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有两个黄眉大王(明朝为啥吃鱼翅)
明朝为什么有两个黄眉大王(明朝为啥吃鱼翅)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只有上流社会才能吃到鱼翅呢?首先是捕捞鲨鱼就十分困难。在古代,要想捕获一条鲨鱼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鲨鱼洄游路线和时间。印尼的拉玛莱拉人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捕鱼方式,只依靠木船和人力来捕杀大型鱼类,每年只能在季风来临时,鱼类洄游到近海的2-3个月中,寻找捕杀的机会,捕杀过程相当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船毁人亡,乾隆《诸城县志》记载:“最悍者沙,其翅猛恶,噬人,泅水者遇之必毙,海上畏之,号曰海狼。”因为难以捕捞,所以鱼翅价格非常昂贵,在 1764 年广州流通货物价格表中,有鱼翅价格的记载:优等鲨鱼翅,每担白银10-20两,一级细鲨鱼翅,每担24两,价格远远高出了燕窝。可见鱼翅注定不是老百姓能吃得上的。郑和那么从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吃鲨鱼了呢?宋代,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用鲨鱼皮制作菜肴来招待大臣们,宋仁宗时期的梅尧臣写的《答持国遗鲨鱼皮脍》就记录了用鲨鱼皮招待朋友的故事
1月27日《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组数据,从1970年至2018年的鲨鱼和鳐鱼数量减少了71%,在总31种海洋鲨鱼和鳐鱼中,有24种濒临灭绝,科学家研究表明造成人类的过度捕捞是罪魁祸首,自1970年以来,远洋鲨鱼和鳐鱼的捕捞数量增加了1800%,每年有6300万至2.73亿条鲨鱼被杀,“在亚洲的一些地方,鱼翅汤被认为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如果不加以改变的话,他们很快就会灭绝”。我想看到这里,大家的脸上都会火辣辣的,这里说的“亚洲的一些地方”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心里也都知道他们指的是谁。那么鲨鱼真的是中国给吃没得吗?
要说起这“吃”来,世界上就没有能和中国人比的,越是珍稀的东西,越是难以弄到的东西,就越要吃,熊的掌,虎的骨,鹿的角,象的鼻,猴的脑,鲨的鳍,你越是哪里厉害我就越要吃你哪里。这是为什么呢?在远古时期,人类比较弱小,力气没有野猪大,速度没有豹子快,所以一旦捕到了大型动物,就幻想着吃了动物的肉或者喝了动物的血,能拥有和动物的某种强大力量,后来从中华饮食文化中,延伸出来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形养形”,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吃什么补什么”,比如:吃了熊掌,就能拥有熊的力量,吃了猴脑,就能像猴子那样聪明,等等。那么为啥中国人那么爱吃鱼翅呢?要说这鱼翅也没啥味道,只能靠汤汁来调味,营养成分据说和猪皮差不多,就是点胶原蛋白,为啥还对鱼翅这么痴迷呢?今天就来了解下鱼翅的那些秘密。
孔子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为什么鱼和熊掌是一个级别的呢? 中国古代一直作为农耕大国,陆地才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就一直在中原腹地,从秦汉的西安、到唐宋的洛阳、开封、再到元明清的南京、北京。农垦文明也孕育出中华独特的丰富的饮食文化,大米白面一直是老百姓的主流,想吃肉的话,也都是猪肉和牛羊肉。《鸿门宴》中项羽赐给樊哙的就是一条生猪腿,“则与一生彘肩”,结果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就这样一条生猪腿,被樊哙当做刺身给吃了。那时候别说吃鱼翅,能吃条鱼就算高档食材了。
猪才是中国饮食的主流
那么从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吃鲨鱼了呢?宋代,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用鲨鱼皮制作菜肴来招待大臣们,宋仁宗时期的梅尧臣写的《答持国遗鲨鱼皮脍》就记录了用鲨鱼皮招待朋友的故事,在那个年代鱼翅还是没人理会的边角料。让鱼翅真正名声大噪的是明代!为啥是明代呢?明代的船大呀!明.刘若愚撰写的《酌中志》火集中记载:“先帝最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名曰“三事”,恒喜用焉。”(鲨鱼筋,指鲨鱼翅筋)。
明朝的宝船(仿品)
明代之前,国家的边防主要针对的是北方和西方的游牧民族,注重防御工事和骑射技术,没有海防,基本上出海的都是渔民,所以造船业恨不发达,都是些渔民的小舢板。也就近海捕捕鱼虾,别说碰不到鲨鱼,就是碰到了估计也捕不到。明代出去的是啥?远洋舰队!朱棣为了寻找朱允炆和宣扬大明国威,派遣了当时最庞大的远洋舰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证明当时中国的造船业相当发达,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经受大风大浪的远洋船只,这就为远洋捕捞打下了基础,可以想象郑和给永乐大帝带回来的不仅是东南亚各国进贡的礼品,也会有当地的特色美食,鱼翅,海参就在这个时候走进了中国大陆,加上明代海洋贸易频繁,鱼翅作为一种“海味”逐渐走上了上流社会的餐桌。
郑和
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只有上流社会才能吃到鱼翅呢?首先是捕捞鲨鱼就十分困难。在古代,要想捕获一条鲨鱼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鲨鱼洄游路线和时间。印尼的拉玛莱拉人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捕鱼方式,只依靠木船和人力来捕杀大型鱼类,每年只能在季风来临时,鱼类洄游到近海的2-3个月中,寻找捕杀的机会,捕杀过程相当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船毁人亡,乾隆《诸城县志》记载:“最悍者沙,其翅猛恶,噬人,泅水者遇之必毙,海上畏之,号曰海狼。”因为难以捕捞,所以鱼翅价格非常昂贵,在 1764 年广州流通货物价格表中,有鱼翅价格的记载:优等鲨鱼翅,每担白银10-20两,一级细鲨鱼翅,每担24两,价格远远高出了燕窝。可见鱼翅注定不是老百姓能吃得上的。
正在晾晒的鱼翅
其次是鱼翅的烹制过程非常繁复,鲨鱼一旦被捕捞上岸,就要马上处理,因为鲨鱼体内含有很高的尿素,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腐烂变质,而鱼翅的加工工艺也更复杂,先要把鱼鳍上的肉,剃干净,然后经过浸洗、加热、脱砂、去骨、挑刺、除肢、漂白、干燥等八道工序,才算制作完成。这鱼翅光加工就够麻烦了,真真要烹饪起来,那得加个“更”字。《随园食单》中有鱼翅的做法:先把鱼翅,拣选干净,平铺在蒸笼里,连续蒸两天,一直要蒸到鱼翅熟烂了,同时再精选4只火腿,4只鸡和4只鸭,上锅炖汤,一直熬到肉质完全融化后, 再用这汤汁儿来煨鱼翅。单看这做法就不是一般菜肴可以比拟的。
被割掉鱼鳍,活着被扔回海里的鲨鱼
鱼翅与燕窝、海参和鲍鱼合称为中国四大“美味”。燕窝、海参和鲍鱼早已可以人工养殖,品质虽有所下降,但好处是价格降了下来,逐渐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唯独鲨鱼因养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除了个别品种外 大部分还不能进行人工养殖,全靠远洋捕捞。所以最后问题来了,我们现在吃到的鱼翅都是野生鲨鱼的,那么鲨鱼真的是中国人吃没的吗?
幼小鲨鱼也难逃脱
鲨鱼的减少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1、鱼翅消耗:据统计,每年被做成鱼翅的大约有7500万条的鲨鱼,占到每年鲨鱼死亡数量的三分之一。
2、鲨鱼作为兼捕渔获物:“兼捕渔获物”指的是渔民在捕捞其它鱼类时附带捕捞的海洋动物。刺网作业是一种备受争议的捕捞方式,能网住海域的一切生物。刺网长可达1.6公里,深可达30米。如果鲨鱼被刺网缠住,就无法逃脱,最终难逃死亡的命运。
3、固有观念:鲨鱼的消亡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人类对鲨鱼的误会一直很深——不是把它们当做美食,就是把它们当做劲敌,由于之前人类对这种物种知之甚少,而大量渲染鲨鱼攻击人类的影视作品又充斥市场,导致人类长久以来对鲨鱼怀有很深的敌意!导致很多鲨鱼被无辜杀害!
4、环境因素: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造成鲨鱼生存环境变差和食物减少。
最后:希望大家拒绝鱼翅,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地球上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