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活在唐朝的哪个时期(李白在唐朝是用陕西话念诗吗)
李白活在唐朝的哪个时期(李白在唐朝是用陕西话念诗吗)因此,据此推测,李白念诗用的就是洛阳音,考虑到他并非洛阳人,而且走的地方太多,那时候又没广播,洛阳话可能不太标准,所以更准确的答案应该是“不太标准的唐代洛阳音”。(这里带有猜测的成分,毕竟没有人真的能见到李白,还有可能有两种可能:一是李白就是爱用方言念诗,偏不说“普通话”,二是李白的洛阳音实在是太不标准。)实际上,根据语言学家郑张尚芳考证,中国古代的标准读书音,长期以来就是洛阳音,无论定都在哪里。这一点直到明代才改成南京音(后来又改成北京音,一直用到现在)。写诗是要用官方韵的,就像我们现在写文章用普通话。因此,据此猜测,他念诗也用的是官方发音,就像我们读诗用普通话。唐初以隋代陆法言写的《切韵》为官方韵,《切韵》音系参考洛阳话和建康话为主。后来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而唐代政治中心长安的方言并没有很高的地位。甚至据说当时皇帝因为说
团团说
知乎上有个有趣的问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李白在唐朝是用陕西话念诗吗?这些诗人们念起来自己的诗,又是什么感觉呢,中间会不会夹杂着许许多多的有意思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位网友的回答。
李白说、念诗用的是什么音?
我们都知道李白生在中亚,长在四川,后来游历全国,因此他平时说哪种方言我们无从知晓,但是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念诗”,而非日常口语。
写诗是要用官方韵的,就像我们现在写文章用普通话。因此,据此猜测,他念诗也用的是官方发音,就像我们读诗用普通话。
唐初以隋代陆法言写的《切韵》为官方韵,《切韵》音系参考洛阳话和建康话为主。
后来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而唐代政治中心长安的方言并没有很高的地位。甚至据说当时皇帝因为说长安方言而被谏臣指为不标准。
实际上,根据语言学家郑张尚芳考证,中国古代的标准读书音,长期以来就是洛阳音,无论定都在哪里。这一点直到明代才改成南京音(后来又改成北京音,一直用到现在)。
因此,据此推测,李白念诗用的就是洛阳音,考虑到他并非洛阳人,而且走的地方太多,那时候又没广播,洛阳话可能不太标准,所以更准确的答案应该是“不太标准的唐代洛阳音”。(这里带有猜测的成分,毕竟没有人真的能见到李白,还有可能有两种可能:一是李白就是爱用方言念诗,偏不说“普通话”,二是李白的洛阳音实在是太不标准。)
当时的洛阳话是不是现在的洛阳话
不是,不仅不是,而且差别极大。为什么?
1.语音自身是变化的。
而且语音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远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基本上,任何人到了三百年前自己的故乡,要跟自己的祖先交流都是极困难的。现在留下来一些溥仪的录音资料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溥仪的北京话,跟现在的北京话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溥仪说“的”,发音是di,而现代的北京人说“的”,发音是de。
他距我们还不到一百年。
甚至更近一些的,大家如果听过五六十年代老电影、老广播里的发音,就会发现,都是普通话,感觉却很“不对劲”。
2.某一地的语音是会受外力影响的。
很多人有一种观点,例如:现在的陕西人是古代陕西人的后代,现在的洛阳人是古代洛阳人的后代。这其实是错误的。中国传统虽然是安土重迁,但是在一千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人口流动非常剧烈,几乎是天翻地覆。这一千年多少次改朝换代,多少饥荒导致的流离失所,更何况还有非动荡年月的自然迁徙,例如科举、当兵、经商。实际上,每一个现代人的身上,都流着来自古代的五湖四海的血。
任何两种不同的方言,但凡接触,必有影响。
在这种种外力作用下,语音也会在自身原有变化的基础上发生很多新变化。
据此猜测,李白念诗用的是“唐代洛阳音”。而唐代的洛阳音什么样?这个其实大家在网上搜索“中古音查询”,就可以检索了。(不过,查到的结果是用“国际音标”写出来的,你如果懂国际音标,也就不会提这个问题了。这里的国际音标不光是大家以前学英语用的那个国际音标,那只是全球通用的国际音标的一部分。)
中古音的范围是从隋唐到宋,中古音内部各个时代其实也有差异。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查询上古音和近古音。之所以能查到,是因为有韵书流传下来。
语言学家(音韵学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古代的韵书、资料和现在的各地方言,构拟出了当时的语音。本题中有的网友发布的“古音朗诵”视频就是在这些科学研究基础上做出来的。
但是,请注意:
古音的构拟,在音韵学界存在好几派不同的结果。有大家都公认的地方,也有大家有分歧的地方。目前任何的古音构拟,都只是“学术观点”,而非“既定事实”。
古音的构拟,只能构拟出声母韵母,而声调,目前我们只能构拟出调类,无法构拟出调值。这两个概念门外汉要理解有点复杂。所以大家听到的“古音朗诵”,里面的声调很可能不准确。
另外,音韵学是一门会很有趣但是现在有点衰微的学问,希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多多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与大家共勉。
本文作者:姜元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90后故意“霸占”两车道!
校 审 | 任晓蓉
文 案 | 姜元昊
编 辑 | 李润泽(郑州铁路局团委)
目前40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