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拜占庭帝国经过几百年的缓慢衰落,到了15世纪,领土已被蚕食殆尽,除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周边,只剩下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部分,军事形同于无,经济受制于西欧商业国家。尽管拥有号称地中海世界最牢固的城墙,在土耳其的虎口下仍然坚挺地维持着,但君士坦丁堡这颗已深陷土耳其三面包围的地中海璀璨明珠,被新兴帝国摘取只是时间问题。战争本身固然值得浓墨重彩写上一笔,但战争的胜负,往往在战争之外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就已经决定了,这是战争文学真正的精彩之处。三场战役历时不尽相同,如围攻君士坦丁堡历时50多天,罗得岛攻防战持续了6个月,而勒班陀海战不足5小时就决出了胜负。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战斗的场景,而是对于战斗打响之前各方的战略考量、政治博弈、决策机制、军力对比等,以及战后事态的发展,都下了很大一番功夫进行考察,并以流畅的文笔娓娓道来,尽力为我们呈现战争的全貌。盐野七生所著《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作者盐野七生是长期旅居罗马的日本

2020年7月10日,土耳其宣布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引发美国、俄罗斯、希腊、法国等国的不满,希腊将此举视为“对全球基督徒宗教情感的侮辱”。这一被土耳其宣称为“处置我们自己财产”的行为,为何会引发国际社会的种种压力?这要从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说起。该城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扼守黑海海峡,当亚欧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公元33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由拜占庭更名为“新罗马”,史称君士坦丁堡。始建于公元325年、曾为世界最大基督教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坐落于此。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并定都君士坦丁堡,最终灭亡了延续1000余年的拜占庭帝国,圣索菲亚大教堂也由此进入了伊斯兰世界的疆域至今。

史上最好看的海战(地中海海战三部曲)(1)

圣索菲亚大教堂,图源网络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一书便是以著名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战为起点,生动描述了15、16世纪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势力激烈争霸地中海世界的三场海上大决战,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窥见当今土耳其与环地中海国家之间历史恩怨的绝佳密钥

一、关于作者与内容

进入11世纪以后,曾经雄霸地中海的拜占庭帝国已成昨日黄花,势力范围开始大幅度缩小,东地中海的制海权也是在这个时代从拜占庭人手中转移到了海洋城邦国家热那亚和威尼斯等国的手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斯兰文明的兴起。1299年奥斯曼立国后,凭借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军事革新和铁一般的军纪,逐步向东南欧扩张,在与拜占庭帝国和希腊民族的斗争中日渐兴起,并于16世纪步入帝国极盛时期。《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一书以此为大背景,讲述了基督教国家和奥斯曼土耳其两个异质文明之间以地中海为舞台、百余年间的三场著名海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战、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三场大战过后,欧洲基督教势力日渐衰落,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逐渐掌控地中海世界,在历史舞台上开启了霸主的征程,最终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

史上最好看的海战(地中海海战三部曲)(2)

盐野七生所著《地中海海战三部曲》

作者盐野七生是长期旅居罗马的日本女作家,痴迷于欧洲文明的她,五十年间书写了古希腊至文艺复兴近2000年的欧洲历史。作者16岁便产生写以地中海为舞台的战争的念头,在20多年后正式创作《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之前,她专门研究、整理了威尼斯保存至今的史料。威尼斯共和国不仅直接参与了其中两场海战,还留下了丰富而客观的史料,为三部曲的创作提供了基本框架。在写成威尼斯共和国通史《海都物语》后,作者便立即着手写作三部曲。

盐野七生擅长将学术研究和历史小说结合起来,被誉为日本用非虚构文学笔体书写欧洲史的第一人。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曾这样评论说,“那时日本只有历史研究和历史小说,但盐野七生却走了两者中间的一条路”。作者以历史文学笔法写就的《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有着扎实的军事、外交、地理等史料和实地考证,更不乏细致生动的历史情节构思,令笔者读来爱不释手,有如战争大片般的观感。清晰的故事脉络下,情节安排得张弛有度,人物更是多而不乱,血肉分明

战争本身固然值得浓墨重彩写上一笔,但战争的胜负,往往在战争之外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就已经决定了,这是战争文学真正的精彩之处。三场战役历时不尽相同,如围攻君士坦丁堡历时50多天,罗得岛攻防战持续了6个月,而勒班陀海战不足5小时就决出了胜负。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战斗的场景,而是对于战斗打响之前各方的战略考量、政治博弈、决策机制、军力对比等,以及战后事态的发展,都下了很大一番功夫进行考察并以流畅的文笔娓娓道来,尽力为我们呈现战争的全貌。

二、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东地中海世界首都的易主之战

拜占庭帝国经过几百年的缓慢衰落,到了15世纪,领土已被蚕食殆尽,除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周边,只剩下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部分,军事形同于无,经济受制于西欧商业国家。尽管拥有号称地中海世界最牢固的城墙,在土耳其的虎口下仍然坚挺地维持着,但君士坦丁堡这颗已深陷土耳其三面包围的地中海璀璨明珠,被新兴帝国摘取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摆脱土耳其的威胁,忧心忡忡的拜占庭皇帝祭出希腊正教会和天主教会联合的大旗,寄希望于同为基督教世界的西欧列国诸侯伸出援手,共同抗击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然而,西欧各国正忙于世俗权力的争夺,无暇顾及远在东地中海的拜占庭,也不想因此与土耳其对抗。即使是唯一驰援的威利斯,也只是打着为商船队护航的名义派出两艘加莱舰参战。这是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不幸,也是拜占庭没落帝国的不幸。

更加不幸的是,拜占庭的敌手,1451年刚继位的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有谋略、魄力、才干、年轻,而且一心想着攻下君士坦丁堡的君主。作者对默罕默德的雄才着墨颇多,兹举一例为证。在1453年正式进攻君士坦丁堡之前,穆罕默德一边留下父亲的大臣班底,与拜占庭续签和平条约,一边提前派遣间谍搜集西欧各国的情报,同时大胆采用匈牙利人的新技术方案制造新型大炮,在确认了君士坦丁堡孤立无援之后,做足了万全准备的穆罕默德才表明真实意图,向拜占庭发起进攻总动员,召集十多万士兵围攻君士坦丁堡。在当时的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征召如此数量的士兵。作者评价道,年仅20岁的年轻人在开始伟大事业的时候,并没有犯单靠蛮力发动进攻的愚蠢错误

史上最好看的海战(地中海海战三部曲)(3)

君士坦丁堡之战,图源网络

战役的结果没有悬念,但攻下固若金汤的君士坦丁堡也绝非易事。16万虎狼之师围攻不足8000人的守城部队,还有威力巨大的新型大炮每天轰击城墙,足足用了56天才攻陷孤城,期间还在海战中吃了败仗,可见攻防战的激烈程度。作者足足花费了长达6章的篇幅,描写这场惊心动魄、精彩曲折的攻防战。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拜占庭千年帝国最终在世界上消失了。穆罕默德之所以能够完成先辈没有实现的伟业,作者认为,对大炮的灵活运用、年轻君主的坚定意志、专制体制下的军事动员能力,都是决定性因素

作者认为,穆罕默德二世选择改变对君士坦丁堡的怀柔政策,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土耳其能够在此后16世纪中叶的苏莱曼大帝时代迎来鼎盛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不占领君士坦丁堡便不可能完成这项事业。

三、1522,罗得岛攻防战:行将消亡骑士阶层的最后荣光

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后,土耳其所向披靡,1517年继续征服了叙利亚和埃及,将东地中海完全变为土耳其帝国的内海,并将麦加纳入版图,在精神方面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此时,位于帝国内海中、由被土耳其人视为“基督之蛇”的圣约翰骑士团占据的罗得岛,与威尼斯一同被推到了东地中海对抗土耳其的最前线。对已经感觉到必须与在西面崛起的哈布斯堡王朝相对抗的土耳其苏丹苏莱曼来说,“基督之蛇的巢穴”已是不能再允许其存在的东西。1520年,年轻的苏丹最终下定决心要征服罗得岛。

另一方面,贵族出身的圣约翰骑士团,在战争方面具有极高的自信,加上岛上希腊人原住民娴熟的航海技术和支持,以及针对大炮进行过加固改造的罗德岛要塞,让仅有600人的圣约翰骑士团曾经在1480年抵挡住了土耳其10万大军的进攻。但是,面对通过人海战术和装备大炮而变得十分强大的土耳其军,骑士集团的高层并没有被曾经的胜利冲昏头脑,对于敌我力量对比和局势的发展,他们有着清醒的认知。16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转型期,战争形态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步兵集团的崛起和大炮的出现,让代表封建贵族阶层的骑士的优越地位逐渐丧失。作者一语道破天机,即将消失的阶级总是在与新崛起的阶级进行斗争之后败下阵来的。

1522年发生在罗德岛的这场战役,又是一场军力对比异常悬殊的攻防战。以罗得岛为根据地的圣约翰骑士团,要想凭借以600名骑士为核心的数千名防卫军,迎击动辄集结起十几万大军的土耳其军队,只能依靠城墙。而土耳其这次则由苏丹亲率20多万部队,相当于进攻君士坦丁堡的两倍以上,还有300艘船源源不断运送攻城武器和粮草。进攻不过是弹丸之地的罗得岛,却要动员如此庞大的兵力,可见年仅28岁的苏丹苏莱曼对此次战役志在必得。此外,在开疆拓土过程中,土耳其军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城战法,即先用炮击和地雷,摧毁防守方的守卫,一旦见效就迅速发起投入全军的总攻。

史上最好看的海战(地中海海战三部曲)(4)

图源网络

攻防战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一边是土耳其宫廷倾巢而出大兵压境,一边是孤立无援但骁勇善战的圣约翰骑士团,战役持续了6个月之久。最后,在土耳其付出4万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之后,终于成功瓦解了罗德岛希腊原住民的抵抗意志。失去居民支持的骑士团,被迫在当年冬天开城投降。英勇奋战的骑士团,尽管失去了苦心经营的海上根据地,但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虽败犹荣。

四、1571,勒班陀海战:加莱舰时代的终局对抗

作为以加莱舰为主角的最后一场大海战,勒班陀海战值得大书特书其精彩之处,正如作者所说的勒班陀海战首先是不流血的战争,然后是流血的政治,最后再次以不流血的战争结束。这正是作者善用的战争叙事手法。

正如前文所述,罗德岛问题解决后,威尼斯与土耳其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土耳其宫廷存在战和两派。包括苏丹苏莱曼、宰相索克卢在内的稳健派,秉持现实主义立场,对于以商立国而无领土扩张欲望,且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造船能力的传统海军强国威尼斯,他们希望借力威尼斯的经济实力而无意与之开战。强硬派则是野心家新苏丹塞利姆支持下的少壮派,这是一群宗教理想主义者,主张夺回威尼斯基督教徒手里的塞浦路斯岛和克里特岛。威尼斯国营造船厂一场意外的起火事件,点燃了土耳其强硬派的情绪。在一系列外交努力无效的情况下,威尼斯只能在1570年被迫应战。此时的威尼斯已无法仅凭一国之力对抗强盛的土耳其帝国,于是通过外交手段巧妙游说罗马教皇庇护五世,激起教皇的十字军卫道激情,推动西班牙与威尼斯结成了针对土耳其的战争同盟。

然而,1570年好不容易在教皇主导下组合起来的联合舰队,却因为战略目标不同、各有心思而争执不休,屡次错过战机,一仗没打就在当年解散了,致使威尼斯丢掉了殖民地塞浦路斯。1571年,在教皇主导下,神圣同盟再次集结起200余艘军舰的联合舰队。尽管联合舰队内部仍然多有分歧和摩擦,但土耳其攻陷法马古斯塔后的暴行,让同盟军空前团结,终于在勒班陀海角时,与少壮派将领阿里帕夏指挥的土耳其帝国海军展开了海上大会战。经过一整天的激战,除了海盗乌尔齐·阿里的4艘战舰逃跑外,土耳其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总司令阿里帕夏战死,神圣同盟的联合舰队取得海战的全面胜利

史上最好看的海战(地中海海战三部曲)(5)

勒班陀之战,图源网络

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虽然获胜,但威尼斯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西班牙王室挂帅的联合舰队无意帮助威尼斯乘胜追击,收复失地。战败后的土耳其则利用神圣同盟的分歧,在苏丹的大力支持下,由海盗乌尔齐·阿里用3个月时间重新打造了与此前规模相当的帝国海军。最终,胜利的果实很快就因神圣同盟的惨淡解散而灰飞烟灭。

勒班陀海战是加莱舰间战斗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以十字架为旗帜而进行的最后一次战争。此后,加莱舰逐渐退出海战舞台,大海迎来了帆船对抗的时代。威尼斯和土耳其帝国的国运逐渐走向衰落,地中海世界走下了历史主人公的宝座,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欧。

地中海世界围绕权力的百年博弈,尽管局中人机关算尽,最终还是无法抵挡住历史向前的潮流。就像一个受自然规律控制的摆钟,历史中心舞台的钟摆,不可避免地从中世纪的地中海摆向了近代的大西洋,又从近代的大西洋摆向了现代的太平洋,永续不断。

#头条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