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陈洪则冷笑着回答道:在徐阶看来,这很可能是陈洪故意所为,目的在于报复当初的“联盟失败”;其实,结合随后的剧情发展,这很可能是嘉靖皇帝的刻意安排,为接下来安抚徐阶奠定基础。徐阶来到玉熙宫,看到吕芳正陪着严嵩站在玉熙宫门口,很明显,他们正在等着徐阶。注意,徐阶一直都在西苑,而严嵩则被“软禁”在家;而且,严嵩是“内阁首辅”,徐阶只是“暂署内阁事务”;不管是按时间,还是按礼数,徐阶都应该比严嵩提前来到才是。见此情况,一向谨慎小心的徐阶,望向传令的陈洪说道:“怎么能先召严阁老,让他等我?太失礼了。”

审讯过杨金水以后,嘉靖皇帝明确了杨金水“疯了”的事实,这就等于明确了他对“浙江贪墨案”的态度——行了,不能再继续了,审到杨金水就行了。于是,三方大佬开始逐渐回归,先是吕芳返回宫中,然后就是严嵩和徐阶的解除“软禁”。

只是,嘉靖皇帝对于“浙江贪墨案”的处理还面临着一个极大的难题:

以“徐阶”为代表的“清流党”会不会就这样放过“严党”?

于是,嘉靖皇帝召见严嵩和徐阶,再加上一个刚刚归来的吕芳,站在大明王朝权力塔尖上的4位大佬,开始了一场大乱斗。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1)

徐阶来到玉熙宫,看到吕芳正陪着严嵩站在玉熙宫门口,很明显,他们正在等着徐阶。注意,徐阶一直都在西苑,而严嵩则被“软禁”在家;而且,严嵩是“内阁首辅”,徐阶只是“暂署内阁事务”;不管是按时间,还是按礼数,徐阶都应该比严嵩提前来到才是。

见此情况,一向谨慎小心的徐阶,望向传令的陈洪说道:

“怎么能先召严阁老,让他等我?太失礼了。”

在徐阶看来,这很可能是陈洪故意所为,目的在于报复当初的“联盟失败”;其实,结合随后的剧情发展,这很可能是嘉靖皇帝的刻意安排,为接下来安抚徐阶奠定基础。

陈洪则冷笑着回答道:

“首辅自然先召,次辅当然后召,徐阁老这也见怪吗?”

职场、官场上的与会时间虽然从未有过规定,但从古自今都有着极为默契的潜规则,那就是随着级别、官职的升高,与会的时间就会逐渐推迟,最大的领导永远是最后一个抵达会场。

严嵩,年龄长、级别高,距离玉熙宫的距离还远,反倒赶在了徐阶的前面,陈洪口中的“召见时间间隔”,该有多长?

听见陈洪这样说,徐阶也不再纠缠,只是快步向前,等到吕芳迎上来,徐阶开口了:

“圣上的万年吉壤一切都好?”

上位者之间就是这般模样,只要今天还在位,就能默契掩盖昨天的过错,“举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吕芳回应道:

“一切都好。严阁老已经等了有些时辰了,快进殿吧。”

见到严嵩,徐阶立马告罪:

“刚接到召命,阁老恕罪。”

被通知的时间先后,自己不能控制;但因此而造成的错误则必须承担,徐阶的谨慎小心,可见一斑。

严嵩伸出一只手,拉住徐阶,一块走进了玉熙宫。严嵩和徐阶之间并没有仇,只是站位不同、利益不同而已。只有争、只有斗,那是小孩争对错;真正的争斗从来不摆在明面上!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2)

这时候,严嵩发话了:

“这半月让徐阁老操劳了。”

这是一把手的姿态,更是一把手重新归来后的权威宣示,既能安抚徐阶,又能提醒徐阶——哥回来了,回来掌控内阁了。

来看徐阶的回答:

“好些票拟都压着呢,阁老再不来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内阁离了严阁老,确实不行。姿态、立场、态度,全有了。

这次召见,嘉靖皇帝给了两个极为罕见的态度:

1、嘉靖皇帝站在精舍门口等着;

2、严嵩和徐阶被嘉靖皇帝的两只手挽着,慢慢走进了精舍。

接着,嘉靖皇帝又对吕芳吩咐道:

“朝里也就两个老臣了。搬个墩子来,从今日起,徐阁老来见朕也赐个座。”

左膀右臂,一视同仁,嘉靖皇帝这是要抬高徐阶的朝廷地位了,要示之以恩,拉拢之、安抚之。只不过,从嘉靖皇帝这种类似抽风的态度来看,徐阶似乎已经能够猜到他对“浙江贪墨案”的处理意见了,更能猜到他对“严党”的处理态度了。

我们来看徐阶对嘉靖皇帝赐座的回应:

“臣也才过花甲之年,怎能受圣上如此过礼的恩遇?臣万万不敢当。”

就徐阶的这句话,我觉得应该有两层理解:

首先,这是对待皇帝恩赐该有的恭敬谦让态度;然后,这是徐阶对于嘉靖皇帝拉拢、安抚的拒绝态度,也就是不同意嘉靖皇帝对“严党”的处理意见。

徐阶的态度,嘉靖皇帝自然懂得,只给了一句:

“你受得的,坐下吧。”

嘉靖皇帝的这句话有点强制的意思了,朕给的赏赐,你要得要,不要也得要;朕给的处理意见,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见徐阶仍然未动,嘉靖皇帝对吕芳说道:

“吕芳,你替朕扶徐阁老坐。”

一位大明王朝的皇帝,一位“司礼监”的一把手,还换不回你徐阶的态度吗?

没办法了,徐阶只能暂时坐下,静待嘉靖皇帝发言。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3)

进入正题之前,嘉靖皇帝还是按照自己惯有的方式,先找一段看似和正题无关的话题。

“吕芳,朕这件长袍是哪一年做的?”

吕芳回道:

“奴才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嘉靖三十七年六月敬制的,到今天也穿了四个年头了。”

嘉靖皇帝接着说道:

“好记性。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在朕这里,人也是旧的好,衣也是旧的好。用久了就舍不得。”

直接扔出了态度,在朕这里,人不如故,这个“故”,既能指吕芳,也能指徐阶,更能指严嵩。一句话,让犯错的吕芳、被变相软禁的严嵩和徐阶,心中满是感动。吕芳直了直身子,严嵩和徐阶则赶紧起身以示感恩。

被嘉靖皇帝如此对待,严嵩自然是高兴的,毕竟遮风挡雨了20年,嘉靖皇帝到底不舍得“倒严”;徐阶的感受则极为复杂,嘉靖的示恩不能拒绝,但整个“清流党”还指望着徐阶发起“倒严”的最后冲击呢。此时的徐阶,变成了另一个“沈一石”,身不由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看。

让两人重新坐下后,嘉靖皇帝继续自己之前的话题——4句话,句句有深意:

“世人有个通病,都喜新厌旧。殊不知衣服穿旧了贴身,人用旧了贴心。”

这句话是说给徐阶听的,大体意思就是你把严嵩扳倒了,还会有另一个严嵩出现,到时候你就会知道,还是严嵩好。

“就说你们吧,人老了精力当然不济了,可也不会再有其他的奢望,经历的事多了,事君做事就谨慎,就老成,就不惹乱子。当家就得用老人。”

这句话是说给严嵩和徐阶,顺带还敲打了吕芳,你们这个资历,不该再有错误出现!

“当然,那些年壮的不高兴了。他们精力旺盛,整日想着往上走,路又被老的挡着,自然就把我们这些老的看做眼中钉了。”

别打量着大明王朝离不开你们,你们的位置有着太多人盯着,小心谨慎、认真领会圣意,才能坐稳位置,避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况出现。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4)

当然,嘉靖皇帝的身后也有着“年壮”威胁,那就是大明皇储——裕王。这句话,嘉靖皇帝还有着明显的自省意味。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老而不死是为贼’,年老的在那些年壮人的眼中都成了贼了。朕也不知道我们这些贼到底偷了他们什么东西。”

嘉靖、严嵩、徐阶和吕芳,这4位站在大明王朝权力塔尖上的大佬,谁人背后没有急切等待接位的“年壮者”?嘉靖皇帝的这句话是敲打,更是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辛酸。

整段话下来,嘉靖皇帝给了敲打,给了共鸣,更给予了处理“浙江贪墨案”的感情铺垫。

好了,基础打好了,嘉靖皇帝开始给予态度:

“当然,我们这些老的也要识相点。还有句俗话叫做‘不痴不聋不做当家翁’。”嘉靖依然乱石铺阶,“有些事睁只眼闭只眼吧。他们闹腾他们的去,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

大明王朝这艘大船该怎么走,怎么转舵,全都掌握在我们4人手中,要大局为重,稳定为重。下面的人再怎么折腾,再怎么撺掇,咱们必须抓住这个基本原则,一定要稳住。

一句话,只要这四个人精诚合作,下面的人再怎么闹腾,大明王朝也乱不了,亡不了。

态度明确给出了,嘉靖皇帝开始问及青词事宜。

“严阁老,今日中元,敬天修醮,朕还等着你的青词呢,写好了吗?”

嘉靖朝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最后都会归结到一篇青词上,这是嘉靖皇帝最为独特的治国方式。

来看严嵩的回答:

“臣确实老了,这篇青词恭撰了三日,昨夜才完稿。就怕难入圣上法眼。”

注意,严嵩并不清楚嘉靖皇帝会在今日召见,可就算如此,他依然赶在中元之前完成了青词的撰写,这份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不服不行!

关于嘉靖皇帝看严嵩青词的模样,原著小说中有一句这样的描述:

嘉靖本就不愿在这些臣子面前戴花镜,日光满室,严嵩的字又写得大,这时拿着青词飞快地看了起来。

这句描述里面有着何等深意,我们先按住不说;随后,徐阶也会有类似表现,我们一并陈述。

看完严嵩的青词,嘉靖皇帝给了句评价:

“人老了也有老的好处,文章写得更老道了。”

再次强调了严嵩的不可或缺,再次为接下来处理“严党”的态度奠定基础。

接着,嘉靖皇帝转向徐阶:

“徐阁老,你的青词呢?”

徐阶,同样不清楚嘉靖皇帝的召见,同样赶在中元前完成了青词撰写,嘉靖朝的官员竟把侍君之诚表现在了这个方面,真不知是可笑,还是荒唐?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5)

徐阶起身,掏出青词并给出回应:

“有严阁老珠玉在前,臣真怕瓦砾在后,有误圣上敬天之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抛砖引玉”是种说法,“珠玉在前,瓦砾在后”又是一种说法,区别只在于是自己在前,还是别人在前。语言之魅力,也就在这里了。

接过徐阶的青词后,嘉靖皇帝将严嵩的青词交给了徐阶:

“朕看徐阁老的青词,让徐阁老也看看严阁老的青词。”

关于徐阶看青词的表现,原著小说中也有着一句描述:

徐阶双手接过青词,这样的光线,偌大的字体,他用肉眼本看得清楚,却依然从袍袖里掏出了眼镜,询望向嘉靖。

结合上文,严嵩给出了字体超大的青词,徐阶明明能看清字体,却又故意戴上眼镜的做法,我们就能看出这两位老狐狸侍君的谨慎和小心。

嘉靖皇帝修仙悟道,一直都在维护自己的神秘形象,这是打造绝对权威的必要条件,所以,他要在别人前面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高深莫测。

冬天穿单衣,夏天穿棉服,年逾六旬仍然眼不花耳不聋,看东西不用戴眼镜,就是嘉靖皇帝维护自己神秘形象的必要手段。

所以,严嵩才会把青词的字体写得很大,目的就是让嘉靖皇帝不戴眼镜也能看清字体;所以,徐阶才会故意戴上眼镜看青词,目的就是告诉嘉靖皇帝,我不如你,我都需要戴眼镜,你就不需要。

“隐之不能”、“示之不能”,让嘉靖和严嵩、徐阶发挥到了极致。

等到徐阶看完青词后,嘉靖皇帝开始给予评价:

“朕先评评严阁老写的青词吧。三个字:好,好,好。徐阁老以为如何?”

这是嘉靖皇帝的态度,严阁老是好的,隐喻不能倒;然后,紧接着问及徐阶的意见,逼着徐阶表明自己的态度。

来看徐阶的回应:

“圣上是三个字的评语,臣只怕要说九个字了。字也好,词也好,意也好。”

既要紧紧围绕领导的中心思想展开,又要和领导的措辞有着明显不同,“拍马屁”的功夫就体现在这里。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6)

被夸奖了,严嵩自然要谦虚一下:

“圣上过奖,徐阁老也过誉了。”

“过奖”和“过誉”的意思虽然相同,但“奖”却发生于上级对下级,“誉”却用于下级对上级,一字不同,含义就大大不同,所用的对象自然也就不同,严嵩的语言严谨性,着实令人佩服。

嘉靖皇帝接过话头:

“好就是好。朕或许有所偏爱,徐阁老可是从不说违心话的人。”

嘉靖皇帝的这句话极为讲究,先是表明了对严嵩的“偏爱”,又间接夸赞了徐阶,一句话安抚两个人,还让人无法拒绝。

接着,嘉靖皇帝再次转向徐阶,问道:

“徐阶,你的青词中有两句话是怎么想出来的?”

注意,嘉靖皇帝没有称呼徐阶为“徐阁老”,而是直接称呼了名字,这是嘉靖皇帝内心态度的转变——你的这两句话,朕可是有点不满意啊,希望你能给出符合朕心意的解释。

这两句话就是:“离九霄而膺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

没等徐阶回答,严嵩第一个站了起来:

“好!确实好!老朽不如。”

不光嘉靖皇帝需要拉拢、安抚徐阶,以换取暂缓“倒严”的支持态度,严嵩更需要哄着徐阶,严嵩的这句话就有着明显的吹捧之意。

接着,嘉靖皇帝还是没让徐阶回答,而是将话头扔给了吕芳:

“吕芳,你知道徐阁老这两句好在哪里吗?”

就算这两句词有着明显不利于嘉靖皇帝的意思,吕芳也能给出另外的解读;再加上,嘉靖皇帝再次称呼徐阶为“徐阁老”,我们就能看出嘉靖皇帝的真实意图:徐阶,我让吕芳给你圆圆场,你就别说了。

吕芳则回应道:

“主子这是难为奴才了。奴才读的那点书哪能品评两位大学士的文章?”

关于“两位大学士”的说法,嘉靖皇帝刚刚和吕芳提及过,正如严嵩和徐阶都清楚朱元璋那句“举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一样,徐阶这两句青词到底什么意思,严嵩自然清楚。吕芳的这句话就是在告诉嘉靖皇帝:刚因为这样的事犯了错,严嵩和徐阶之间的斗争,奴才就不参与了吧!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7)

嘉靖皇帝也听出了吕芳的画外音,说道:

“也没叫你写,你只说好在哪里。”

没叫你参与,就让你站个场子!

没办法了,吕芳只能顺着嘉靖皇帝的心思,给出解释:

“奴才以为,徐阁老这两句写出了万岁爷的无奈。主子本是仙班里的神仙,奉了上天之命降到凡间来做万民之主,谁不愿意做神仙却愿意做凡人?谁不愿意在天上享清福却愿意到凡间来给万民为仆?这岂不是无奈?”

徐阶的这两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已经不重要了,反正吕芳给出了新的解读——徐阶,这是在心疼嘉靖皇帝呢!

来看嘉靖皇帝的最终评语:

“好奴才!你这几句评语连同严阁老徐阁老的青词可以鼎足而三了!不过三鼎甲也得分出个状元榜眼探花。今天的青词徐阶是状元,严嵩是榜眼,吕芳凑个数当个探花吧。严阁老你觉得朕公正与否?”

这段话里面,有着嘉靖皇帝的三个态度:

1、吕芳的解读,朕认可了,你徐阶不要再解释了!

2、嘉靖皇帝再次示恩,总之就是拉拢、安抚。

3、话头转向严嵩,让严嵩赶紧跟着表态,以求让徐阶彻底闭嘴,不得不同意嘉靖皇帝对“严党”的处理。

严嵩满脸诚恳:

“臣心悦诚服。”

好了,问题的关键全都集中到了徐阶的身上,“浙江贪墨案”就要不了了之了,“倒严”就要不了了之了,该如何给裕王交代,该如何给高拱、张居正等“清流”交代,该如何面对整个朝局的舆论声音,千夫所指,几十年清誉即将毁于一旦啊。想到这里,徐阶不得不站起来说话了:

“圣上,臣这两句话还有另外一番解释,要向圣上呈奏。”

徐阶要说什么,嘉靖皇帝自然清楚,只是脸上不能表现出失望,只能听任徐阶来一波最后的进攻。

“圣上上膺天命,数十年恭行俭约为的都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却有一班辜恩负义的贪吏上侵国帑下掠民财,如浙江贪墨一案者!这些人倘若不严加惩治,实有负圣上肩负之天命爱民之仁德。”

一句话,贪官要杀,要杀光杀尽杀彻底;一个中心思想——扳倒“严党”。

明朝嘉靖帝时期严嵩怎么死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8)

好了,来看嘉靖皇帝最后的一锤定音: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首国风流传到今也两千多年了。老鼠年年打,年年打不尽。贪官朝朝杀,朝朝有贪官。徐阁老,朕交把快刀给你,你也杀不了许多。可该杀的朕也会杀。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