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今天,让我们重读明朝第一忽悠---沈惟敬。他就是号称明朝第一忽悠---沈惟敬。金庸先生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帝王将相永远占据着历史进程的话语权,无数个小人物陪衬在历史的尘烟里寂寂无闻。风起于青萍之末。谁说小人物不能改变历史,蝴蝶不经意挥动翅膀,看似微不足道,产生的威力却难以想象,结果同样出乎预料。明朝就有一个小人物,用他的忽悠口才玩弄中日韩三国于股掌之间,以神来一笔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1)

朱元璋

明朝是个奇葩的朝代,开局奇葩,结尾奇葩,过程更奇葩。

无论是朱元璋乞丐涅槃成帝,还是朱棣杀侄夺位,更不论崇祯煤山自缢殉国。比任何一个朝代多了几分传奇和惊艳,更多了几分悲壮和凄凉。

也许我们对明朝误解太多太多,让我们无法剥离那些斑驳的历史,去体味那些沉重的无法呼吸的真实。

金庸先生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帝王将相永远占据着历史进程的话语权,无数个小人物陪衬在历史的尘烟里寂寂无闻。

风起于青萍之末。谁说小人物不能改变历史,蝴蝶不经意挥动翅膀,看似微不足道,产生的威力却难以想象,结果同样出乎预料。

明朝就有一个小人物,用他的忽悠口才玩弄中日韩三国于股掌之间,以神来一笔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

他就是号称明朝第一忽悠---沈惟敬。

今天,让我们重读明朝第一忽悠---沈惟敬。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2)

沈惟敬

明朝第一忽悠,带着几分蔑视和敌意,这个称呼对沈惟敬来说,真的不够尊重。你可以不尊重我的做法,但是你不能不尊重我的能力。

忽悠金钱是坑骗,忽悠人生是谋略。沈惟敬凭三寸不烂之舌,数次孤身入敌,营谈判玩弄中日韩三国于股掌之间,彻底改变东亚历史走向。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悲壮,可谓是远胜苏秦张仪之辈,何来忽悠之说。

沈惟敬何许人也?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3)

影视剧里的沈惟敬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沈惟敬,本名家支属,少年曾从军,及见甲寅楼事。后贫,落入京师,好烧炼,与方士及无赖辈游。石司马妾父袁姓者亦嗜炉火,因与沈善。”

关于沈惟敬,史料上众说纷纭,多记载他是“市中无赖也”,这个真有点不实事求是。沈德符与沈惟敬生活年代相近,二人籍贯同为嘉兴。因此,沈德符的记载应该更加真实可信。

沈惟敬并不是个单纯的无赖,地方志记载:长髯伟干,顾盼烨然,颇有鹤发仙风之相。老沈卖相不错,道骨仙风,让人一见便不容小觑。

老沈的人品其实真不差,他出自名门,年少从军,与其父沈坤曾毒杀倭寇救胡宗宪。人虽有任侠之气,读书也不行,但是人品应该不差,至少道德品质比那些整天内斗倾轧的内阁阁僚们不知道高了多少。至少老沈把阴谋诡计用在敌寇身上,而没有用在自己人身上。

沈惟敬为什么能担任谈判人选?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4)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刚刚名义上统一日本,160不到的身躯再也装不下他伟大的梦想。这个货一板砖拍在脑袋上,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借道朝鲜,侵占中华。

丰臣秀吉东拼西凑,凑够了15万人入侵朝鲜。

俗话说:人比人能死,货比货得扔。朝鲜战斗力历来就是战五渣,小日本那点战斗力欺负朝鲜那是绰绰有余。打一次败一次,一退再退,眼看要退到鸭绿江了。朝鲜国王李昖顶不住了,就向明万历皇帝求救。

万历决定出兵援朝,但是此时宁夏叛乱未平,需要拖延时间。

拖延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谈判。但是大明却找不出一个适合谈判的人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属于沈惟敬的时代到了。

谈判人选非沈惟敬莫属,原因有三:

第一,沈惟敬会吹牛,不但会吹还不脸红,吹到最后自己都深信不疑。吹牛的最高境界,老沈已经深得其精髓。

第二,沈惟敬卖相好,长得像好人。史料记载:长髯伟干,顾盼烨然,颇有鹤发仙风之相。这长相,妥妥的为骗而生。

第三,沈惟敬有门路。负责谈判事务的兵部尚书石星的岳父(小妾的父亲)是沈的粉丝,对沈的忽悠本事简直是膜拜到家了。最摧毁人意志的就是枕边风,老沈不出山都难。

《明史》记载,“当是时,宁夏未平,朝鲜事起,兵部尚书石星计无所出,募能说倭者侦之,于是嘉兴人惟敬应募。星即假游击将军衔,送之如松麾下”。

于是沈惟敬怀着一颗爱国心报名了,然后不出悬念地出征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相信,沈惟敬是悲壮的,是值得让人尊敬的。

沈惟敬和小西行长是真爱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5)

小西行长

此时的沈惟敬“年已望七”,满头银发加一把长胡子,卖相极好,见多识广,又胜在胆大包天,堪称忽悠界教科书的忽悠大师。

沈惟敬忽悠三国的历史性表演开始了……

到朝鲜后,老沈一句话就把朝鲜国王李昖忽住了。“不要担心,大明的七十万援军很快就到,咱有人!”,一句就给李昖吃了定心丸。

紧接着去与日本人谈判。日军将领小西行长让全军整装肃立迎接,摆出一副要活吞老沈的样子。谁知道老沈面不改色,临危不乱,直到营门口才下马,这一下倒给小西行长忽住了,以郭子仪单骑独闯回纥赞誉老沈。谈判结束后,飞扬跋扈的日军将领,纷纷走出营帐,给沈老沈送行,而且还特有礼貌。沈惟敬以一己之力给明军第一抗日援朝总司令李如松忽悠来了五十天的准备时间。

历史就是喜欢开玩笑,沈惟敬回来后就让李如松抓起来,差点杀了,后来又想出个闷骚的计策:利用沈惟敬诱骗小西行长前来受封,然后一网打尽。

到了日军大营后,沈惟敬一通忽悠,就把小西行长忽悠瘸了,又信了。于是派了二十人前去探路,被明军包了饺子。李如松也是心急,没等小行西长到就动手,功亏一篑。

“碧蹄馆”之战后,两军相持,都撑不下去了。于是李如松又想到了大忽悠沈惟敬,老沈又一次成为了谈判官,这次他面对的还是小西行长。对,就是那个差点被沈惟敬害死的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对沈惟敬是真爱,沈惟敬狠狠地欺骗了小行西长的感情,还欺骗了两次,小西行长还原谅了他。

沈惟敬怎么把日本忽悠瘸了?

明朝历代第一谋士(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6)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沈惟敬作为副使与小西行长东渡日本,面见日本王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提出了和平条件,共有六条:

第一,明朝下嫁公主给丰臣秀吉

第二,明朝与日本通商

第三,明朝与日本永结盟好

第四,朝鲜割让四道给日本

第五,朝鲜派出王子大臣作为人质

第六,朝鲜宣誓永不背叛日本。

面对这丧权辱国的六条建议,沈惟敬欺负明使团不懂日语,忽悠说:日本撤兵,请求封贡。又忽悠丰臣秀吉:大明接纳这六条,还准备封你为大明王。

皆大欢喜,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沈惟敬把忽悠的胆大包天发挥得淋漓尽致,回国便向朝廷提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说日本请降受封。明朝君臣大为满意,按说明朝的阁臣个个都是人精,怎么能就能上这个当?

历史就是爱开玩笑,万历不但信了,还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派遣使臣去日本走册封流程,沈惟敬又跟着去了日本。

混早晚是要还的,好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沈惟敬好日子到头了。

册封现场,丰臣秀吉听到“……兹特封尔为日本王……”时,一下子就崩溃了。被忽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丰臣秀吉一怒之下,把明朝使团给轰了出去。

事情彻底穿帮,再也兜不住了。日本是彻底被忽悠瘸了,沈惟敬这次是实在摆不平了。当朝鲜方传来日本备战的消息,大明这边也兜不住了,万历也恼了,恼羞成怒,沈惟敬下了诏狱。三年后,也就是朝鲜战争胜利的时候,沈惟敬被定罪砍头了,一代大忽悠就这么不甘心地走了。

怎么评价沈惟敬?

沈惟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中日朝三国史料里可谓是两极分化。

《明史》称,“惟敬者,市中无赖也”。

朝鲜《宣祖实录》记载:“其人貌寢而口如悬河,盖辨士也。”后又屡屡称沈惟敬为“奸人”。

丰臣秀吉评价:大明、日本为和亲,于朝鲜国趋而入予前驱营中,切询起兵,故实猛将也。

沈惟敬登上历史舞台之时,年已望七。以古稀之躯,独闯敌营,这份勇气和担当,不是一句忽悠能解释的。没有一份情怀,没有一种担当,谁会这样做呢?

柳成龙:沈惟敬自平壤出入贼中,不无劳苦,然以讲和为名,故不为我国所喜……沈惟敬,游说士也。平壤战后再入贼中,此人之所难,卒能以口舌代甲兵,驱出众贼,复地数千里。末稍一事参差,不免大祸,哀哉!

朝鲜史学家柳成龙这一段评价最为中肯,道出了沈惟敬心酸和不公。历史总是重演,这与后来的历史是何等的相似。

沈惟敬身出卑微,却以一己之力,给大明争取了战略时间,彻底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维系了亚洲数百年的和平,还赢得了日朝双方的尊重,可谓是最成功的“地痞无赖”了。

所以我觉得,他大概应该算是个好人吧。

原创不易,烦请关注。你的支持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猜您喜欢: