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秦始皇不是姓嬴吗怎么又姓赵(从姓与)

秦始皇不是姓嬴吗怎么又姓赵(从姓与)《周语》载“我姬氏出自天鼋”。例如周王室和鲁、晋、郑、卫、燕、虞、虢、吴、随、巴等封国都是姬姓,齐、申、吕、许等国是姜姓,秦、徐等国是赢姓,楚国是芈姓,殷人后裔的宋国是子姓,夏人后裔的越国是姒姓,传说中虞舜后裔的陈国是妫姓,等等。这大致可以反映西周至春秋时代姓的情况。这些姓究竟如何发生,当时的人已不能详考,只有一些零碎的历史传说。譬如《国语·晋语》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当看到这个标题也许有很多诧异,影视剧中秦始皇嬴政这个名字深入人心。但实际上秦始皇真的叫嬴政吗?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 ,姓与氏的问题


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姓的起源比较古老,形成以后非常稳定。有人根据《春秋》,考得秦汉以前的二十二个姓>(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三)。

秦始皇不是姓嬴吗怎么又姓赵(从姓与)(1)


例如周王室和鲁、晋、郑、卫、燕、虞、虢、吴、随、巴等封国都是姬姓,齐、申、吕、许等国是姜姓,秦、徐等国是赢姓,楚国是芈姓,殷人后裔的宋国是子姓,夏人后裔的越国是姒姓,传说中虞舜后裔的陈国是妫姓,等等。这大致可以反映西周至春秋时代姓的情况。这些姓究竟如何发生,当时的人已不能详考,只有一些零碎的历史传说。


譬如《国语·晋语》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周语》载“我姬氏出自天鼋”。


至于秦汉以后,对于姓的发生,说法虽多,也更为精致详密,但往往出于后人的自我作古,可信程度还赶不上先秦的传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透过一些有关姓的记载、传说,从中窥得上古和远古时期社会的某些重要侧面。许多古姓都从女旁,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是我们祖先曾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有的古老姓氏与动物有关,则暗示了我们祖先曾有过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现象。


“姓”,从所居之村落,所属部族之名称。“姓”追溯着古老家族的栖息地,携带着久远部族的气息。按人类社会的进化方式,女子一贯主内持家,就是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社会,权威也不等于要征伐打斗,女人的工作不像男人那样东奔西跑的风险性比较大,所以,家族血脉的流传要女子来承当,倒很能说得过去。


女子称“姓”,隐约体现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后来,父系社会的风气改造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姓氏合一,父系传承演化出今天华夏繁茂的宗祠姓氏文化。寻根溯源的习惯成了汉民族永远不能释怀的情结。不过,我们几乎都淡忘了那一段史实——那时,当男人们踌躇满志地建功立业时,女子们默默地守护着家族的标志和象征,实在而又抽象地维系着血脉的传承。

秦始皇不是姓嬴吗怎么又姓赵(从姓与)(2)

秦始皇的姓


氏相对于姓,来源稍微晚了。是各种历史的影响的产物,谈到姓 必然想到氏 现在姓氏连称 但期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 姓是表示人血统来源的 氏是姓的分支和发展 即表示子孙的血统来源,在秦朝以前 贵族有氏 故男子只称氏而不称姓。

>秦朝后 姓氏逐渐合而为一 汉代则通谓姓 天子至臣民皆有姓。氏的本意为木本 是植物之根 为象形文字 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 取木之根本意。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如 传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姓姬为轩辕氏 炎帝姓姜 为神农氏。


氏的产生相当复杂 大体有九大来源


(1)以国名为氏 周代各诸侯国国君及后裔 如鲁、魏、蔡等。


(2)诸侯的儿子称公子 公子的儿子称公孙 公孙的儿子以他祖先的字为氏 称公孙。

(3)以祖上的谥号为氏 如楚庄王的后代以庄为氏 齐桓公的后代以桓为氏。


(4)以职官名称为氏 如史、仓、库、市、徒、王、太史等。


(5)以居住地名、方位为氏 如东郭氏、南宫氏、百里氏等。


(6)以受封之地为氏 即受封的卿大夫、士大夫以受封的田邑为氏 如赵、刘、冯、白、商丘、钟离等。


(7)以职业技艺命氏 如巫、屠、优、等。


(8)以姓为氏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 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


(9)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如伯、仲、叔季等。


《左传·隐公八年》中有一段话,清楚地揭示了姓和氏的关系: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说清了姓与氏,就可以解决秦始皇叫什么的问题了?

秦始皇不是姓嬴吗怎么又姓赵(从姓与)(3)

秦始皇的氏


秦以前 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 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起源较早 形成后也较稳定,氏起源较晚 并不断变化 姓为氏之本 由姓所出。商周以前 姓用以区别婚姻 同姓、昇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 而贫民百姓有名无氏。而且 氏同而姓不同 婚姻可通 同姓不可通婚。汉后 姓和氏的区别已开始消失 以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 或言姓 或言氏 氏盹姓。


而先秦时代,成年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秦国与赵国都很有意思,都是嬴姓赵氏。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造父,封于赵城,所以是嬴姓赵氏。嬴姓的来源于大费,也叫柏翳,也叫伯益,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还帮舜管畜牧,所以被舜赐姓为嬴。


赵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赵氏的来源于造父,他擅长为周朝周缪王驾车,当时有徐偃王作乱,就靠着造父的驾车,让周缪王及时回周地平定这场叛乱,所以周缪王就把赵城封给了造父,所以造父一族改称赵氏。

赢姓来源


而秦人祖先非子之父为大骆,非子自然是造父的后代,也是擅长畜牧,为周孝王养马,周孝王想立非子为大骆的嫡子,但是大骆说,他已经有嫡子了,是成,这样改是不对的。周孝王说,你们的老祖先伯益也是很会养畜牲,所以被赐姓为嬴,我也要封个土地给你,那就把秦给你吧。于是秦姓也就这么来了。


史料记载证明:

秦始皇不是姓嬴吗怎么又姓赵(从姓与)(4)

史记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淮南子·人间训》说:“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


日人陇川资言作《史记会注考证》,于《始皇本纪》说:“周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由此为赵氏,是秦之所以氏赵”


当“姓”与“氏”合二为一,由于我们现在都讲究姓名,所以下意识的将秦始皇称为了“嬴政”,而忽略了秦始皇的“氏,”这是一种习惯性的错误,也是对于历史文化不了解所导致的错误。因为我们没有深层次的探究“姓”与“氏”,所以我们按历史记载,严格来说秦始皇可以被称为赵政或者秦王政。


文|黑白史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文章,未经允许,禁止其他平台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