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为什么那么重要(趣味历史您听说过)
屈原投江为什么那么重要(趣味历史您听说过)时至今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屈原到底为何而死,因为他崇高的理想,超前的思维,忧国忧民的人品,气魄宏伟的诗歌都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我们的端午三天小长假源于屈原投江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常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屈原,有多少人因为《离骚》里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跟随着屈原的步伐,探寻理想中的人生之道。
最早记载屈原投水自尽的人是汉初学者贾谊。贾谊在《吊屈原》一文中写道:“恭承嘉慧兮,俟罪长沙。仄闻屈原,自湛汩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显然,贾谊是从当地百姓流传的故事中,推断出屈原自沉罗江而死的结局。这种说法被之后的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借鉴。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自沉汩罗江有着详细的记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时,秦军攻破楚国的首都郢都。屈原看到国家沦陷,心如刀割,决定和自己的国家共存亡。公元前278年,正值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便抱大石跳入汩罗江。
也有后人认为:事实上屈原可能并未没江,而是高寿而终。这一观点是根据屈原作品的内容推断而来的。屈原在记述郢都沦陷的作品《九章.哀郢》中,说自己“至今九年而不复”。这说明该文写于楚国郢都沦陷九年后。这一点与《史记》中的记述颇为不符。还有一点就是屈原在《天问》一文中一口气提出174个问题,涉及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试问:有着如此博大胸怀的人,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那么,屈原既然没有投江而死,那么为什么当地会流传其自沉汩罗江的故事呢?这一方面可能有劳动人民朴素的感情在里面。他们愿意把屈原想象成不愿苟活于世,而与国家共存亡的英雄。另一方面,有学者考证认为,屈原出身于巴族巫师家庭,是巴人。而巴人一直遵循特殊的葬仪—船棺水葬。船棺水葬是以船做棺,当船棺在水上漂流时,送葬的人要划着船,不停地向船棺投放沙石、食物、死者生前用品和其他的随葬物等,一直要等到船棺沉没才算完成葬礼。因此端午节龙舟竞渡,向江河投放粽子的习俗,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在模拟船棺水葬,以至于人们误认为屈原乃怀抱大石投江而死。
时至今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屈原到底为何而死,因为他崇高的理想,超前的思维,忧国忧民的人品,气魄宏伟的诗歌都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