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皇后可以直呼皇帝名讳吗(扑面而来的历史冷知识)

古代皇后可以直呼皇帝名讳吗(扑面而来的历史冷知识)在上古,“后”是一个很高的职务,表示的是首领。在远古的时候,“后”不是女酋长的独称。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共同始祖,他(她)都被称作:后。“后”是氏族天然首领的名称。古籍之中,常常看见这样的称谓:后稷,后羿,后夔;最早的能够知道名字的氏族部落,如商族、周族、楚族,他们称男祖先、女祖先,也都称“后~”。《诗经》和《尚书》中有不少例句。这让后人误以为“皇后”就是皇帝“身后”的那个女人——望文生义了!其实不是!汉字没简化之前,有两个:一个是“後”(后面),一个是“后”(皇后)。汉字被简化,“后”与“後”合并“后”,专用于皇帝正妻的“后”被加入“後”意。

成功男人身后有一个很对的女人。

引申出:皇帝后面(背后)的女人,她的称谓就该叫做“皇后”。

古代皇后可以直呼皇帝名讳吗(扑面而来的历史冷知识)(1)

【皇后】

“后”,就是“后面”、“后宫”的意思吗?

其实不是!

汉字没简化之前,有两个:一个是“後”(后面),一个是“后”(皇后)。

汉字被简化,“后”与“後”合并“后”,专用于皇帝正妻的“后”被加入“後”意。

这让后人误以为“皇后”就是皇帝“身后”的那个女人——望文生义了!

在上古,“后”是一个很高的职务,表示的是首领。在远古的时候,“后”不是女酋长的独称。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共同始祖,他(她)都被称作:后。“后”是氏族天然首领的名称。古籍之中,常常看见这样的称谓:后稷,后羿,后夔;最早的能够知道名字的氏族部落,如商族、周族、楚族,他们称男祖先、女祖先,也都称“后~”。《诗经》和《尚书》中有不少例句。

那个时候,职务有“后”的称谓;同时,还有“大人”的称谓。这在《周易》中出现过多次。比如: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又比如: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大人与后的意思区别在于——“后”并不是专指女人的首领,男人也可以担任后的高职;而“大人”的称谓,在远古的职务中,则是专指“女酋长”的。这个跟后来的意思完全相反了,后世的“大人”专指“男性”,“后”则专指女性了。

古代皇后可以直呼皇帝名讳吗(扑面而来的历史冷知识)(2)

【女酋长】

西周之后有变化,将王、皇帝的正妻称作“后”,属于“后”的原始意思的发展。

从这个时候开始,“后”才专门作为实指皇帝“正妻”的意思。

如果要说“后面”,用繁体字来表达,则应该写成“後”。所以,“后”绝不是“後”。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叫“后”,单独的一个字来表达,没有“后面”、“前后”的“後”的意思。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古代时中国的皇后被嫔妃、侍女等称为娘娘(殿下)。而在西方则称呼为陛下。

另外,皇后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就像“妈妈”有别的称谓“娘”、“母亲”是一样的模式。

这些别称是:

1、椒房

据说,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比如,汉哀帝宠爱美男子董贤,将董贤之妹册封为董昭仪,并将她称之为“次皇后”,又在宫中赐董昭仪宫室名为“椒风舍”,和皇后所居之椒房相似。

于是,有人用“椒房”暗指“皇后”,成为一个代称。

2、中宫

3、正宫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古代皇后可以直呼皇帝名讳吗(扑面而来的历史冷知识)(3)

【鸟瞰皇宫】

久而久之,这成为了皇后的别称。

4、元后

5、元嫡

对于皇后,一种是皇帝的元配皇后,即结发夫妻,可称元后、元嫡,可与后续的区别。

“元”,有“正”、“首”之意,也有“原配”的含义。

6、继后

皇帝的第二个皇后(或者第三等),旁边人说起的时候,可用此词,以区别元后。

这当然也不是面对面的称谓,而是第三者在叙述中的书面词句。

7、梓童

皇帝在喊皇后的时候,不会像民间这样喊“老婆”、“妻”、“娘子”,也不会如同电视剧中喊“娘娘”。皇后在皇帝跟前,也绝不敢自称“我”、“奴家”、“贱婢”、“小女子”之类。这些全是戏说。

那么,皇帝两口子,面对面时,相互间怎么称呼呢?

简单的说,就两个字:“梓童”。

这是皇帝对皇后的单独称呼,等同于现代语中民间所说的“老婆”。

“老婆,老公我要上朝了!”

皇帝绝不会这么对皇后说话。

他会说:

“梓童,朕上朝去也!”

古代皇后可以直呼皇帝名讳吗(扑面而来的历史冷知识)(4)

【皇帝喊皇后的昵称:梓童】

当然,这个词也可以作为皇后的自称。这在书面语言中是有记载的。

不过,更早的时候,不叫“梓童”,而叫“子童”。

所记载处:1、《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2、《前汉书平话》:“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三国志平话》:“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中,害其性命’。”后来,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遂被“梓童”所替,用于皇帝或国王对皇后的称呼。如《西游记》:“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

举例的都是“平话”中的应用。平话是一种非官方的地方语言,也是民间语言形式。

那么说来,难道只是一种民间猜测皇宫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与实际的称谓有没有差异呢?

考察一下来源便可知道。原来,梓童源于“子童”;而子童的根源是“小童”衍化而来。“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记载:“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在这儿“君夫人”是诸侯的正配夫人,比如秦国、齐国等大国国君的夫人,他们在国君跟前都是自谦地自称“小童”,级别低点的诸侯国的夫人称“君夫人”,更低的自谦称“寡小君”。比如,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对外自称“寡小君”,在她与国君的对话中,则可以自称“寡小君”或者“小童”。

秦始皇灭六国后,不愿称“王”,而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帝的正配夫人,也不能再沿称过去“君夫人”(寡小君、小童)的各种称谓,虽然在名号(对外)上与皇帝相适应,庄严的外称“皇后”,但在皇帝两口子说话的时候,不会很正式说“皇后怎么怎么的”,皇后对皇帝说话,说到“我”的时候,也不会自称“皇后”,这样的自称有悖于礼仪;于是,流传下来的带有亲昵性的称谓,在内宫之中保存了下来,皇后在皇帝跟前,仍然沿袭旧称。如《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邓皇后》记载,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这里的“小君”显然是皇后在皇帝跟前对自己的谦称,其称谓与春秋战国的传统称谓“寡小君”相一致。除此外,有“小童”等称谓沿用。

所以,皇后在私下自称“小童”等,成为皇后与皇帝在现实之中实用的称谓。

古代皇后可以直呼皇帝名讳吗(扑面而来的历史冷知识)(5)

【皇帝与皇后】

那么,“小童”何以在宋元时期会变成“子童”的呢?有人考证,其中原因应与当时的文化心理有关,南宋至元,程朱理学大盛,封建伦理纲常被奉为永恒不变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气压,必然使话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谨慎,“小童”虽然有据,但似乎用“小”来描绘皇后的自谦,担心会含有不敬之嫌,于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也有“小”义,“小童”便衍化为“子童”。至于皇帝两口子在深宫之中的相互称谓,反倒成为隐私不被外人所知道了。

而“梓童”的称呼又是从“小童”衍化而来,“子”与“梓”中古声韵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条件,且“梓”有以下诸训:《尚书大传》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诗·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疏〕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正字通》: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罗愿曰:室屋间有此木,余材不复震。”

为什么是“梓童”,而不是“紫童”“姿童”“籽童”“菑童”呢?

原来,“梓”为木中之贵者,而且,有一种怀念的美好意思,如《诗·小雅·小牟》:“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闻黄骊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 今我生心忆桑梓”的感伤之句。《诗经·定之方中》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的美好诗句。

另外,古人以“梓”与同音的“子”为有子(后代)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

8、天下母

9、天地母

这两个称谓,应该是臣民们对皇后的敬称,亦成为皇后别称。

【端庄的皇后】

10、坤极

这也是对皇后敬称的别称。

11、慈壶

12、慈闱

这是对皇后或皇帝生母(多为皇太后)的尊称,或是用以代称这两者的寝宫。

〖本文由“夜狼文史工作室”发布“今日头条”。谢绝转载〗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文(原创)

更多精彩历史内容尽在夜狼文史工作室最新历史专栏《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