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最厉害的十大机枪(二战中最差的轻机枪)
二战时最厉害的十大机枪(二战中最差的轻机枪)即强调步、机枪弹药通用的同时,还强调步、机枪供弹具通用,步、机枪同弹药、同供弹具,打开一箱弹药,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弹药,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 日本陆军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弹药的方便性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入一线步兵班、组的自动武器,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具。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用5发装的弹夹供弹。步兵就实现了供弹具通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弹药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弹药包装方面的环节,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一同存放,几乎没有散弹包装的,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日军士兵 二战中,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大量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1936年(昭和天皇十一年,日本神武纪元25
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的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侵华日军在抗日战争中使用的轻机枪,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机枪,说起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说起他的外号,几乎是人人皆知,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日本歪把子机枪。
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在1922年(即大正十一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型轻机枪。“歪把子”是中国给日军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歪把子”这个俗名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
为了安置供弹漏斗,其机械瞄具和表尺均移到了枪身右侧,从而造就了“歪把子”这一俗名
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日军士兵
二战中,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大量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1936年(昭和天皇十一年,日本神武纪元2596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共敌后游击队缴获大量使用,但在正规军中从来没有使用,可见其质量极差。
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部队在木质结构的火力点内进行射击
日本陆军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弹药的方便性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入一线步兵班、组的自动武器,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具。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用5发装的弹夹供弹。步兵就实现了供弹具通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弹药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弹药包装方面的环节,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一同存放,几乎没有散弹包装的,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
即强调步、机枪弹药通用的同时,还强调步、机枪供弹具通用,步、机枪同弹药、同供弹具,打开一箱弹药,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弹药,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
大正十一式机枪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考虑到连发情况下枪管的寿命,使用的是减装药的机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
肩扛一挺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一处中国民居前留影的日军士兵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战斗使用中装弹程序复杂,对副射手的依赖性大。日本陆军坚持采用步枪弹夹供弹的理念,是为了方便战斗使用。例如,可以利用射击间隙,及时把装弹机补满。可是按日军教范的动作规定,装枪弹时,射手右手握枪颈,左手打开装弹机压弹盖板;副射手位于机枪左侧,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从弹箱中取2~3个弹夹(弹头朝前、弹夹朝后),使弹夹底边对齐后装入装弹机(装弹机)中,并使弹夹与装弹机(装弹机)后沿对齐,装入5~6个弹夹后,扳回压弹盖板,装弹动作复杂。倘若是在夜间或是情况紧急条件下补充装弹 在冲击或在炮火下运动之时,副射手没跟上来或者伤亡,影响机枪手的战斗。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两脚架过长,火线过高,而且位置非常靠前,不便于发挥火力,正、副射手位置过于紧密,战场生存能力弱。机枪的火线高度,是指机枪脚架架于地面时,枪管轴线垂直于地面的距离。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两脚架的架杆较长,以致其火线高度达400mm,因此比一般机枪的火线都要高(通常机枪的火线高度不超过300mm,而且大多数是尽可能降低火线高度)。由于装弹机的位置业已确定,两脚架只有靠前配置才能避免与装弹机相互干涉,再加上脚架偏长,火线偏高,这样一来虽然对打仰角射击有利,但对打平射特别是打俯角射击就极为不利,射手往往要把上半身探出老高,才能构成瞄准线。
战斗中,在一线战场上,作为步兵中的主要武器,机枪往往是对方集中打击和首先消灭的目标,特别是在非自动武器占主导地位的早期战场上,机枪对对方的威胁很大,因此被对方打掉的危险也很大。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对付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专等装弹机枪弹打完,立刻反击过去一个“排子枪”,甚至手榴弹。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与三八式步枪使用一样的枪弹,打起来枪声却比三八式步枪响得多,加上它射速不快,易于辨别,因此常常成为抗日军民判断战场情况和态势巧用兵力的一个要素。
总的来说,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一挺独具特色的机枪,但不是一挺十分优秀的机枪。最终还是被弹匣供弹的九六式 6.5mm 轻机枪所取代。
著名的战地照片——长城抗战中的中国军队使用一挺十一年式轻机枪进行射击(装备有防灼伤枪套,看来战备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