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柬吴哥王朝(柬埔寨历史吴哥王朝)
中柬吴哥王朝(柬埔寨历史吴哥王朝)9到15世纪初的吴哥王朝国力强盛,吴哥王朝从802年到1431年。《唐书》称为吉蔑、阁蔑。《后汉书》称为“究不事”。隋朝史籍记载了一个名为真腊王国的国家派遣使者前往中国。《隋书》首先称为真腊。
资料整理来源于 :网络西元一世纪时,柬埔寨境内建立扶南国,奉印度教为国教,
扶南王国国都是毗耶陀补罗城,在今巴南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
扶南国有属国真腊。
公元七世纪中叶,扶南国为北方倔起的真腊所灭,扶南王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后汉书》称为“究不事”。
隋朝史籍记载了一个名为真腊王国的国家派遣使者前往中国。
《隋书》首先称为真腊。
《唐书》称为吉蔑、阁蔑。
吴哥王朝9到15世纪初的吴哥王朝国力强盛,吴哥王朝从802年到1431年。
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
吴哥王朝,被称为高棉帝国,国势鼎盛,文化灿烂,
版图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国之部分地区。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
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
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
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
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与万里长城、泰姬陵和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1430年暹罗入侵柬埔寨,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
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柬埔寨放弃吴哥,迁都金边。
吴哥王朝,为第一个出现于中国史籍中的东南亚国家。
该国主体民族为高棉人,信奉印度教,扶南有众多属国。
8世纪时,吴哥王朝建立,真腊重归统一,吴哥王朝与唐元明三朝接壤。
吴哥王朝极盛时,占有今柬埔寨全部、泰国及老挝大部、越南及缅甸南部,是东南亚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国家,
对中南半岛几乎所有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国也奠定了中南半岛诸国的文字基础和宗教基础。
吴哥王朝(公元802年~1431年)先后有25位国王统治着以中南半岛南端为国土主体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过当代柬埔寨的领土。
最后于1432年被暹罗阿瑜陀耶王朝(Ayuthaya)入侵,弃城逃往森林,从此吴哥窟便于世上消失了五百年,直至19世纪中叶才重见天日。
此外,更积极兴建大规模的灌溉系统、有利耕作,可谓国泰民安。
12世纪—13世纪是吴哥王朝的极盛时期,苏耶跋摩二世时代〔1113—1150〕国力强大,有战象20万头,
版图“东到海,西按蒲甘,南抵加罗西"〔今马来半岛东岸〕,并与中国有密切往来。
其间与李朝越南争夺占婆,1145年曾一度占领占婆首都佛誓城。
闍耶跋摩七世时〔1181—1201〕成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其疆域包括今泰国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北方与中国云南的大理国接壤,东达占婆和湄公河三角洲。
13世纪中叶兴起的泰族诸王国多次打败吴哥王朝,并于1431年首次攻陷首都吴哥通。
1434年索里约波王时迁都百囊奔,柬埔寨逐渐走向衰落。
16世纪末开始,真腊走向衰落,
18世纪末,柬埔寨基本上处于强邻的控制之下,成为属国。
从17世纪到18世纪越南逐步吞并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领土,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南方。
宋代称为真腊,一名真里富,
元朝称为“甘勃智”,
《明史》称“甘武者”,
明万历后称“柬埔寨”。
“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 Camboja 的音,真腊、真里富来自“暹粒”Siem Reap。
柬埔寨国势衰败,备受越南侵略。
1863年后又沦为法国保护国。
1942年至1945年曾遭日军占领,
战后于1953年11月9日脱离法国独立。
西哈努克时期1956年2月14日,西哈努克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受到了隆重的欢迎。
中国与柬埔寨正式合作的大幕,从这时开始逐渐拉开了。
独立后,柬埔寨历经柬埔寨王国施亚努时期。
高棉共和国朗诺时期
波尔布特时期)
占领时期和民主柬埔寨时期金边政权(韩桑林)暨三派联合政府时期、
全国最高委员会(四派领袖)时期。
现代柬埔寨
联合政府时期
19世纪后期,法国考古学家亨利莫霍(Henri Mouhot)在金边北方约311公里处的暹粒(Siem Reap)省省府暹粒,发掘出埋没在森林中将近400多年的吴哥王朝都城,
震惊全世界,名列世界人类文明七大奇景之一的吴哥窟,终于再度显露在世人眼前。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评定为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
在吴哥王朝时期,极力吸引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并且建造一系列大规模的寺庙,
现存的吴哥建筑群包括吴哥城(Angkor Thom大吴哥)、吴哥寺(Angkor Wat小吴哥,又称吴哥窟),以及其他的建筑约600座,散布在约4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