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旅行团游记(第一个参加欧洲十国游)
古代旅行团游记(第一个参加欧洲十国游)除了抽水马桶之外,还有24小时的自来热水供应,好棒!●“两舱之中各有一净房,亦有阀门。入门有净桶,提起上盖,下有瓷盆。盆下有孔通于水面。左右各一桶环,便溺毕则抽左环,自有水下洗涤盆桶。再抽右环,则污物随水而下矣。”小张的路线,是先从天津搭英国轮船去上海,还没出国,这艘西洋船就已经让他大开眼界了。首先是抽水马桶,这货和下水道没发明之前你们梦想的巴黎和伦敦根本就是屎尿之城。抽水马桶就是这个人发明的,他姓Crapper,是的你没看错,Crapper就是“厕所”的意思,这是命中注定的发明啊!
这年头穿越很流行,不过大多是从现代穿回古代大开金手指的玛丽苏和杰克苏,如果从古代穿到现代,呃,脑力有限,很难站在古代人的角度来猎奇啊!正好所长发现了这么一枚铁岭出身的牛逼驴友张德彝,在1866年就踏上了欧洲十国游之旅,现在看看这枚清朝长辫子人士对西洋风物的记述,角度还真是挺稀奇的。
【真心招待所】·任我行
张德彝这个人,一生八次出国,在国外住了27年,英语杠杠滴,自称为“舌人”,认为自己只懂英文是不学无术之徒——妈呀放现在试试,那绝对是个同声翻译的人才好吗!
张同学长这样,一看就是纯种东方人,毕业于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北京同文馆,回国后还当过光绪的外文老师(可惜光绪对他根本没啥印象,存在感很低),可见是个语言天分很高的人。1866年他第一次出国,只有19岁,作为一枚眉清目秀的骚年,由清政府出资加入了中国第一个出国旅游团,一走就是欧洲十国,这份差事让人看了好眼红啊!
小张的路线,是先从天津搭英国轮船去上海,还没出国,这艘西洋船就已经让他大开眼界了。
首先是抽水马桶,这货和下水道没发明之前你们梦想的巴黎和伦敦根本就是屎尿之城。
抽水马桶就是这个人发明的,他姓Crapper,是的你没看错,Crapper就是“厕所”的意思,这是命中注定的发明啊!
●“两舱之中各有一净房,亦有阀门。入门有净桶,提起上盖,下有瓷盆。盆下有孔通于水面。左右各一桶环,便溺毕则抽左环,自有水下洗涤盆桶。再抽右环,则污物随水而下矣。”
除了抽水马桶之外,还有24小时的自来热水供应,好棒!
-西餐什么鬼,一闻就想吐-
不过洋人的东西也不全是好的,譬如在轮船上天天吃西餐,小张被训练得一听到叫吃饭的摇铃声,就要呕吐不止,尼玛,西餐实在是太难吃了啊,大块牛羊肉被烤得又黑又焦,里面还是生的,鱼的味道也是乱七八糟,闻到就想吐。
●“船规每饭必先摇铃,知会用饭。彝等一闻铃声便大吐不止,盖英国饭食与中国迥异,味非素嗜,俱难下咽。甜辣苦酸,调合成馔。牛羊肉皆切大块。熟者黑而焦,生者腥而硬。鸡鸭不煮而烤,鱼味辣且酸 一嗅即吐。”
英国人还没有祭出最强大的黑暗料理“仰望星空”小张你怎么就跪了?
哎,提起英国食物,大家都懂的,小张你何必哪壶不开提哪壶。
●“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先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面包、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黄薯、白饭等物。”
小张从上海搭船去欧洲,坐的是法国远洋轮,食物应该略有改进了,丰盛程度,看起来跟我们今天坐邮轮的规格很相似。
论西餐正确的打开方式
西餐摆盘:
●“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
西餐礼仪:
●“菜皆盛以大银盘,挨坐传送。刀叉与盘,每饭屡易。”
西餐内容:
●“菜有烧鸡、烤鸭、铁雀、鹌鹑、白煮鸡鱼、烧烙牛羊、鸽子、火鸡、野猫、铁雀、鹌鹑、鸡卵、姜黄煮牛肉、芥末醋抹马齿苋、粗龙须菜、大山药豆。”
上图中记述的“加非”,就是coffee的音译,“炒扣来”就是Chocolate,小张表示其味酸苦,然后还有红酒,”系洋葡萄所造,味酸而涩,饮必和以白水方能下咽,连面包,他都说是酸的,这个中国胃面对西餐真是全面崩溃了。
-艾玛,当时我就震惊了-
小张同学虽然没法带着方便面解救中国胃,不过欧洲十国游还是很好玩哒,譬如在巴黎,他被街上的女人震惊了:
●“法国巴黎女皆袒胸露背,裙或红或白,或粉红或葱绿。”
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电梯第一次被展示的情景
在法国马赛,他还见到了最早的电梯,并取名叫做“自行屋”:
●“梯旁一门,内有自行屋一间,可容4、5人。内有消息,按则此屋自上,抬则自下;欲上第几层楼时,自能止住。”
第三次去法国时看到脚踏船,就取名叫“自行舟”。
在伦敦,他看到了自行车,并评价此物“疾于奔马”,自行车这个中译名,就是小张发明的。
●“前后各一轮,一大一小,大者二寸(应为“尺”),小者寸(尺)半,上坐一人,弦上轮转,足动首摇,其手自按机轴,而前推后曳,左右顾视,趣甚。”
而且那个时候骑自行车也是要先进“驾校”学习的,一辆自行车卖到9磅至15磅,到驾校还得交1、2磅的学费,根据当时的物价换算,怎么也要百两银子的花费,还是挺贵的。
在英国拜访武将戈登的弟弟家,他看到了缝纫机:
●“铁针凿架一座,俗名‘铁裁缝’,形似茶几,上下皆有关键,面上垂一针,后一轴线。做女工时,将布放于针下,脚踏关键,针线自能运转,缝纫甚捷。”
其实缝纫机在咸丰年间就传入中国了。
1868年小张还在纽约看法国歌剧,文娱生活很丰富呢。这部法国轻歌剧叫做《杰罗斯坦大公夫人》,小张显然很欣赏女主角。
●薄暮入城,至一戏园。是夕所演,系法郎西之戏文,出名“格郎局哂”,译言大公爵夫人也。见有少女,首冠盔,手持剑,往来歌舞如风,转喉比娇莺,体如飞燕,“楚腰一捻掌中擎”,悉不过是也。
后来又回到法国,看了《浮士德》,给他记述的好像一则“聊斋”故事:
●“所演者,一人年近六旬,意欲还童,乃登山采药。正在松下寻觅间,忽来一鬼,身着红衣,远看如火判。鬼知其意,乃使其须落黄,面腴神足,变一风流少年。其人大喜,且言久有一女,爱而不得。鬼遂领去见女。”
小张在游记里写过不下十几次去看歌剧的情景,譬如这一篇,用文言文写出来怎么有种“镜花缘”的错觉:
●“是出共男女二百馀,花树楼房,跳舞歌唱,与他戏同。惟高山皓月,长江石桥,舟车鸟兽,花影天光,及旧石柱粗二三围,高二三丈者,以双眼千里镜望之,真假难辨。更有彩云疏星,荷风槐日,仙女数十,飞腾半空。其中固有真人纸画,然久看之,假水起波,纸人亦动,妙甚。”
其实最使小张震惊的洋玩意,叫做“肾衣”,——避孕套是也!
他也在游记里好几次记述了这个东东:
●“闻英、法国有售肾衣者,不知何物所造。据云,宿妓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piao chang的时候戴上可以预防性病,但,还是不戴比较爽啊。)
●“闻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阳具之上,虽极颠凤倒鸾而一雏不卵。”(这是为计划生育造就的神器啊,戴上嘿咻就不怕生孩子了。)
现在还有人跑到国外去大批采购避孕套当伴手礼,可是在那个时代小张完全无法接受,尼玛不孝有三无后无大,断人子嗣有损阴德啊,他就是这么评论“肾衣”的。
铁岭小伙张德彝在国外客居27年,还把英文的标点符号带到中文里,没错,在此之前中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此外他还是第一个进入埃及金字塔的中国人,走了几个时辰,气喘吁吁,一身冷汗,最后就看到“一石棺无盖,形如马槽,击之铿然,放于壁角。”
既然张德彝在欧美见到这么多值得一述的奇技淫巧,所以我们的穿越小说是不是也该换点儿花样了,别动不动就是剽窃古人诗词或者种西红柿开火锅店,快把抽水马桶自行车发明出来吧,至于避孕套……就算了,否则一定会被抓起来烧死的说!
——恭候理想主义享乐家——
真心,是一道风味俱佳的下酒菜。
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成员·万千银河系星光在此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