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导演是翻译,母语是剧本谈到自己近年唯一的电影作品《辛亥革命》,张黎也很遗憾,他认为《辛亥革命》先天注定是一个“非电影”,只是后来在大银幕上放了而已。“当时想写黄兴,想尽量不要拍成主旋律色彩浓厚的戏。但最后也于事无补,只能争一分是一分”。尽管一直在拍电视剧,张黎并没有放弃电影,“我现在手里有大量的电影储备,都不错,都有拍出来的可能,既然不合时宜,那就先存着。搁的时间长吧,会越来越明白,故事也在长和变”。用电影的方式拍电视剧,是观众对张黎作品的一贯印象。在《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剧当中,黑白闪回的意识流镜头,成为张黎作品的一大特色。而在最新的作品《少帅》当中,这种表现形式逐渐淡化。张黎称:这种镜头的使用关键在于,人物和事件有没有产生浪漫的“气口”,《少帅》首先是个线性故事,也不可能在上面做太多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达。这种转变也和美剧的影响有关,“早些年在拍电视剧的时

如果说历史剧可以代表中国电视剧最高水准的话,那么张黎的导演作品可以代表中国历史剧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电视剧一般被视为大众艺术,比起制作更为精细的电影,显得更加“下里巴人”一些。然而,电影摄影出身的张黎的电视剧作品,却形成辨识度极高的“作者风格”。在各式各样的国剧网络排行榜上,“张黎剧”总会出现在前几名中。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1)

迄今为止,张黎拍了多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孔子春秋》、《少帅》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剧和历史人物传记剧,《圣天门口》、《四十九日·祭》、《中国往事》三部年代剧,则是以点带面管窥时代或侧写历史,《锦衣卫》则是带有实验性质的野史叙事。这些电视剧因拍摄手法贴近电影以及对历史的强烈反思色彩吸引了不少男性、高知观众的注意,以至于一些“过去不看电视剧的人开始看电视剧”。

难以割舍的电影感

用电影的方式拍电视剧,是观众对张黎作品的一贯印象。在《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剧当中,黑白闪回的意识流镜头,成为张黎作品的一大特色。而在最新的作品《少帅》当中,这种表现形式逐渐淡化。张黎称:这种镜头的使用关键在于,人物和事件有没有产生浪漫的“气口”,《少帅》首先是个线性故事,也不可能在上面做太多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达。

这种转变也和美剧的影响有关,“早些年在拍电视剧的时候,总有一些难以割舍的电影感。看了很多美剧以后,发现几乎不炫技。后来也在认真地反思,电视观众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不管是电视前还是网上看,相对而言最关心的还是故事”。张黎提到了两部美剧,一部是Netflix的《毒枭》,他认为可以借鉴美剧的结构,“拿《毒枭》来说,它是典型的三角关系,结构非常好,可以称为范本”。另一部是HBO的《约翰·亚当斯》,这是美国版的“建国大业”,是他很欣赏的一部历史剧,张黎补充,“美剧里面纯历史剧很少,英剧里面有一些。他们主要就是拍伊丽莎白时代,美剧里头主要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本就到头了”。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2)

对于当下中国的电影市场,张黎表示开始有回归电影本体的迹象。他提到,不是所有在大银幕上播放的都叫电影,电影还是要看戛纳电影节看重的两大指标:一个是独特性,一个是专业性。他举了个例子,“《煎饼侠》我也看了,你不能不说它是个不错的故事,年轻励志、有喜感,那些桥段一点点铺展,都不错,但是电影化程度太低。也就是说,独特性足够,但是专业性不够。”

谈到自己近年唯一的电影作品《辛亥革命》,张黎也很遗憾,他认为《辛亥革命》先天注定是一个“非电影”,只是后来在大银幕上放了而已。“当时想写黄兴,想尽量不要拍成主旋律色彩浓厚的戏。但最后也于事无补,只能争一分是一分”。尽管一直在拍电视剧,张黎并没有放弃电影,“我现在手里有大量的电影储备,都不错,都有拍出来的可能,既然不合时宜,那就先存着。搁的时间长吧,会越来越明白,故事也在长和变”。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3)

导演是翻译,母语是剧本

对于自己的导演成名作《走向共和》,张黎表示不是很满意,“前一段时间找演员,发现很多人都去世了,心里非常惭愧,我怎么把这个戏拍的这么难看?那个戏之所以到今天还有人看,是因为它的政治表达,它是观点戏”。张黎一直想重拍《走向共和》,一方面是这部剧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过于突兀,另一方面,自己当年在讲故事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

“做摄影师的时候,拍着拍着发现,可以伺候的导演越来越少”。从摄影转做导演,张黎最先参与的是编剧工作。在《走向共和》之前,张黎曾经担任过历史剧《雍正王朝》的艺术指导,在这部剧的创作过程中,他有意跟刘和平学习怎么做剧本。“要想改导演,首先要了解编剧,编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构成故事?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使人物鲜明?什么样的台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明白这个套路之后,才开始尝试导演”。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4)

张黎后来还和刘和平合作了《大明王朝1566》,他认为刘和平是中国历史正剧第一人,最擅长把历史故事戏剧化。“对历史观的梳理、对历史事件和情节的选择和掌控、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还有独特的历史氛围酝酿,没有人超过他”。关于剧本的重要性,张黎生动阐述道:“比方你是学中文的,但是英文又特别好,英译中的时候,决定你翻译质量的不是英文能力,而是你的母语中文的掌握。对于影视来讲,剧本是母语,文学是母语,我母语差,反而镜头语言熟悉一些,我要先补我的母语”。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5)

张黎有两部剧至今没有播放。一部是历史剧《孔子春秋》,这部讲述孔子生平的电视剧在海外播出反响都很好,但是在中国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平台。“讲得悲观就是: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孔子,市场不需要,官方也不需要”。一部是他唯一的都市剧《九年》,张黎称他是有感于年轻人的集体抱怨情绪,才有意识尝试一部现代戏。“这部戏的主旨是:别老去抱怨,一个是不要老说别人,一个是不要老想成为别人,首先成为自己”。目前《九年》已经悄然改名《有你就好》,有望在不久后与观众见面。

玄幻剧的张黎式打开方式

“上午开的是《武动乾坤》的会,下午开的是《江山不悔》的会”。据了解,张黎的两部IP剧,《武动乾坤》已经成型,《江山不悔》还在早期剧本阶段。《武动乾坤》讲述了大炎王朝天都郡炎城青阳镇,一个落魄的林氏子弟林动在山洞间偶然捡到一块神秘的石符而走上的逆袭之路。小说总共18本,张黎称自己在翻看的时候发现,作者想象力很丰富,但是结构勾连不严谨。“我估计孔笙(拍《鬼吹灯》)也在做这些事,老导演做这些事,会让他更加故事化一些,剧感更强一点,同时又不失它原本武侠、玄幻、打怪 的元素。”

三位摄影出身的导演在幻想类电视剧的创作理念方面各具特色。孔笙声称要为《鬼吹灯》注入现实主义基因,“实景拍摄就是要把玄幻探险拍得真实可信,电影拍得很炫,我们剧还是想走现实主义路线”。曹盾的《海上牧云记》则把它世界观的设定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拍摄之前开发了一套核心规则和概念图,把小说中的九州世界,具化为40万字的核心设定和一万张设计图。长期拍摄历史剧的张黎则希望在《武动乾坤》中增强文化和历史况味,把当代年轻人的一些想象,和老祖宗的文化典籍给勾连起来,然后通过一些想象力画面表现出来。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6)

在谈《孔子春秋》的时候,张黎感叹,“墨子多好看,管子多好玩。旧式妓院里都供着管子,做买卖的供着关公。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几百年,囊括了人类所有的知识、理念、礼仪、智慧,今天也不出其左右。它的故事很人文、很亲切。治国、治世、修身、齐家……都是很好的东西,今天都不需要”。在张黎的玄幻剧当中,有望看到这些“无用之用”的吉光片羽。

张黎做剧很注重“天人合一”度,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朝代,越往后走,“人气”越弱,人味越淡,他想把《武动乾坤》的故事放在春秋时期,“越久远的越没有记载,你的想象力越能打开”。张黎对玄幻的理解也比较奇特,“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地球上唯一的一拨人?《易经》是谁发明的?《易》一定是我们前一拨人的数字化管理方式。”

对于全新的尝试,张黎很有热情,“我很想做一个此类剧的标杆,看能不能走得通。未必有理,但是要有据。说得最简单一点,审查上没那么多框框了”。从小说来看,《江山不悔》偏向女性,而《武动乾坤》更多是热血的男性风格。张黎称,“两个形态不一样,反正都会尽量会考虑女性观众。这是硬指标没办法,爷们戏也要让女性观众看上瘾,像什么腐女……”“您了解腐女吗?”——“得学习啊”。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7)

兴致勃勃的张黎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暂时下马了筹备多年、无限向往的曹操传记项目,操持起当下流行的大IP。有理由相信,尽管时代审美风向在变,但张黎做的IP剧不会停留于小情小爱的言情路线或者一爽到底的热血文化,他有更大的企图心,把流行的网络文学和古典文化勾连起来,构筑出一片奇异的天空。

【对话】

独舌:整体来看,历史剧在中国电视剧领域成就最高的一个门类,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张黎:历史剧可以“隔山打牛”,可以绕着走。中国历史悠久,各朝代人文背景不一样,有一个丰富的题材库。历史越久远,创作空间越大。我们拍历史故事有一个原则:不是说此人此朝代做过什么,是他可能做过什么,是他可能怎么做。历史题材来讲,创作氛围宽的多。越往近走,史料越翔实,观众知道的越多。剧不是史,史只是一个包装。

独舌:您一直以来都拍历史剧,为什么会拍都市题材的《九年》?

张黎:当时有个小动念,一个偶然的机会,聊到当今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包括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抱怨,这个趋势越来越严重。当然可以抱怨,抱怨社会不公、待遇不足,每个人都希望少干、多拿……当它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那部戏的主旨是:别老去抱怨,关键在于你自己做了什么,你怎么管理自己。一个是不要老说别人,一个是不要老想成为别人,首先成为自己。关山老师写的这个剧本,非常吻合这个主旨,于是就拍了一部现代戏试试。

独舌:您怎么看网络玄幻小说?

张黎:这种题材,玄幻武侠、过关打怪,有两个母本,一个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一个就是《权力的游戏》。文字母本大部分超不过金庸,它的文字是非常不系统的,因为是网络连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但是它给读者带来了什么呢?嗨!就像每天每周吃一个好东西。我相信这些作者时间长了会把它整理成一个更加符合文学规律的东西。

这种题材为什么符合网剧呢?这跟观看习惯有关系,它会非常爽,因为游戏感强。相对而言,它的戏剧结构、人物性格、事件勾连,不那么严格。我估计孔笙也在做这些事,老导演做这些事,会让他更加故事化一些,剧感更强一点,同时又不失它原本武侠、玄幻、打怪的元素。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8)

独舌:您看网络小说的时候,能感受到年轻人的兴奋点吗?

张黎:听年轻人聊得多,这个腐女怎么看,宅男怎么看……最终你会把它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故事。就我们今天值得参照的母本《权力的游戏》,它的故事也是脱节的,由于你是间歇观看,导致你上一集看什么不重要,它主要吸引你的是奇特。传统的电视剧,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勾连非常严谨。但是网剧相对来说宽泛得多,给你打开想象力的空间大得多,所以你的影像完成度会很高,加上现在大量的CG技术,会很好玩。

独舌:您是怎么接触到《武动乾坤》这部小说?

张黎:都是别人给我推荐,拿来一翻,一看就有18本,一下子看完是不可能的。在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文字描述比较有趣,它的影像化程度很高,同时职业本能又觉得故事性,包括人物性格形成、逆转又不太清晰。要把它变成剧,就需要重新做结构。它里面的门派纷杂,我相信除非是超级粉丝,否则搞不清楚它里面的一派又一派,这个需要梳理、简化,把它变成人物关系。

独舌:相比于你其他的历史剧,《武动乾坤》是架空,你在改编的时候会不会参照具体朝代?

张黎:只能按段落分了,考虑到造型,明清肯定是不行的。其实重要的不是朝代的服饰和建筑格局,而是它的“人气”(人的气息)。中国的历史朝代,越往后走,“人气”越弱,人味越淡。人的张扬、狂放,唐是鼎盛,再往前走,先秦时期,人的生命力勃发劲儿,非常充分。加上不可考,想象的空间也越大。另外,关于人兽问题,《山海经》里的描述也都是上古时代。

但是它带来另外一个困难,就是服装和景,大到街市、城、内景什么样,不知道,穿什么衣服,不知道。对于制度和典籍倒是能够查出一二,到了秦以后就规矩了。所以还是放在春秋吧,当时有过一万多个“国”,很多就是一个村镇都算一国,会很好玩。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9)

独舌:您怎理解“玄幻”?

张黎:你说“女娲补天”是不是玄幻?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地球上唯一的一拨人?《易经》是谁发明的?现在都说是周文王。六十四卦包罗万象,怎么可能呢?周文王被拘以后把它推演出来而已,孔子也注释《易》,老子也注《易》,很多大学问家像王安石、苏东坡都懂《易》,那这东西哪来的?《易》一定是我们前一波人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包括一些灵异事件,包括南极下面是不是有比我更高级的生物,海底是不是也有……这都能称之为“玄幻”,还有那种多维空间都很好玩,玄幻剧、IP剧真正表达出来肯定很有意思。

独舌:您怎么看IP剧?网剧的将来会是怎样一种形态?

张黎:大IP的风行也就两三年的时间,翻不出花来。它的根太浅,根浅就长不大,同质化程度太高,受众会很快疲劳。拼脸的话,每年出几个小鲜肉,有粉丝有市场,但不可能撑住太大的规模。当网站一旦形成收费的定势以后,它就不需要这么多IP剧了,现在还是用这个跑马圈地。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好的美剧那种模式,会更像剧。

【文/杨文山】

导演张黎现状如何(大咖访谈录历史控)(10)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