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2017)》中的曹植与之对比,我们再来看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古代的文人是很矛盾的,既向往出将入相,又不愿卑躬屈膝,既想建功立业,又追求个性自由。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1)

本书《跨山海》,还原了古代十四位文学大家的真实人生。古代大文豪的人生轨迹,也许和我们的想像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和我们普通人也许并无不同。他们哪怕有着天纵英才,也要在宦海中沉浮,同样面临着诸多无奈,诸多挣扎。

一、曹植

《诗经》的《小雅•鹿鸣之什》中有一章《棠棣》篇,开头便说:“棠棣之华,鄂不韡(wěi)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人便以“棠棣”来形容兄弟间的深厚感情。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2)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2017)》中的曹植

与之对比,我们再来看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尽管此诗是否真是曹植所作,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我们一定会为曹植的才情和曹丕的无情所感叹。

与曹丕相比,曹植是缺乏政治智慧的。或者说,他比哥哥曹丕多了才子的不羁与放浪。

在世子问题上,一开始,曹操更倾向于曹植。曹植没有像曹丕一样谨言慎行,终于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因为疫情,很多好友都死了,他的半岁的女儿了夭折了。对他打击最大的是他的妻子崔氏之死。崔氏的叔父是著名的崔琰,因为一句“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惹怒曹操,被下狱而死。崔氏以“衣绣违制”罪,被曹操赐死。曹植的妻女朋友一下子都死了,郁闷之下,喝个酩酊大醉,驾车夜闯司马门。司马门是曹操当魏王后所建,只有诸侯或天子才能通行,曹植犯了曹操的大忌,曹操从此不再信任他。这一年,曹操立曹丕为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将曹仁围困在樊城,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一战成神。为了解樊城之围,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带兵去救曹仁。可是,就在出兵的前一晚,曹植却喝醉了。尽管有记载说他是被曹丕灌醉的,可是无论经过如何,曹操收回了成命,曹植失去了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三国志》

几个月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建立魏国。

曹植一生不得志,40岁郁郁而终。

二、陶渊明

现代人的辞职报告上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写了一份辞职报告,开头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3)

陶渊明像,明代画家陈洪绶绘

陶渊明的一生,不停地在跳槽,可惜都未遇明主,只好又不停地辞官。

393年,陶渊明29岁,第一次踏入仕途,出任江州祭酒。他的上司江州刺史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王凝之痴迷五斗米道,很不靠谱,几个月后,陶渊明便辞职。随后又被召为江州主簿,这次陶渊明干脆不去赴任。399年,各地爆发起义,当时,王凝之任会稽内史,他以道术拒敌,为起义军所杀。

隆安二年(398年),桓玄礼聘他到自己帐下任职。401年,陶渊明母亲去世,回浔阳居丧。

三年后,丁忧期满,陶渊明投奔刘裕,这一年6月,桓玄兵败被杀,刘裕成了平叛的功臣。陶渊明看出了刘裕的野心,再一次辞职。

之后陶渊明加入了刘敬宣的幕府,可是,刘敬宣受刘裕排挤,自己请求免官,辞任江州刺史。陶渊明只好跟着再次辞职。

405年秋天,已经快揭不开锅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可是,八十多天后,陶渊明又提出了辞职。这是他最后一次为官,也是最后一次辞职。就是这次,四十一岁的他,写出了《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一生五次出仕,四次辞官,还有一次母丧丁忧。此后,他乐于耕种,尽管常常家里入不敷出,再不出去作官,过起了田园生活。

427年,陶渊明在老家江西九江去世,终年63岁。

三、杜牧

杜牧出身望族,是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十六世孙,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杜佑,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但是到了杜牧一代,他的这一支逐渐衰落,在杜牧的少年时代,他和他的弟弟竟到了居无定所的地步。尽管这样,到了杜牧二十岁时,他已经熟读史书和兵法。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4)

杜牧,出自“晩笑堂竹荘画传”

二十四岁,杜牧写出了著名的《阿房宫赋》。这篇讽刺时事的文章让他一举成名,并为他的仕途铺平了道路。828年,二十六岁的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本来主考官非常欣赏他的才气,赞赏他的文章,不过,当科的包括状元的前三名,都已经内定了,于是给了他第五名,杜牧因此并不十分欢喜。两个月后,杜牧参加了皇上亲自主持的“制举”,“制举”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难度更大。杜牧一举高中,这才扬眉吐气。

制策登科后,杜牧授弘文馆校书郎。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位,可以入翰林院学士,甚至有不少人由此迁至宰相。但是整日埋头书案,杜牧却不开心。半年后,去江西给任观察使的沈传师做幕僚。

大和四年(830年)九月,随调任的沈传师到宣州。833年四月,到前宰相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所在的扬州任职。牛僧孺对他非常器重,让他担任掌书记。杜牧常流连于青楼,牛僧孺便派三十位兵士,换上便衣暗中保护他。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动身前,牛僧孺劝他注意检点。杜牧非常惭愧,写下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

杜牧到了长安后,察觉到朝中景象暗淡,密云不雨。于是以有病为借口请求调职。朝廷让他去了东都洛阳,职位仍是监察御史。八月,长安发生了“甘露之变”,数以百计官员被杀,杜牧得以躲过一劫。

开成二年(837年),弟弟杜得了眼病,杜牧请假去扬州照料。为此,辞去了在洛阳的官职。秋天他投书宣歙观察使崔郸,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宣州离扬州不远,他带着弟弟去宣州赴任。

第二年冬天,杜牧接到了新任命,去长安任左补阙(七品)。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作刺史的堂兄处后,才动身赴任。

会昌二年(842年)春天,因牵涉到“牛李党争”,他被认为是牛党一派,明升暗降,杜牧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实有驱遣之意。

会昌四年(844年),杜牧四十二岁,再被迁为池州刺史。会昌六年(846年),杜牧再被迁为睦州刺史。离长安越来越远。

这一年,政局发生了变化。武宗李炎暴毙,宣宗李忱继位。在“牛李党争”上,李德裕被罢相,进士集团东山再起。八月,杜牧被升为司勋员外郎,再赴长安。

由于提拨他的靠山周墀被罢相,尽管他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他自觉不能有所作为,大中四年(850年),他几次上书朝廷,请求外放湖州刺史。秋天,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一年后,他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官居五品。

又一年后,大中六年(852年),冬天,杜牧病逝于家中,终年49岁。

四、李商隐

李商隐的经历是最使我感慨的。

李商隐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高祖李涉曾任美原县令,祖李叔恒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正在获嘉县令任上。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5)

李商隐画像

李商隐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大唐皇室宗亲,但一直没有得到官方承认。不过据后世学者考证,他的确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李商隐三岁时,父亲被聘为浙江观察使幕僚,随父亲去浙江。十岁时,父亲李嗣病逝于幕府。一家人回到老家荥阳,一家人的生活都靠还未成年的李商隐抄书写字来维持。

书中说“幕府”这个词很早就已经在《史记》中出现。我查了一下,《史记》中至少有六处“幕府”字样。《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五处,《李将军列传》中有一处,如: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来到洛阳,结识了前辈白居易、令狐楚。白居易也对他的文采十分赞叹。令狐楚更是对他照顾有加,令狐楚是前任宰相,当时在洛阳任东都留守。他不但在钱财上对李商隐进行资助,还让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学习。后来,令狐楚任天平军节度使,李商隐随他一起去郓州赴任。年底,还给了他一个乡贡的名额,让他来年去参加礼部春闱。可是,连续三年,李商隐都铩羽而归。

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回朝廷任职。李商隐到节度使崔戎那里任幕僚。可惜不久后崔戎病逝。随之而来的科举考试,李商隐又一次失利。他向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抱怨,令狐绹决定出手相助。果然,李商隐四次不中,只要令狐父子一句话,他就进士及第了。不久,令狐楚去世。

中进士后,李商隐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这是他第三次进入幕府。当时,“牛李党争”正处于非常激烈的时候,令狐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属于“李党”,李商隐的这一行为,在当时人被指为忘恩负义。王茂元却非常看重李商隐,还把自己的小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李商隐成了他的乘龙快婿。

开成三年(838)春天,李商隐参加吏部举办的制举考试,主考官是牛党的人,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这次却通过了,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

几个月后,被调任弘农县尉。他的工作很不顺利,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李商隐提出了辞职,正好这时候孙简被调走,接任的姚合劝他留下,第二年(开成五年,840年),李商隐再次提出辞职,并获准。

会昌二年(842年),他又回到秘书省任职,不过职位比当初还低。这年冬天,他的母亲去世,他回家丁忧,第二年,他的泰山王茂元去世,他失去了靠山。845年,守制期满,他重回秘书省,继续做以前的工作。

846年,武宗暴毙,皇太叔李忱即位。“李党”被贬,“牛党”得势。李商隐没有去找旧交令狐绚,反而做了被贬官员郑亚的幕僚,随他一路前往桂州。到了桂州之后,郑亚再次遭到贬斥,李商隐连幕僚都做不成,只好于大中二年,一个人回到长安。

李商隐和夫人在长安,没有生活来源,日子过得很是拮据。他写信给令狐绚(已拜相),但是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只好通过考试,得到一个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的职位。

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幕府判官(从六品)。不巧的是,大中五年春天,卢弘止病故,李商隐只好再谋生路。等他回到长安,妻子却在几天前离世。

这年秋天,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以35万钱请李商隐去做他的掌书记,这比钱比节度使的俸禄还高。他去了四川梓州,在那里共五年。

855年,朝廷调卢弘止任吏部侍郎,李商隐也结束了幕僚生活,回到了长安。

公元858年,46岁的李商隐在荥阳的家中病故,人们在他的床上发现了一首连名字都没有的诗,上面有一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苏东坡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20岁,与弟弟苏辙一同进京参加会考,同中进士。苏轼在礼部论试中作文为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试官欧阳修本想取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同年四月,母亲程氏去世,丁忧回乡。三年后,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未赴任。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6)

苏轼像,元代画家赵孟绘

嘉佑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除签书陕西凤翔府判官。

治平三年(1066年),父亲苏洵过世,苏轼回家守丧。

1067年,宋神宗即位,第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充盈国库,而青苗法对老百姓伤害极深。因为与王安石的意见相左,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申请外任,担任杭州通判。

熙宁六年(1073年),为了和弟弟近一些,申请改任密州知州。

元丰二年(1079年),改任湖州知州。到任才三个月,御史上疏弹劾苏轼“妄议朝政”,因言获罪,朝廷派人将他解往京城,送进御史台大牢,史称“乌台诗案”。经过人们的多方营救,其中包括他的政敌王安石,在入狱一百三十天后,苏轼出狱,被贬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的人生最低谷,也是他的黄金时代。由于是罪官,没有俸禄,一家的生活陷入窘境。官府给他批了一块荒地,让他做一个农夫,自给自足,这块地使苏轼有了一个传遍千古的名字——苏东坡。

元丰七年,任汝州团练。

1085年,宋神宗驾崩,赵煦即位,王安石变法结束,司马光上台。苏轼得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从一个犯官一路提升到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为三品大员。司马光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这时,由于在贬官任上看到变法中的某些措施还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苏轼又不合时宜地与司马光唱起了反调。于是,他又和王安石当政时一样,再次请求外放。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出知杭州。第二年,他取淤泥作堤坝,筑苏堤。元祐六年,还朝,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元祐七年,移知扬州。九个月后还朝。元祐八年,被弹劾,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又被弹劾,贬谪至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授琼州别驾,接着被贬儋州,到了海南岛。元符三年(1100年),又被贬到廉州。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下诏让苏轼北还。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行到真州,苏轼已重病缠身。七月二十八日于常州孙氏馆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最霸气的古人诗句(自古文章憎命达)(7)

太白行吟图,南宋画家梁楷绘

如李白一样,大文豪的一生多是困苦的。只有这样,才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是,他们的人生又是潇洒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杜甫在老病之时,仍坚持“名岂文章著”,又感叹自己是“天地一沙鸥”。杜甫一生辗转飘零,以至于后世连他如何去世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他的脚步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流传千古的大文豪,他们的才情让后人仰望。在吟诵他们的诗词文章的同时,或许更应该学习他们在面对世事变幻,世间冷暖时的洒脱与淡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