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纵观历史长河,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一直都是这个国家是否可以保障自身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基础保障,宋朝从立国之初就为自己埋下了隐患。宋朝建立政权的方式以及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做法,奠定了宋朝(北宋、南宋)300多年的统治都处于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之中。但是宋朝部分皇帝的行为,却让大部分喜欢宋朝历史的人,感觉如鲠在喉。“澶渊之盟”的存在,让很多了解宋朝历史的人感觉恨铁不成钢。甚至还有人为其找补,认为“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那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南宋皇帝向辽国称臣,又该作何解释宋太祖赵匡胤在登基称帝前是后周的禁军最高统领,由于自己是通过兵变当上了皇帝,他居安思危为了防止“历史重演”他机智的通过酒宴做到了流传至今的典故——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剧照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句话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纵观中外历史,朝代世族的更迭罔替无不对应这句话。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1)

三国剧照

同样,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也在不断上演着形形色色的纷争。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力的地方就有利益纷争和强弱之争。

唐朝灭亡之后,各方势力盘踞纷争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在经历“分久”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揭竿而起建立了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大乱战局面。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2)

但是宋朝部分皇帝的行为,却让大部分喜欢宋朝历史的人,感觉如鲠在喉。“澶渊之盟”的存在,让很多了解宋朝历史的人感觉恨铁不成钢。甚至还有人为其找补,认为“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那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南宋皇帝向辽国称臣,又该作何解释

重文轻武基础的奠定

宋太祖赵匡胤在登基称帝前是后周的禁军最高统领,由于自己是通过兵变当上了皇帝,他居安思危为了防止“历史重演”他机智的通过酒宴做到了流传至今的典故——杯酒释兵权。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3)

杯酒释兵权剧照

宋朝建立政权的方式以及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做法,奠定了宋朝(北宋、南宋)300多年的统治都处于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之中。

纵观历史长河,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一直都是这个国家是否可以保障自身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基础保障,宋朝从立国之初就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4)

宋真宗影视剧形象

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代发展,北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在边境问题的处理上,更加凸显和暴露了北宋长期重文轻武后,导致整个王朝武力值不足的现实。

澶渊之盟的缔结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登基后不足10年,辽国的太后和皇帝率领辽国的大军,南下深入宋朝的边境,想要吞并宋朝富饶的城池。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5)

面对敌国的挑衅和进攻,宋真宗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打回去,而是赶紧逃命。在一些大臣提出向南躲避逃生的时候,宋真宗是十分心动的。

据史料记载,是宰相寇准根据当时的国情进行了分析,极力地劝阻宋真宗南逃的想法,宋真宗觉得宰相的分析有道理才选择去澶州督战,给将士们鼓舞军心。

事实证明宰相寇准的分析确实是正确的,有皇帝亲自坐镇宋朝军队的将士们大受鼓舞,宋军将士们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用八牛弩射杀辽国的大将萧挞凛。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6)

宋朝皇帝上战场古画

辽国痛失将领想要通过议和来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辽军群龙无首而宋军士气高昂,这时候乘胜追击明显更加有利于宋朝。

但是辽国善于收买人心,北宋的一些大臣早已悄悄地被辽国收买,加上朝堂上武将的地位低下没有发言权。经过辽国的一系列操作,辽国成功达成自己的心愿——议和。

宋真宗同意议和是有什么更加深远的目的么?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是一个贪图安稳,并且财大气粗,不在乎钱的“富三代”。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7)

辽国想要宋朝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周围的土地和城池,宋真宗怕割地求和,会遭到后人唾骂丧失民心,更愿意“花钱消灾”

为了防止辽国再提割地一事,宋真宗立即派大臣曹利用去议和,宋真宗的唯一要求就是只要不割地就能议和,花百万金银也是可以接受的。

宰相寇准听到宋真宗财大气粗的言论之后,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告诉他如果议和的金额超过30万两就杀了曹利用。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8)

寇准剧照

宰相这一做法成功为北宋省下一大笔金银,辽国求和心切不敢狮子大开口,最终两国的议和在宋真宗觉得花钱少,辽国觉得赚到了的“双赢”结局中欢乐收场。

在“欢乐”的氛围中,宋朝约定每年给辽国金银、绢布,因为澶州在宋朝被称为澶渊郡,所以这次两国订立的盟约就被称为"澶渊之盟"。

这明显是打了胜仗还要给打败仗的人送钱,而且不是简单的赔点“医药费”,而是每年都要进贡送礼,这样做能对辽国产生什么损害,又对北宋有什么好处呢?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9)

宋真宗打了胜仗还要给辽国送钱、送布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用金钱侮辱你的人格?”辽国显然很乐于接受这样的“侮辱”。

澶渊之盟给两国带来的影响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朝和辽国之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摩擦和战争,对生活在两国边境的人们来说,没有战乱他们才能安稳地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宋真宗的30万确实花的很值得。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10)

澶渊之盟使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这种安稳的生活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也促进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打了胜仗,并且对自身极有优势的情况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朝而言,这一决定使之前丢失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

而且用金钱换取和平这一决定导致北宋继任君王不再居安思危,后续对辽国长期的金银绢帛输出,导致辽国的野心继续膨胀,在宋仁宗在位时向北宋勒索土地。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11)

对辽国而言,打了败仗死了将领但是却实是占了大便宜,辽国的国土并不像北宋一样富饶,适合种植粮食,民以食为天,相比征战,和平的环境也更有利于辽国的子民获得更好的生活。

一味的“花钱消灾”并没有护佑宋朝繁荣昌盛,宋高宗时期面对军队比辽国还强盛的金国,南宋高宗皇帝更是表现得毫无血性。

据金国史料记载,公元1141年南宋高宗赵构签订绍兴和议,向金的求和书中明确地写了“臣构言”,这次的称臣确定了南宋和金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12)

虽然,在《金史》列传之十五中,明确地存在这篇降誓诏。很多人对于这篇降誓诏的确定性存疑,但大部分了解宋朝历史的人,还是觉得赵构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居安思危和全面发展

宋朝从立国之初宋太祖就居安思危削弱了武将的实力,但是过犹不及,武将实力太过弱小也间接导致了宋王朝的覆灭。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13)

宋朝和辽国的和平相处并没有使两国都更加强盛,安逸的生活环境反倒使两国的武力值都缓慢下降,最后导致宋朝和辽国都被金国所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时代在变化,时代也在进步。回顾过往唐朝时周边的小国纷纷派出节度使来学习,日本的建筑和服饰风格至今还能发现“唐式”的痕迹。

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至今我们还能在国外的博物馆里看到我们中国的文物。

北宋和辽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为灭辽之策)(14)

居安思危能促进我们进步,全面发展可以保证国家实力的全面提升。回顾历史,国富方能民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