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李文会名登科甲后,初历秘书省校书郎、资政殿学士、左奉议郎、左朝奉郎、左宣教郎等职。” 时中央和地方官员严重短缺,南方进士被大批选入朝官。李文会由户部尚书兼侍读、吴县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左奉议郎。 南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李文会以八行举进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上御集英殿赐诸路类省,试李易等451人及第。当时,朝廷南迁初至扬州,在这451进士中,有四川、陕西、河北、山东等140多人因战乱,不能南来参加廷试,所以都用诏书通知,在家赐予进士及第。

惠籍宰相第一人——李文会(字端友)
  1. 进士及第
  2. 尚书省左朝奉郎
  3. 累殿中侍御史
  4. 侍御史
  5. 御史中丞
  6. 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7. 返乡省亲
  8. 罢相
  9. 遂宁知府
  10. 泸州知府
  11. 复龙图阁学士知潭州
  12. 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复端明殿学士
  13. 诗词
  14. 《金刚经注》
  15. 评价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

李文会(1097— 1158 年),字端友,谥靖节,泉州惠安小岞镇后内村人(古为泉郡惠邑惠安县黄坑铺小岞后里),曾拜副相(左丞相),是惠安历史上唯一的宰相。出生于北宋末,宋哲绍圣四年(1097年)五月初八日,绍兴廿八年(1158)八月初一日,卒于四川成都。

《惠安县志·卓绩》载:“李文会,小岞人,宋高宗·建炎二年进士,拜殿中侍御史,历中丞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

惠安县志(明嘉靖版)

一、进士及第

李文会出身寒门,自幼好学诗赋,初就读于泉州泉山书院,后入府学,师从兴化人(莆田)许搏。青年时克勤修身治学,博览典籍,胸怀大志,“思研经学,多有训解”,励精图奋,怀报国之心。

南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李文会以八行举进士。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3)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上御集英殿赐诸路类省,试李易等451人及第。当时,朝廷南迁初至扬州,在这451进士中,有四川、陕西、河北、山东等140多人因战乱,不能南来参加廷试,所以都用诏书通知,在家赐予进士及第。

时中央和地方官员严重短缺,南方进士被大批选入朝官。李文会由户部尚书兼侍读、吴县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左奉议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李文会名登科甲后,初历秘书省校书郎、资政殿学士、左奉议郎、左朝奉郎、左宣教郎等职。”

二、尚书省左朝奉郎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黄潜善、汪伯彦落职,叶梦得任尚书左丞,李文会调尚书省左朝奉郎。但叶梦得只做了14天丞相,随即被朱胜非弹劾而罢相,出知江西。

不久,金兵破扬州,高宗往杭州,苗傅、刘正彦叛乱,迫高宗禅位于太子尃(只有一岁),朝廷大乱,很多官员都逃避回家。时韩世忠、张浚、刘光世、吕颐浩各路兵马联合平叛,太子尃病死,高宗复位,暂定都临安府(杭州)。金兵进迫又攻陷建康(南京),高宗退守明州(宁波),金兵又追至明州,帝只好弃陆坐船出海,金兵又追袭帝三百里海路才收兵,高宗逃脱至温州。这段时期李文会随尚书省迁移,跟高宗一起逃难。

绍兴五年(1135年),南北战争处于对峙阶段。朝廷进行军事、外交大辩论,主战派与议和派斗争非常激烈。但主战派中的张浚、赵鼎发生严重的内讧。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先是赵鼎被罢而张浚独相,再后是张浚罢而赵鼎独相。”其后,赵鼎被秦桧所出卖,言于帝,以为秦桧可以重任,至此,高宗以秦桧为相,赵鼎被罢相赶出临安。“帝定都于临安,专主和议。”

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万俟卨集团制造了岳飞父子惨案,所有敢于反对秦桧议和的朝中大臣大部分被清除,南宋政权实质落入秦桧集团手中。

由于身历朝廷这些重大事变,使李文会在以后的官场政治斗争中,表现得极为谨慎、低调。

三、累殿中侍御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十二年四月辛已,左宣教郎充删令所勒定官李文会守监察御史。绍兴十三年二月乙丑,监察御史李文会守殿中侍御史。”

绍兴十二年(1142年)四月,李文会由左宣教郎充删令所敕定官,授监察御史。

绍兴十三年(1143年)一月升殿中侍御史,从此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三月,李文会揭发前任福建闽县知县李汝明受赃贪污,揭露张祁治狱不当。五月,揭发右宣教郎、签书江阴判官厅公事蔡楶违法乱纪等。高宗对各大臣说:“县令这层人数最多,怎么能够做到人人都对他们了解呢?如果要等侍御史官员来检举揭发,监司这层机构有何用呢?今后,贪赃违法之人,若被御史台谏所揭露而监司部门没有履行监督职能者,酌情降职,让他们知道,应当受到惩处的职责所在,数年之后,贪官污吏就自然少了。”因此秦桧利益集团的王鈇、张叔献、贺允中都牵连降官,黄积厚、陈桷、余应求等人受到“皆坐贬秩”的惩处。

时高宗之母皇太后从金国归来,战乱停止,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开始复苏,高宗心情很好,谓大臣曰:“今边备事息,当以民事为急,民事当以农为先。”二月初七日诏李文会入对。李文会以外交刚维持和议,不再言兵之事,乃奏仁义之说:“陛下至孝格天,文德来远。慈宁以宁亲,永固以宁神,偃兵息民,天下大安,则其仁固大矣。曩者,金人犯阙,陛下毅然请行,志荐宗社。及登大宝,力图恢复,任贤去邪,断自宸衷,而宗社再安,则其义固大矣。臣以是知陛下,足以大有为,愿慎守此道,而力行之,太平之基,实在于此。”高宗大悦,后五日,帝谓秦桧说:文会力陈仁义,非常完善,朕令抄录一本置之桌上,可以时时观览阅读。

四、侍御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十三年八月丙午,殿中侍御史李文会试侍御史,八月壬子,随高宗视察钱塘江。”

绍兴十三年(1143年)八月,李文会从殿中侍御史升侍御史。

起初,钱塘江有石砌堤以捍水患,久之,堤岸渐毁废,乃就设置护卫钱塘江士兵二千人,令专管采石修堤,与民众方便。其后,青壮年及有关系的人,都被安排从事其他差役,老弱病者又不可用,兵士仅存十分之一。或曰,近年钱塘江潮水从东上涌,而沙石碛被涌浪冲向西,所以西堤不用修理而堤自然坚固。

《要录·卷149》载“侍御史李文会言,水势不常,方潮头东缴,正西岸宜修之,时乞招补捍江兵,仍稍增其数,使专采石修堤,如曩制,则潮不能为患。高宗曰:‘从之。’”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批示:“如果捍江兵士不够,可从邻近的州郡调兵”,命令在中秋前维修完工。此后,钱塘江潮不再为患,民获其利,这是李文会一大功劳。其古迹工程至今犹存。

时南宋与金国和议初定,双方放归被俘人员,当时被扣押的南宋官员大批从金国回归临安。从北方归来的官员与在朝官员因政见不同,发生了极大的矛盾。北方归官以徽猷阁直学士洪皓为代表,结盟南朝要求抗金官员,直接威胁着秦桧集团的利益和居安保守派的政治地位。双方政治立场分明,斗争激烈残酷。李文会此时身为侍御史,不能不表态,赞同和议。故先后弹劾洪皓、魏良臣、王晞亮、何麟、高闶,同时也弹劾了秦桧集团的万俟卨、万俟止、勾龙庭等。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4)

《宋史·列传132·洪皓》载:“侍御史李文会劾皓不省母,出知饶州。”

《宋史·卷441·列传232·奸臣3·秦桧》载:“洪皓(于绍兴十三年)归自金国,名节独著,以致金酋室捻语,直翰苑不一月逐去。室捻者,粘罕之左右也。初,粘罕行军至淮上,棕尝为之草檄,为室捻所见,故因皓归寄声。桧意士大夫莫有知者,闻皓语,深以为憾,遂令李文会论之。”

十一月,侍御史李文会论:“户部员外郎勾龙庭实仕于公朝,而不知尊主之意,望罢黜,以清朝列。”勾龙庭被弹劾调出,知眉州。

五、御史中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十四年春正月癸丑,升侍御史李文会试御史中丞,三月癸酉兼侍读。”

绍兴十四年(1144年)正月,李文会擢御史中丞。

二月,李文会和右谏议大夫詹大方弹劾参与陷害岳飞父子的左通大夫、参知政事万俟卨“黩货营私,窥摇国事”。

《宋史·卷442·列传233·奸臣4·万俟卨》载:

和议成,卨请诏户部会计用兵之时与通和之后所费各几何,若减于前日,乞以羡财别贮御前激赏库,不许他用,蓄积稍实,可备缓急。

梓宫还,以卨为宫按行使,内侍省副都知宋唐卿副之,卨请与唐卿同班上殿事,其无耻如此。

张浚寓宅居长沙,卨妄劝劾浚卜宅跃制,至拟五凤楼,会吴秉信自长沙还朝,奏浚宅不过众人,常产可办,浚乃得免。

除参知政事,充金国报谢使。使还,桧假金人深信誉己数千言,嘱卨以闻,卨难之。他日奏事退,桧坐殿庐中批上旨,辄除所厚者官,吏钤纸尾进,卨曰:‘不闻圣语。’却不视。桧大怒,自是不交一语。

言官李文会、詹大方交章劾卨,卨遂求去。帝命出守,桧愈怒。给事中杨愿封还词头,遂罢去,寻谪居归州。遇赦,量移沅州。”

万俟卨之兄万俟止也被除名,谠送二千里外州编管。

但是,李文会任御史中丞时也秉秦桧意劾张扩和高闶。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5)

《宋史·列传192·儒林3·高闶》载:“闶除礼部侍郎,帝因问闶张九成安否,明日,复以问秦桧,桧疑闶荐,中丞李文会承桧旨劾闶,出知筠州,不赴,卒。”

《宋史·列传139·杨愿》:初,愿与张扩并居西掖,一时书命,藉扩润色。扩咏《二毫笔诗》,愿以为诮己,诉于桧,訹御史李文会劾之。

高闶侍经筵,帝问张九成安否,翌日,又问桧,桧曰:‘九成以唱异惑众,为台臣所论,予郡,乃力乞祠。观其意,终不为陛下用。’帝曰:‘九成清贫,不可无禄。’桧疑闶荐之,以语愿,愿又嗾文会攻闶去。”

三月,李文会兼高宗侍读。

时社会秩序稳定,各地急需有才干的知识分子去州县管理,于是高宗诏见李文会说:“崇尚儒家文化教育,是现在国家最为迫切的大事。”李文会回答说:“如果不是战争还没有结束的原因,此事是可以办到的。”同时积极向高宗推荐陈康伯、叶廷珪等人。

六、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李文会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与秦桧同列朝堂。

《宋史·卷30·本纪30·高宗7》载:“十四年……五月……乙丑,以御史中丞李文会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李文会赞同对金和议,弹劾抗金名将楼炤。

《宋史·列传第139·楼炤》载:“十四年,(楼炤)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入见,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为李文会、詹大方所劾,与祠。”

但是,李文会在参与朝政的近三年时间内,也逐步觉察到秦桧独揽大权,诛锄异己,迫害忠良的罪恶后,开始进行抵制,对时政得失敢于力陈己见,对于遭秦桧迫害的忠良贤士,设法保护,因而惹怒了秦桧。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6)

《林泉野记》载:“李文会当侍御史的时候,一日秘书省正字、莆田人黄公度寄信劝喻他,不要站在秦桧保守派议和的立场,如果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今后恐会被写进野史而受到讥讪。”李文会与黄公度过往甚密,非常赞同黄公度的意见,没有把这封攻击秦桧的信交出来,保护了黄公度。

王文献,晋江人,著有《孝经注》,是李文会好友。因进献《司马法》注疏,攻击秦桧,被捕入狱。李文会通过左朝奉大夫龚宽把王文献救出,“令放编置人王文献自便”。时赵鼎在潮州,王文献放出后特地到潮州去见赵鼎,对当时朝廷时弊进行猛烈的抨击,同时又替赵鼎送信去临安给抗金派重要人物高闶。后来,这两件事被御史汪勃向秦桧揭发,李文会罢相时,黄公度被牵连,罢秘书省正字,调任泉州为签幙。左朝奉大夫龚宽被降官三级,永不得堂除,王文献再次被捕。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李文会虽赞同和议,但并非完全依附秦桧。

七、返乡省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十四年秋八月,以参知政事省亲返乡。”

绍兴十四年(1144年)秋八月,李文会知道,得罪了秦桧,他的参知政事官职很快就会被罢免,于是借机回惠安小岞省亲。高宗赐府第,并亲题“龙图贤相”匾。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7)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8)

宋宰辅编年录

徐自朋《宋宰辅编年录》载:“秦桧为相,宰臣们执政不久,肯定就会被罢免,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那些升任宰臣的人,都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下台,所以包袱早就收拾好了。”这就是李文会当年回乡的心境写照。

《会编》载:“秦桧两居相位十九年,每次推荐宰臣,都不让他们干预政事,仅仅备员而已。百官不敢拜谒他们,州县也不敢把文件送到他们手上,这些宰臣在位都从未超过一年,就被栽赃上罪名罢免。秦桧仍担心他们可能会被重新起用,往往将这些人调发到千里之外的州郡,并时刻派人暗中观察他们的动向。所以,当时出任宰臣的人,都不以为荣。”

时小岞为孤岛,与大陆连续的一段海滩叫七里湖,潮水经常淹没海滩,过往行人靠舟楫渡过。官府为迎接李文会荣归故里,发动百姓挖掘了半个凤山的沙土,填平了七里湖,筑起一条沙堤。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9)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0)

《惠安县志·卓绩》:“有司沿海筑沙堤以迎之。”李氏宗祠亦修建起来,其父因子贵而被赠为光禄大夫员外郎。李文会祭拜祖宗,参观了在建府宅、视察宗祠,赋诗曰:“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二十年前一书生。”他给宗祠亲题对联为:“念先人财辅垂勋光昭世德;愿后嗣诗书齐美披振家声。”并亲题“沙堤”两字。族人以此为荣,遂以“沙堤传芳”作为小岞李氏堂号,世代相袭。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1)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2)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3)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4)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5)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6)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7)

沙堤建成后,小岞至净峰这片海滩地就可通车马了。沧海变成了桑田,荒无人烟的盐碱地变成了集市城区。清·惠安庠生刘文元路过七里湖沙堤,赋诗曰:“曾闻沧海变桑田,七里湖中信有然。自昔秋盈千涧水,从今春到万家烟。东西往来通车马,南北纷纭起市廛。共筑沙堤迎宰相,亦应遗迹记前贤。”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8)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19)

八、罢相

《宋史·卷30·本纪30·高宗7》载:“(十四年)十二月……丁酉,李文会罢,寻责筠州居住。 ”

绍兴十四年(1144年)十二月,李文会回临安不久,御史中丞杨愿窥探到秦桧厌恶李文会,联合秦桧死党、殿中侍御史汪勃与右正言何若等,弹劾文会“憸邪害政,自登言路,每论一人,必遣家仆密送于门外曰:此出上意。及为御史,又与王文献缔交,俾游说于外,私养台吏,伺台中章疏,枭心虺志,无所不为。陛下讲修邻好之时,傥使奸险小人尚在政地,兽穷则搏,必致为国生事,此固有当系于圣虑者。”连续上疏六道,攻击李文会包庇纵容反对派与赵鼎勾结等罪名。

在秦桧的操纵下,诏罢李文会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等职务,依前左朝奉郎“提举江州太平观”。

对于这样的处分,秦桧、杨愿等人还不满意,绍兴十五年(1145年)三月又攻击之,再诏李文会降职为左奉议郎、筠州(今江西宜春)居住。

绍兴二十年(1150年)八月,又被移至江州居住(现九江市)。

李文会在江西宜春和九江,平静生活了10年,潜心研究经学,著有《金刚经注》和《三教通谕》。特别是《金刚经注》在佛学界影响很大,当地高僧居仕都慕名来拜访。据《轶书传记》载:时有一位高僧经常与李文会往来参究经义,有一天访僧临走口占一绝:“数丈招提四面山,羡师终日掩禅关。十年不踏门前路,只遣松风送我还。”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0)

九、遂宁知府

绍兴廿四年(1154年),秦桧病,其子秦熺知枢密院事,其孙秦埙只有十九岁就升任尚书礼部侍郎,于是群臣激愤,纷纷上书揭露秦桧父子的罪恶。高宗帝迫于内外压力,逐步恢复了一部分被秦桧迫害官员的职务。

绍兴廿四年(1154年)秋七月,李文会复职,出为四川遂宁知府。

时四川发水灾,遂宁犹为严重,灾后经济萧条,窜死相继。高宗对府臣说:“四川水灾,官司赈济救灾止及邻近地方,宜令提举官及时赶务州县,常平官员亲往措置事物,使救灾措施及早惠及于民。”李文会没有进京报到,直接赴任组织救灾。

当时遂宁府地处南北战争的前线,由于战乱和灾荒,当地人口流失严重,边防基本没有士兵防守。李文会一方面组织灾后重建,一方面组织招补邻近州郡流民及本籍农家子弟到遂宁补额兵民,巩固边备。上任一年多,户口迅速增加,农业耕作迅速恢复,经济贸易得到发展,社会很快稳定。

十、泸州知府

绍兴廿五年(1155年)九月,李文会调任四川泸州知府。

原来在八月二十七日,王师心调离泸州改知洪州。泸州、夔州地接蛮獠,民族矛盾极为复杂尖锐,当时驻守的军队只有二千九百人,边备兵力严重不足,蛮獠少数民族经常反叛,地方官请求派兵讨伐,朝廷考虑四川兵力不足,因此被取消。于是调李文会接替王师心管治泸州。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1)

《泸州府志》载:“前执政李文会自泸州徒益,府下行县供张加倍。”州、县官员为迎接李文会,极力铺张,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李文会在泸州大刀阔斧,兴利除弊,改革边备,调整防守兵力,并招收当地少数民族民众成立土兵配合正规部队,用少数民族官员管理少数民族的方法,于是化解了民族矛盾,蛮獠的叛乱得到有效控制。

在泸南日,著《中兴十要》呈报朝廷,就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十个方面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提出兴利除弊的措施和思路。高宗阅后非常重视,准备重新起用他。

绍兴廿五年(1155年)十一月二十日秦桧病死,万俟卨起用为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百般阻扰高宗重用李文会

庚辛日,高宗向大臣说:“昨天送来的文书,四方进言献策的很多,朕观览他们的文章,一些措施和建言,极有可取,应该选择那些建议最切实有效的人,根据才干能力予以提拔使用。”

戊申日,呈送被降职的前宰执及侍御史官,重新复职名单15人,李文会被万俟卨扣压下来。当时高宗很生气说:“用人当尽公道,若以私愤喜怒而取人,则真才实能,何由得进耶!”

十一、复龙图阁学士知潭州

时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守将、威武军节度使刘錡升为太尉,王师心向高宗建议:“潭州为上流重地,而兵力寡弱,应派遣御前军二千人防守其地。”高宗不许,于是调左奉议郎知泸州,李文会复龙图阁学士知潭州。

十二、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复端明殿学士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三月,万俟卨死;六月,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肖振卒。七月十一日,高宗又调李文会以龙图阁学士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高宗并给予选人用人及其税赋处理等很大权限。

《宋史·本纪·高宗8》载:“二十七年…秋七月 …乙亥,以龙图阁学士李文会为四川安抚制置使。”

李文会根据四川各州县汇报税赋偏重的情况,向朝廷上书请诏,免除了从绍兴十四年至二十七年的军费及税收上缴国库的欠款。“诏荆南、襄阳、光随州、安丰军,合起内库钱帛,自绍兴十四年至今蠲之。”减轻四川民众沉重的负担。

四川双流知县冯邦光贪渎腐败、民愤极大,安岳县知县张宁贪污上缴国库税款达二十五万七千贯,还有秦熺死党、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王扬英,都被李文会一一治罪法办。

过去,四川各郡守官员,公差私差出门都用车、船作交通工具,政府每年负担每人的经费多者达五、六千缗,少者也有三、四千缗。李文会接任后,上奏朝廷,要求立法取消,如果官员敢违反者,按贪赃论处。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冬,李文会进京述职。高宗对李文会说:“蜀中地远,卿至官有民间疾苦利病,一一奏来。”又对大臣说:“四川善政,前有胡世将、肖振,近荐武帅又皆得人,减重负,蜀人安之,可除直学士。”对李文会治理四川予以充分肯定。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春正月,李文会复端明殿学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五月丙申日,是日嘉陵江涨大水,江水溢入兴州城,栈道被洪水冲毁,利州大安军皆被洪水所淹。李文会亲自筹划指挥,积极组织军民抗洪抢险救灾,同时下拨救灾物资,要求各州县有无灾伤,及时赈济。

李文会在四川新繁县巡视中,发现有座重光寺,专门奉祀太祖,并塑有太祖皇帝神像。原来,宋初太祖平叛四川时,不杀蜀人,四川人感念之,故立庙于终南山。于是组织重修重光寺。

当时,成都府守军有3310人,川东驻军12490人,泸州驻军2889人,大部分军队都被抽调到长江防守,军队缺乏统一的调配和系统指挥,而且军费严重不足,后勤补给多不相互照应。李文会上奏,提出改革措施,恢复原来军队的建制。对于后勤补给建议:“四川钱粮,系科入账,应副瞻军之数,若桩充本钱,虑于大军,岁计有亏。”朝廷批复:“诏仍旧制。”

《宋史·食货志》载:“初,利州旧宣抚司有积缗二百万,守者密献之朝,下制置司取拨。振曰:‘此所以备水旱军旅也,一旦有急,又将取诸民乎?请留其半。’是岁振卒,李文会代之。二十八年文会卒,中书舍人王刚中代之。二十九年,蠲四川折估籴本积欠钱三百四十万缗。”

李文会在四川帅府一年多,由于劳累过度,病。病重期间,李文会还挂念着四川的边备,多次向朝廷上书献言:“成都帅,陛下不可不择,宜求才可以制置四川者二、三人,常置之圣度。”同时推荐了董诫。

《熊克小历》载:“李文会在蜀时,武德郎知石泉军董诫移之复州。先是李文会、王刚中、王之望、王弗、王适皆举董诫可备边帅。皇帝说:五人皆荐,可见公正,乃与边郡,令藉记从备,他时选用。”

十三、卒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初一日,李文会卒于成都任所,谥靖节。墓葬惠安县三十二都二甲虎母山(今东桥镇衍海村岑兜(内墓)),俗称丞相墓,地名叫李墓。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2)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二十七日,端明殿学士李文会遗表报达朝廷。初时命恤典三个人恩泽,各进官一级致仕、赠左中奉大夫;既而,中书舍人洪遵(洪皓之子)攻击李文会:“奴事秦桧,排斥忠良,改秩三年而登政府。及守成都,贪毒弛缪,动为民害,望罢其恤典,以慰蜀人。”于是,朝廷命诏赠官勿行。

后来很多大臣提出李文会在四川有很多政绩。最后皇帝令恤典恩泽二人,进官一级致仕、赠左中奉大夫。故惠安小岞后内小宗祠堂亦称“中奉大夫第”。

李文会生三子:

长子李观民,绍兴十四年(1147年)七月授右奉议郎知濠州,十月升左奉议郎,绍兴十七年(1150年)任满回临安,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出任袁州郡守。居四川成都府。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3)

次子李天民,恩泽赠左中奉大夫致仕。居江南湘州府内真珠巷十二街。明未,其后裔李沾,号毖轩,于崇祯九年(1637年)以进士知惠安县,到小岞寻根祖迹,并立“东里遗风”坊。《惠安县志·卷21》载:“李沾,江南松江进士,明崇祯九年涖惠。”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4)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5)

三子李莘民(李三官),居住小岞后内。绍兴廿六年(1156年)八月知万州县。绍兴廿九年(1159)正月,恩封荫被授赠左中奉大夫。《要录·卷181》“因端明殿学士李文会遗表命进,三官恩泽致仕,赠受左中奉大夫,其致仕恩泽二人。”绍兴卅二年(1162年)授四川黎州知府。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6)

长女嫁福建邵武冯氏为媳。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7)

十四、诗词

李文会留下的诗词不多。

《螺阳文献》收集有《沙堤作》、《草萍驿》、《钱舜举木芙蓉》。

一些诗后被明·万历年间惠安人朱一龙误收入卢琦《圭峰集》中(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卢琦》、《泉南著述·圭峰集》)。如《草萍驿和萨天锡》、《钱舜举木芙蓉》、《美人折花》、《游七岩庵》、《过吴江》、《和林子方湖亭晚酌》、《和林子方玄妙寺值雨》、《望湖亭》等,这些诗都是李文会在江浙紫阳山、吴山、西湖及江西谪居时所作。

《广群芳谱·卷39》载:“《圭峰集》,明·万历惠安人朱一龙、三山(福州)董应举序而刻之。今观其诗,大半见于萨天锡集中,亦间有陈罘仲、同宽甫诸作,兵燹之余,收集采掇,不无传钞之误。天锡宦游闽海,遗稿流传如《中秋环月》一篇,自叙历历可考,而后人漫不检点,使《圭峰》一集,其赝杂陈可叹也。”

可明确李文会所作的诗有:

《沙堤作》:“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二十年前一书生。”此为绍兴十四年(1144年)秋八月李文会回惠安小岞省亲时作。

《草萍驿和萨天锡》(实为《游紫阳山》):“林外轻风帽影斜,客衣尽染紫山霞。等闲检点春多少,墙角蔷薇几树花。”此为绍兴十四年(1144年)李文会陪高宗皇帝游紫阳山时所作。元·至正年间,著名诗人萨天锡到泉州任“闽海福建肃政廉访司知事”,在泉州得到李文会《游紫阳山》诗,于是依韵和《草萍驿和李执事》一首(《萨天锡集》):“芙蓉湾湾绿阳斜,吹笛何人隔彩霞。惊起沙头双翠羽,衔鱼飞上刺桐花。”后人不察,以为《游紫阳山》是唱和诗,遂作《草萍驿和萨天锡》。

《钱舜举木芙蓉》:“红装初映酒杯酣,斜倚西风转不堪。霜后池塘秋欲尽,令人惆怅忆江南。”此为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李文会游杭州吴山时所作。

绍兴廿五年(1155年)九月,李文会调任四川泸州知府。在泸南日,著《中兴十要》,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皇帝召开的全国高层军事会议上,呈送给高宗。当时一起参加会议的有吴磷、刘琦、王师心、肖振等,于是他们一起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重游杭州吴山名胜。

钱舜举(1235—1299年),名选,号玉潭,南宋·浙江吴兴人;景定(1260—1264年)间乡贡进士,博学多艺,精通韵律、工诗、善书画,是“吴兴八骏之一”。入元不仕,喜欢收集南宋名家诗赋,老以卖画为生。

有人认为,钱舜举与李文会的诗应该没有很大关联,钱舜举是李舜举之误。《泉州府志·卷33》:“李舜举,泉州人,李熙绩兄,南宋·嘉定十年(1021年)进士。”李舜举很可能是李文会的后人,亲兄弟三人(李熙绩、李丽)都中进士,收集有李文会部分诗文。

《美人折花》“晓绾香云出户来,凌波微步下瑶阶。潜身折处香凝指,正面看时影在怀。莺蹋露珠玷翠袖,蝶随春色上金钗。石兰干外莓苔滑,归院应须换绣鞋。”

《游七岩庵》:“曲径峰前转,临行见虎踪。孤庵万树合,绝涧一桥通。芳草凝微露,灵湫饮彩红。山僧面壁坐,应悟万缘空。”

《过吴江》:“兴随流水共悠悠,此地芦花正满洲。落日片帆千里暮。西风长笛数声秋。衣冠空带英雄泪,湖湖难消浩荡愁。吟罢欲寻沽酒处,傍人遥指过江楼。”

《和林子方湖亭晚酌》:“登临多野趣,未暇问朝簪。南国秋风起,西湖暮景函。江云连远树,山雨落寒岚。同是他乡客,相携看斗南。”

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1127—1206年)的朋友。杨万里,字廷秀,南宋·江西吉水县人,绍兴年间进士,杰出诗人,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流传甚广。李文会与林子方、杨万里同时期为官,有较密切的来往及诗歌唱和。

《和林子方玄妙寺值雨》:“两袖薰风缓辔游,粤王城下少淹留。客衣半湿松花雨,鹤影先分竹院秋。采药僧归云外路,吟诗人骑树间楼。冯君吸取前溪水,为洗尘中浩荡愁。”

《望湖亭》:“三衢非为懒折腰,枫城联荫桐阴色。黄金孰铸子期形,白玉空教和氏泣。丈夫气概无惮劳,对此江山趣自高。浩歌长啸天地窄,笑杀冯唐叹二毛。”此诗是李文会绍兴二十年(1150年)被移至江州(现九江市)居住后所作。

十五、《金刚经注》

惠崇是北宋名臣(惠籍宰相第一人)(28)

李文会所著《金刚经注》,在世界佛学界中却影响很广。台湾慧律法师主讲《金刚经》,大量引用李文会的注疏。

李文会曰:“菩萨应如是布施者,谓舍除一切烦恼,憎爱之心也,然烦本空,皆是妄见,有何可舍。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是魔是贼。”

曰:“应知一切分别种种,皆名为相,如是之相,皆从因缘起,应知一切分别,皆如梦幻,遇缘即施,缘散即寂。”

曰:“虚而不实,妄则不真,既不真实,相即非相。世间种种善事,不可胜计,大概止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也。”

又曰:“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心既清净,诸法皆空,一切善恶,凡圣等见。无人无法,内明实相,外应虚缘也。”等。

李文会在《金刚经注》中很多经典名句名言,是现代佛学界教材教案必讲的案例。赵戴文评论说:“金刚经五十三家注解,其中禅师如临济黄蘖、若纳(兰),居士如王日休、李文会、张无尽诸作,最为亲切详解。”对李文会佛学的造诣有较高的评价。

十六、评价

李文会生活在南宋主战派与主和派剧烈争斗的夹缝中,虽然他亦主和,但在朝时极为谨慎,人际上极力想表现出中立的姿态,结果双方都将他视为异己。

绍兴十三年(1143年),他在殿中侍御史任上,揭露前任福建闽县知县李汝明受赃贪污、张祁治狱不当、签书江阴判官厅公事蔡楶违法乱纪,牵连到秦桧利益集团的王鈇、张叔献、贺允中、黄积厚、陈桷、余应求等人降官、贬秩。

绍兴十三年(1143年)在侍御史任上,他先后弹劾洪皓、魏良臣、王晞亮、何麟、高闶等抗金官员,同时也弹劾了秦桧集团的万俟卨、万俟止、勾龙庭等。

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御史中丞任上,再次弹劾参与陷害岳飞父子的参知政事万俟卨,直至将万俟卨赶出临安,万俟卨之兄万俟止被除名编管。但是,李文会也秉秦桧意劾张扩和高闶。

绍兴十四年(1144年)任副相时,李文会赞同对金和议,弹劾抗金名将楼炤;但也设法保护遭秦桧迫害的忠良贤士如黄公度、王文献,帮助过反对秦桧最激烈的赵鼎、高闶等。

主和派将李文会视为异己,任副相仅七个月就被秦桧及其死党杨愿、汪勃、何若等联章弹劾,罢相、落职,直至移至筠州、江州居住。

主战派将李文会视作奸臣,在他卒后,洪皓之子洪遵还攻击李文会“奴事秦桧,排斥忠良”

后代史家站在主和派是奸臣、主战派是忠臣的“非正即邪”的历史观上,将李文会列为“柔佞易制者”之列。

《宋史·卷441·列传232·奸臣3·秦桧》载:“桧两据相位,凡十九年……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柔佞易制者,如孙近、韩侂胄、楼炤、王次翁、范同、万俟禼、程克俊、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余尧弼、巫极、章夏、宋朴、史才、魏师逊、施钜、郑仲熊之徙,率拔之冗散,遽跻政地。既共政,则拱默而已。又多自言官听桧弹击,辄以政府报之,由中丞、谏议而陛者凡十有二人,然甫入即出,或一阅月,或半年即罢去。”

直至明代,何乔远对李文会的为人十分贬低,称他“劾时贤以媚秦桧”

实际上,李文会有自己的人格,绝非依附秦桧之辈,对谄媚秦桧是极其反感的。正如他在《金刚经注》所注解的:“无边众生者,谓起无量无数无边烦恼也,得灭度者,既已觉悟,心无取舍,无边烦恼转为妙用,故无众生可灭度也。有我相者倚恃名位、权势、财宝、艺学,攀高接贵,轻慢贫贱愚迷之流……”他的处世形式,造成见解不一,是可以理解的。

综述

李文会是封建社会惠安仕子中唯一的宰相,是泉州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南宋这个特殊朝代,“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因此,李文会有他的历史极限性,我们应该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待历史人物。

惠安县李文会历史文化研究会

小岞李文会大宗祠文化发展促进会

泉州历史网

戊戌年桂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