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瞻基怎样对待汉王(朱瞻基为制约大臣出的昏招)
明朝朱瞻基怎样对待汉王(朱瞻基为制约大臣出的昏招)何谓“批红”?这还要从朱元璋废丞相说起,朱元璋自废丞相后,政务剧增,自己有点儿忙不过来,于是便增设了殿阁大学士充当自己的私人秘书,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演变,大学士们逐渐形成内阁取代了丞相的职能,成为了皇帝的首席顾问团,当时处理政事的方式是先由内阁的阁员们进“票拟”,然后再由皇帝“批红”,这件政事便算是处理完了。大明自宣德朝起,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宦官们从军事到民政开始全面参与政务,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朱瞻基即位之初,便开始有意识地刻意培养宦官势力。比如,朱元璋为了避免宦官干政,特意不许宦官读书识字。朱瞻基却反其道而行之,特意设立内书堂,还专门聘请文官为他们讲学,内书堂的成立,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的宦官,为他们日后参政打下了基础,提升了他们的政治地位。除此之外,朱瞻基还给予了宦官们自大明建国以来宦官们从没享受过的殊荣——免死诏,比如宣德七年,朱瞻基就曾赐予太监金英、范弘免死诏,这免死
朱瞻基,是大明的第五任皇帝,也是大明少有的有为之君,和其父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明史纪事本末》称其为“明有仁、宣,尤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即便史学界给予其如此高之评价,但对于朱瞻基来说,他的一个昏招却影响了大明近两百年。
在古代,对于国家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外戚之祸和“宦祸”,东汉就是因为外戚和宦官轮番祸害,把国家弄得是千疮百孔。李唐王朝也是深受“宦祸”近百年,但历史上受“宦祸”影响最烈的当属大明王朝,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明宣宗朱瞻基。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深知创业之艰难,所以,在其当皇帝的30年里,一直琢磨着如何保大明万世基业,比如废丞相、立藩王、杀功臣,朱元璋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后世之君们能够坐稳皇位。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鉴于前朝的前车之鉴,深知外戚和宦官干政的祸害,因而朱元璋还特意在宫中立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在洪武、建文两朝都是在坚定不移地执行着这条策略,但是自永乐朝开始,对于这项策略的执行开始有点儿松动,因为朱棣能够靖难成功,有着宦官的一份功劳,但是真正地给宦官干政埋下隐患的还是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之初,便开始有意识地刻意培养宦官势力。比如,朱元璋为了避免宦官干政,特意不许宦官读书识字。朱瞻基却反其道而行之,特意设立内书堂,还专门聘请文官为他们讲学,内书堂的成立,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的宦官,为他们日后参政打下了基础,提升了他们的政治地位。
除此之外,朱瞻基还给予了宦官们自大明建国以来宦官们从没享受过的殊荣——免死诏,比如宣德七年,朱瞻基就曾赐予太监金英、范弘免死诏,这免死诏和大明开国功臣们的免死铁券基本等效,朱瞻基的这一举措无疑大大提高了宦官们的政治待遇。
朱瞻基培养这些宦官势力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宦官们参政,一者是为了制约大臣;二者是为了宦官辅政。
大明自宣德朝起,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宦官们从军事到民政开始全面参与政务,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其一,代行“批红”何谓“批红”?这还要从朱元璋废丞相说起,朱元璋自废丞相后,政务剧增,自己有点儿忙不过来,于是便增设了殿阁大学士充当自己的私人秘书,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演变,大学士们逐渐形成内阁取代了丞相的职能,成为了皇帝的首席顾问团,当时处理政事的方式是先由内阁的阁员们进“票拟”,然后再由皇帝“批红”,这件政事便算是处理完了。
“票拟”就是指阁员们拟定好处理意见交给皇帝审批,而所谓的“批红”就是指皇帝批示,因为用得是朱笔,所以,称之为“批红”。
因而,所谓的“批红”就是最后的决定权,为了减轻自己的政务负担,朱瞻基还会让太监们代行“批红”,为此还专门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职专门代行这一样权力,由于秉笔太监的特殊权力使得这一职位成为了每个太监所追求的目标,正是由于朱瞻基赋予宦官这一权利,使得秉笔太监的地位甚至可以和内阁官员比肩。
其二,宦官出镇大明初年,虽也有宦官出镇的事迹,但毕竟是少数,但到了宣德年间,朱瞻基在各数乃至各边镇都设立了镇守太监,比如,即位之初,朱瞻基便派宦官云仙前往云南担任镇守太监。
宦官作为内官,是皇帝更容易信任的对象,皇帝们派宦官出镇的实际目的就是为了行监督权,毕竟将领们远在天边,皇帝还是不太放心的。
其三,直接参与军政到了宣德朝,朱瞻基还直接派太监同其他官员参与军政要务,比如宣德三年,朱瞻基就曾派太监刘宁同锦衣卫指挥使任启等人前往江浙一带督办军务。到了宣德五年,太监杨庆甚至还率领神机营参与军务。
其四,作为使臣出使外国其实早在永乐朝便有这样的先例,郑和下西洋便是最好的证明,而到了宣德朝,宦官出使外国更是屡见不鲜,比如太监昌盛等人就曾多次出使朝鲜。
正是由于朱瞻基使宦官们全面参与政务,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为日后宦官干政打下了基础,这也直接招致了大明第一例宦官乱政——王振乱政,而王振其实早在宣德初年便得到了朱瞻基的宠信,得以常伴太子朱祁镇左右,为日后土木堡之变埋下了祸害,而后明朝的干政太监是层出不穷,最有名气的当属刘瑾、魏忠贤等人。不管怎么说,朱瞻基的这一做法确实祸害了明朝近两百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