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潼关肉夹馍最正宗的在哪里(潼关历史上的必争地)
西安潼关肉夹馍最正宗的在哪里(潼关历史上的必争地)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诗赞曰:今天,咱们就着这个热点来聊一聊潼关,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迅速做出回应,称“潼关肉夹馍”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其注册人无权向潼关特定区域外的商户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收取加盟费。同时,也无权禁止潼关特定区域内的商家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中的地名。
“纵横华媒国际”将推出“城市文化品牌计划”,聚焦城市文化基因,承担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角色。
近日潼关上热搜了,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家所谓的“潼关肉夹馍协会”将带有“潼关”两字的河南肉夹馍商家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商家想继续使用“潼关肉夹馍”商标,则需缴纳近10万元的费用。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迅速做出回应,称“潼关肉夹馍”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
其注册人无权向潼关特定区域外的商户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收取加盟费。
同时,也无权禁止潼关特定区域内的商家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中的地名。
今天,咱们就着这个热点来聊一聊潼关,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诗赞曰: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通往西北要道的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其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扼守险要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2年),一代枭雄曹操欲统一北方,遂与马超、韩遂在潼关大战。
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南阳王司马模驻守关中,部将赵染投降前赵,欲西进攻打长安,双方大战于潼关。
五胡乱华、十六国并立期间,潼关更是大战频繁、数度易手。
明代的潼关为军事治所,不断完善关城建设,在唐宋潼关城的基础上重修关城,东、西、北三面城墙高五丈,南边城墙最高处高达十丈。
整个城池周长近6公里,共建有6个城门,城内街道纵横交错。
清朝康熙皇帝视察天下河山,从山西乘船渡过黄河进入潼关,在巍然的古城墙前面惊叹不已,即作《渡黄河潼关驻跸》诗一首,称其为“天下第一城”。
乾隆皇帝曾游历至此,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在城楼外横额有鎏金大字“中华第一关”的御笔书法。
关内关外、山上山下,有着很多风景名胜,逐渐形成潼关八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谯楼晚照、道观神钟、中条雪案、秦岭云屏、风陵晓渡、黄河春涨。
老潼关肉夹馍馍的特点是干、脆、酥、香,肉的特点是肥而不腻。
传说当年李世民吃过后连赞“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间有此美食矣”。
吃肉夹馍一定要配上鸭片汤,简直美味极了!
其实是烩里脊片,据说鸭片汤的名字颇有来历,
在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往西安途径潼关,
当地官员以当地特产进献老佛爷,老佛爷食用后对烩里脊片赞赏有加,说此菜极似御膳中的“鸭片”。
因此,潼关的烩里脊片得名“鸭片汤”,一直沿袭至今。
是传统的潼关特产,最适合佐餐。
其选料讲究、外形美观、红褐透亮、色泽鲜润,酥脆鲜嫩、咸中有甜、笋香浓郁、酱香扑鼻,
而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糖分、氮化物、铁、磷、钙等营养成分。
潼关驰名小吃,是贲秃娃的招牌美食。
秃娃又名贲忠胜,年轻时游手好闲,对染上了吸食鸦片上了瘾,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后友人苏跛子大夫传授给他卤蒸烧鸡的制作方法。
于是他立志好学,与妻子创立潼关小吃店,专门经营潼关卤烧鸡。
他们家的卤烧鸡最大特点是肉酥、味鲜、色美,博得当地顾客、各界人士以及外来客商的一致称赞。
每日供不应求,更是远销国内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中国风范》是由纵横华媒发起打造的一款融通中外展示中国城市文化的App平台,以多语种精准传播为核心,以传承、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和现代社会发展实践,面向海内外受众,专注传播策略和艺术,革新传播方式与角度,致力于向全人类阐释推介更多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物产、中国城市文化底蕴、中国人民精神特质、中国经济社会力量、中国智慧与自信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