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格式后期处理(你还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RAW格式后期处理(你还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松下的GH系列也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代表,虽然采用了相对小众的MFT路线,但GH系列一直在单反/微单界走在突破参数限制方面的前列,10比特、422这些都是它挑破的天窗。2009年,Trammel Hudson发布了“Magic Lantern”魔灯固件的第一版,这使得5D MK II的性能超越了厂家的规划,魔灯固件不断给5D MK II提供更高的记录码流,并最终在单反上实现了RAW记录。扩展阅读:看RED如何从“面包盒”开始挑战传统摄影机巨头!在2008年,佳能5D MK II的发布也具有重要意义,单反开始能够拍摄严格意义的高清视频,这掀起了一大波单反视频浪潮。
包含丰富影像信息的RAW格式让人既爱又恨,一方面RAW格式影像给后期处理带来了丰富的空间,另一方面RAW格式影像庞大的体积和对硬件处理能力的依赖让人头疼不已。这个RAW格式从哪里来?它又将到哪里去?你还能跟上视频技术发展的脚步?
RAW格式是在数字电影浪潮启动初期被最先应用到数码相机里储存平面照片的一种格式。2004年,Adobe发布了第一个版本的DNG格式,DNG也就是Digital Negative数字负片的意思。DNG基于TIFF/EP标准,不同的是DNG单独存放元数据信息,可以被更方便地快速读取。DNG是第一个直接读取影像传感器的数据并绕开原有高压缩比编码的格式。DNG格式发布以后很快就被高端相机业界最响亮的两个品牌哈苏和徕卡采用,但随后各个相机厂家逐渐开发出各自的RAW格式逐渐取代了DNG。
在这个时期,视频行业还处在标清向高清过渡的阶段,存储介质也在从磁带向半导体记录过渡。视频由于较高的帧率,数据量比照片大很多,采用RAW格式记录视频在早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2006年,RED开启了数字摄影机新的一轮革命,RED ONE在给业界带来了4K分辨率影像的同时,也带来了RAW记录格式,并且以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位快速走红。
扩展阅读:
看RED如何从“面包盒”开始挑战传统摄影机巨头!
在2008年,佳能5D MK II的发布也具有重要意义,单反开始能够拍摄严格意义的高清视频,这掀起了一大波单反视频浪潮。
2009年,Trammel Hudson发布了“Magic Lantern”魔灯固件的第一版,这使得5D MK II的性能超越了厂家的规划,魔灯固件不断给5D MK II提供更高的记录码流,并最终在单反上实现了RAW记录。
松下的GH系列也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代表,虽然采用了相对小众的MFT路线,但GH系列一直在单反/微单界走在突破参数限制方面的前列,10比特、422这些都是它挑破的天窗。
Blackmagic Design在参数和价格的搭配上一直以来十分剽悍。早期发布的2.5K摄影机提供了机内ProRes和RAW格式的记录,而且价格仅为3000美金。虽然BMD的摄影机在供货和品控方面被吐槽无数,但他们独特的市场策略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RED和BMD的RAW体系之外,传统影像巨头开始推广更高的码流和LOG的搭配,这样的组合确实比原有的高压缩比格式带来了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一时间“拍灰”成了潮流。
2018年NAB之前,苹果发布了ProRes RAW格式,既具备RAW格式丰富的信息,又有ProRes格式相对较小的文件体积,这似乎又将掀起新一轮的RAW普及浪潮。你还在哪个阶段?还能跟上视频技术发展的脚步吗?
扩展阅读:
苹果搞事情,发布强大的ProRes RAW来抢占影像生产价值链条更大份额!专业摄影机市场也将受波及!
本文由影像麦客编译整理、略有删减,原作者:CALEB STEPHENS。欢迎在文后留言吐槽,加入各种专业影像创作与技术交流群、下载文中各种资源,请私信“影像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