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主公的各种称呼(三国里的称呼主公)
三国主公的各种称呼(三国里的称呼主公)法正其实刘备身为左将军,是可以开府设置自己的僚属的。东汉末年开府后不要脸的话都可以被称为公了,一般还会加一个明,尊称为:明公。但是刘备一直寄人篱下,也不好意思在别人的地盘上开府。所以他一直没开府,等到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占领荆南四郡,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了。估摸着他是这时候开府的。这时候开始刘备其实也可以被称呼为明公。但是刘备只是一个左将军和贵为大汉丞相的曹操没法比。别人叫曹操为明公时,曹操心安理得。叫刘备总感觉别别扭扭的,所以刘备集团独创了一个主公的称呼。刘备能给自己儿子取名刘封、刘禅,很有可能主公这词也是刘备自己创的。关羽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已经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这时候刘备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豫州牧了。后来曹操又表刘备为左将军。这个左将军也是以朝廷名义封的,所以刘备一般称自己为左将军。其他人这时候也应该尊称他为将军,像徐庶举荐诸葛亮的时候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
《新三国演义》里是个诸侯,只要有属下都会被属下叫做“主公”。实际这是不对的,整个三国志里出现主公这两字一共十三次。其中有12次是指刘备,一次是指刘禅。很明显当时主公这个称谓是蜀汉独有的。不知道蜀汉这边哪位天才发明了这个称呼。主有主人的意思,公最早是三公的称谓,难怪刘备会接受这个特殊的称呼。
刘备
刘备最早也不被称为主公,主公是特定时期才被发明出来的。按照东汉惯例,太守一般被称为“府君”,刺史或者州牧被称为“使君”。当刘备救援陶谦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如果承认这个豫刺史的话。这时候见到刘备后,尊称应该是“刘使君”。刘备不在场的时候称之为“刘豫州”。
刘备坐镇徐州后,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这时候称呼刘备为将军,或者君侯都可以。但是这时候曹操还没迎接汉献帝,是曹操自个表的。所以刘备的这个亭候和镇东将军有点虚。一般也很少有人称呼刘备为君侯。关羽因为是被朝廷正式封的汉寿亭侯,所以大家尊称关羽为“君侯”。
关羽
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已经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这时候刘备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豫州牧了。后来曹操又表刘备为左将军。这个左将军也是以朝廷名义封的,所以刘备一般称自己为左将军。其他人这时候也应该尊称他为将军,像徐庶举荐诸葛亮的时候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诸葛亮隆中对时说:“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但是第三人称时还是说刘豫州居多,因为将军太多了,说刘将军都搞不清是谁。
曹操
其实刘备身为左将军,是可以开府设置自己的僚属的。东汉末年开府后不要脸的话都可以被称为公了,一般还会加一个明,尊称为:明公。但是刘备一直寄人篱下,也不好意思在别人的地盘上开府。所以他一直没开府,等到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占领荆南四郡,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了。估摸着他是这时候开府的。这时候开始刘备其实也可以被称呼为明公。但是刘备只是一个左将军和贵为大汉丞相的曹操没法比。别人叫曹操为明公时,曹操心安理得。叫刘备总感觉别别扭扭的,所以刘备集团独创了一个主公的称呼。刘备能给自己儿子取名刘封、刘禅,很有可能主公这词也是刘备自己创的。
法正
刘备入川后,刘璋表刘备为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这时候刘备终于当上三公了,可以称公了。但是刘璋自己还是个益州牧,且给刘备表一个大司马,所以刘备这大司马估计他自己也不怎么好意思说。但是除了主公外,也有人称他为明公。像法正在汉中之战时就称呼刘备为明公。但在占领成都前后法正一般都称刘备为主公,可见这两个称呼会混用。正经的明公一般适合正在开府的三公,像诸葛亮当了丞相开府后,被称为明公。所以《新三国》中直接称诸葛亮为丞相是不对的,要称明公。
刘备称汉中王后,称呼就不能再叫明公了,也不叫主公了。这时候应该叫王、大王,殿下。所以费诗劝关羽接受前将军的册封时说:“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魏延出任汉中都督时说:“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等到刘备称帝时称呼就该是陛下了。
诸葛亮
有一个称呼挺特别,电视剧里一般喜欢把长官叫大人。在三国时期当面管别人叫大人可不行,只有儿子称呼爹妈,或者子侄辈称叔伯,才能称大人。族父这种差一辈的,也可以叫大人。所以如果见到长官就叫大人,人家该以为是要认干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