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第三集语音(3.品三国之董卓霸京师)
品三国第三集语音(3.品三国之董卓霸京师)这些话说得董卓心花都开了,但李儒转头又说还有一害。“公救驾有功,威压群臣,若立新君,便可挟天子以令群臣,进而谋天下,此二利也”。董卓在城外遇见皇帝,立即率兵下跪行礼,诚惶诚恐。这是说明董卓知礼守规矩吗?不是的,这只是他的一重伪装,做足表面功夫,因为他知道刚从西凉过来,人生地不熟不敢造次罢了。所以他就起了废旧立新的念头,能快速树立权威,不过他心里这么想,也想这么干,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他便去问了首席智囊李儒,这时候一般人要是李儒该怎么做,你说支持新帝,以后董卓就会把责任推给你,说是李儒出的馊主意;李儒若是不支持董卓立新帝,他就会失去董卓信任,权势皆没。这时候看看聪明人李儒怎么做的,他支持也不反对,他只是给董卓分析利弊。李儒说:“主公此举,有二利而一害也”“昔日伊尹,霍光行废立一事,皆成千古名相,一代人杰,公若效之,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
增广贤文有录:
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背景:董卓久居西凉,被何进招来京城除十常侍,不料先死。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在城外遇见董卓,命其护卫回京。而董卓想快速在朝廷树立威信,称霸京师,便欲废旧立新,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威赫当时。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史,是谓道记。在下愚钝,侃三国,品智慧。
董卓在城外遇见皇帝,立即率兵下跪行礼,诚惶诚恐。这是说明董卓知礼守规矩吗?不是的,这只是他的一重伪装,做足表面功夫,因为他知道刚从西凉过来,人生地不熟不敢造次罢了。所以他就起了废旧立新的念头,能快速树立权威,不过他心里这么想,也想这么干,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他便去问了首席智囊李儒,这时候一般人要是李儒该怎么做,你说支持新帝,以后董卓就会把责任推给你,说是李儒出的馊主意;李儒若是不支持董卓立新帝,他就会失去董卓信任,权势皆没。这时候看看聪明人李儒怎么做的,他支持也不反对,他只是给董卓分析利弊。
李儒说:“主公此举,有二利而一害也”
“昔日伊尹,霍光行废立一事,皆成千古名相,一代人杰,公若效之,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
“公救驾有功,威压群臣,若立新君,便可挟天子以令群臣,进而谋天下,此二利也”。
这些话说得董卓心花都开了,但李儒转头又说还有一害。
“我朝自章、和二帝以来,掌大权者如窦宪,陈蕃,进的有何进等,皆横遭暴死。虽然拥立新帝能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也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此一害思之,慎之”。看到这里,我们知道李儒很好地完成了他这个角色的事,不谈阵营,李儒也算做到了一个谋士的责任了。
但是董卓会听么?就算是我们普通人听到这也下定决心去做了,因为人就是这样,往往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看到害处都是自以为是,我又不是那谁谁谁,我肯定不会出事的。所以董卓下定决心,带兵进城,此时的董卓可谓判若两人。还记得他刚遇见皇帝时,诚惶诚恐,礼节周到。而此时带兵入城,士兵烧杀抢掠,他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在马车上哈哈大笑。你认为这是同一个人吗?还偏偏是。这只不过是他的本性暴露了,不再屑于伪装了,因为只要立了新帝,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了。
董卓回京城,首先在温园设宴,宴请百官。说白了就是先看看这群地头蛇的意见,看他们对废旧立新怎么办。这顿饭那些百官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你去吃了却不表明意见,怕董卓清算你。不吃也不行,现在董卓手里有权有兵,也能玩死你。我想这顿饭没几个吃饱的,在宴会上董卓就试探了群臣的意见。只有丁原一人踢桌子反对,其他人都默不作声,是其他人都同意董卓的做法。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丁原当时有权也有兵,最重要的是宴会上还有吕布。所以在宴会上王允,卢植都不敢表意见,只有丁原才有实力出来反对。董卓见大事不成当然不休,带兵在城外跟丁原大军干了一架,欲杀丁原,奈何丁原有猛将吕布,反而被杀得丢盔弃甲。董卓回来后,一直念念不忘想得到吕布,这时他的部下李肃对董卓说我是吕布同乡,知道他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可说服吕布投靠。董卓大喜啊,赶紧去把他给我弄来。
李肃是怎么去说服吕布的,见面就送了他一匹汗血宝马赤兔。而后两人饮酒吃肉,问起现在的事业怎么样啊。李肃说我已经是虎贲中郎将了,你嘞?吕布一听傻眼了,那还没我猛,官职却比我大这没多,我只在丁原帐前听用。有什么是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你知道比你差的朋友事业比你好,你的朋友先比你富。李肃用他的把戏先激起吕布的不满心理,然后再送上珠宝美玉给他,让他动心。这时候见时机到了,劝吕布投靠董卓可谓顺其自然。
而吕布是怎么做的,他竟说:“董公待我,恩重如山”。可见吕布的心性,要知道先前吕布可是看不惯董卓的,现在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他还怕董卓不接纳他,感觉自己寸功未立就拿好处,不好意思。李肃怎么说的,他说你想想董公现在最恨谁,丁原。可见李肃之心黑,去杀了义父这样的名声一传开,整个人的名声都坏了。而吕布显然没想到这些,还真去杀了丁原,提头便去投靠董卓。怎么评价吕布最合适,用张飞的话说极为贴切,三姓家奴,吕布姓吕,拜丁原为父姓丁,又拜董卓为父姓董,所以到底姓哪个,不就是三姓家奴嘛。
吕布转头杀了丁原便去投靠董卓,换成一般人听到这样的消息,肯定是先吓一跳嘛?连义父都杀,现在又来拜我为义父,是不是连我也想杀啊。董卓并没有这样的警觉,反而哈哈大笑,愉快地收了这个义子就重用,因为他已将想到自己一人之上的场面,根本没去想其他方面的事。董卓这时有了吕布,权势大到了极点,便第二次宴请百官。这时他已经胸有成竹了,在宴会上宣布废立一事,文官不敢言。只有袁绍袁本初敢出言阻止,因为他本也所有兵权,手下还有颜良文丑所以不怵董卓,奈何董卓大势已成,只能拂袖离去。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袁绍第一次宴会不出声,这一次就站了出来。那是因为势力最大的丁原在,用不着他出头,现在老大没了,他作为老二只能站出来了。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有意思的地方,有老大在谁都不会出头,谁都知道枪打出头鸟,老大不在了只能硬上了。
董卓见大势已成,直接宣布废旧立新一事。立九岁的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自己被封为相国。皇帝名存实亡,而董卓则受到赞拜,上朝也不用鞠躬,并且带剑上朝,谁不臣杀谁,夜宿皇宫,奸污后廷,权势达到了顶峰。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气馁,说老天爷不公,怎么能让恶人得势。但是老天就是这么公平的,恶人也给他得大势的机会,不然恶人怎么会恶贯满盈呢,只有让他恶贯满盈,处处为敌才会有人收拾他。
这一评我们评了董卓如何步步得势,又是怎样自作自受,只有一个人坏到了极致才会引起所有人的反对。董卓靠逆取获得大势,并不是说不好,如果他真有才干匡扶汉室,让老百姓受益,我想他也不会这么惨,也会有个好晚年。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就做得很好,因为他是抱着一统天下,为国为民来做的。我们还评了一点吕布这个人是怎样见利忘义,有勇无谋,这样的人谁用谁倒霉。可见曹操后来打败了吕布也不敢用他是知道他的为人,这样有才无德的人杀了并不可惜。有才而无德身居高位才是最大的祸害,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捅你一刀。
本评到此结束,若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探讨。
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看三国,品智慧。
参考资料:
1.1994年版《三国演义》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